文化形态与国防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2 浏览:6544

国防,是国家为了维护统一、领土主权完整等核心利益安全而建立的防务体系.就其广义而言,不论哪种形态国防,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所讲的文化形态国防,主要是指软国防力量层面的.文化作为一种“软力量”,日益显示出其在国防要素和国防实力中所处的突出位置.重视文化形态国防,加强文化形态国防建设,对于增强国防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文化形态国防

所谓文化形态国防,就是基于文化对国防的作用力,坚持以国防建设为指向对其加以发挥发展和整合,进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的国防实力,即文化形态国防.

首先,文化对国防的作用明显.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思想精神层面、观念意识层面、体制机制层面、政策法规层面.文化在国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自古以来都很明显,体现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成果极其丰富.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的思想境界,《周易》早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论述,南朝萧统提出过“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治国方略,龚自珍发出了“灭人之国者,必先去其史”的警告,都体现了“文化立国”的历史传统.这种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丰富和发展.纵观历史,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文化的力量更能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国歌》、《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出生入死,唤醒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的民族精神.这背后蕴含的就是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当今时代,文化对国防的作用和影响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和巨大,是国防建设需要进一步挖掘和运用的重要资源.

第二,文化形态国防是在对文化的国防作用加以发挥发展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对国防的一般作用、零散的作用,还算不上文化形态国防.文化形态国防是根据国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出发,对文化潜力进行挖掘,发挥发展并加以整合,使其形成具有国防特质的文化形态.通常有思想理论形态,观念意识形态,英雄精神形态,文化艺术形态,国防环境形态,社会风尚形态,体制机制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必须是在常态情况下形成对国防的主动作用、积极作用和有力作用.这种作用在国防安全中有时以其独立性直接作用,有时以其渗透性间接作用,集中体现在战斗力、感召力、凝聚力方面它以其思想观念、科学知识对己武装、对敌征服.“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就是直接形成战斗力的作战,它往往比武力征服更具有根本性和深层次的影响;以英雄模范为标志的道德和精神文化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拥现了数以千百计的战斗英雄和模范,他们的形象灿若星辰,深深映入人们的脑海,成为全民族的道德行为楷模,感召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为国牺牲和奉献;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防价值观及信仰,不仅决定着国防建设走向,而且还凝聚着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家资源,为国防建设怎么写作,使国防的潜能得以最大发挥.

第三,文化形态国防的特点.在国防实力建设中,文化形态国防有三个特点:一是基础性.物质肯定是国防的重要基础,但这种基础是以文化基础为前提的.思想、观念、意识等文化形态既作为国防实力独立存在,又是国防实力最根本的基础.现在青年中不乏爱国热情,要使这种热情更加稳定、理智,还要通过文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把人们的爱国热情升华为文化底蕴.当国家利益受到敌对势力侵袭时,能够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利益,并使之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准则,这样的国防潜力就更加坚实.二是恒久性.在国防实力的诸要素中,经济能力、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等要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原本先进的东西,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又不一定适应国防的需要,甚至还会产生阴碍作用,失去它原有的意义.而文化一旦形成国防实力,其本身的作用力和对其它国防建设成果的巩固作用,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恒久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为全民族传承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传统风俗和精神遗产.持久地支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三是倍增性.文化形态国防领域崇尚的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排斥“惟利是图”.当前,我国在国防“硬实力”总体处于劣势的状况下,要增强国防实力,文化形态国防方面的投入是花钱少效益好的事.文化形态国防建设好了,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物可以有物,没有钱可以有钱,一分钱可以办一角钱的事,花小钱可以办大事,办质量高的事.

第四,文化形态国防的核心.文化形态国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主权、安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价值观念.其文化的本质就是反侵略、反分裂的文化,是维护国家统一,确保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安全的文化,也是尊重别国主权和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化.

二、文化形态国防的现状及国防安全新情况

事实上,文化形态国防现象已经存在并起着重要作用.如国防教育方面,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国防教育办公室,设立了全民国防教育日,建设国防教育基地,保护革命历史遗迹,评选表彰“双拥”模范;大中专学生军训等等;在体制机制方面,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国防动员委员会、边防委员会、人民防空体制,以《国防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制建设和政策等等;在拥军优抚方面,近些年,先后出台并完善配套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40多个具体政策规定,国家8次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眦补助标准,使在乡的一级残疾军人的年抚恤金增长了4倍,城乡烈属的年定期抚恤金分别增长了5倍和4倍.2006年,财政下拨了优抚安置事业费220多亿元,比“十五”初期增加了170多亿元,增幅达340%;在文化艺术方面,近几年出了不少力作,如《亮剑》、《士兵突击》等,成功塑造了李云龙、许三多等典型军人形象,影响很大.民间也有―些自发文化活动,如四川樊建川的私人抗战纪念馆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形态国防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无论从全面性、深入性和影响性上来看,都还是不够的.文化蕴藏的国防积极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国防的文化形态还不明显.在对青年学生和青年官兵的“千人问卷调查”显示,59.2%的人都认为,当前以国防为指向的文化建设体现得还不够.经济环境、商业环境很浓,国防环境不明显(这里所说国防环境绝不是“深挖洞、广集粮”的环境).在考虑各种建设时,国防的需求很难进人设计规划,“防空”的不如“防火”的.在优抚方面,尽管流过血的人不再流泪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烈属、战残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仍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甚至还存在生活难、看病难、住房难的实际问题.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至今仍有200多烈士家属未来扫过墓,其中有的就是贫困所致.烈士墓应该是社会上最好的公墓,可现在有些烈士墓缺乏经费修缮,管理也跟不上.更有甚者,有的地方为了某种利益,叫烈士“搬家”;有些老英雄模范由于年事已高,又没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救助,当年“最可爱的人”,成为了可怜的人;学校教育中国防教育的内容比例过小,除军训之外,几乎没有国防教育内容,升学考试也没有国防知识.

文化形态国防的现状与国防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是很不适应的澌形势下,国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国家面临的领土主权与统一的威胁依然存在,国家资源利益的安全更显突出,“西化”、“分化”渗透分裂活动、恐怖活动十分猖獗.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形势严峻.国防安全呈现出多领域、多样化、全时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以说,时时处处都存在着国防安全.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好:―是盛世时人们在想些什么,有没有居安思危意识中国自古就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古训.“安”与“危”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古罗马帝国盛世之后的消亡,法国拿破仑盛世之后的衰落,大清帝国盛世中的八旗弟子的腐败,都是在歌舞升平中“忘战”而衰而亡的典型例证.二战中,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对苏联发动闪击战;美国一厢情愿与日本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其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却遭到了日本偷袭,都是麻痹忘战惹的祸.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不可逆转,但也绝不是“无敌国外患”的“太平盛世”,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盛世不可忘国防安全.二是经济全球化,使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怎么样比如,一些地区将军事要地、军事禁区开辟为可以自由出入的“旅游胜地”,很少考虑国防需要;有的置国家利益与尊严不顾,出卖国家和军队情报;有的有意无意被别人所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能否确立国家主权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的价值观快速致富的强烈冲淡了人们建设国防的责任,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消磨了人们献身国防的斗志.有的人忧患意识、尚武精神逐渐蜕化,为国牺牲奉献的英雄及其烈属正被人们所淡忘;对外来文化不分良莠的接受,“言必称希腊”,而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等等,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我们要始终关注未来有没有人打仗、有没有人献身国家和能不能打胜仗的问题.

加强文化形态国防建设就是适应新形势下国防安全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弥补和加强其它国防力量的新途径和新的增长点.调查显示,认为增强国防实力最需要改善武器装备、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防教育分别占21.2%、27.3%、47.8%.

三、文化形态国防建设的意义及任务举措

加强文化形态国防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文化形态国防建设,在思想层面,体现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统筹发展;在国防层面,体现了国防“硬实力”与国防“软实力”的协调发展;在精神层面,体现了国家核心利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文化形态国防建设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形成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文化纽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文化形态国防建设的任务,就是通过思想观念引领、英雄精神激励、文化艺术熏陶和社会风尚塑造,动员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主动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使文化对国防的作用力更加积极而有效的发挥,增强文化对国防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正确思想观念的引领.一是居安思危观念.居安思危是国防观念韵基础.有没有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观念不在于说得怎样.有的人嘴上也说要居安思危,不能忘战,而行动上已告诉人们,无仗可打.为什么“人防”(人民防空)不如“消防”呢就是觉得防空袭不现实.话又说回来,等到有空袭时再去搞人防工程还来得及吗!可见,用历史警示和教育国民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确立居安思危的观念,并付之以实际行动有多么重要和现实.二是爱军尚武观念.爱军尚武也是―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要使全体人民关心和积极参与国防建设,适龄青年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并完成国家赋予的其它国防义务;理解人民武装力量的价值,尊重军人的奉献,支持军队的工作,保护军事设施,保守军事机密,积极为军队建设怎么写作.三是信息安全观念.信息时代的国防是多维国防,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国土疆界,还包括无形的信息边界.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渗透性、隐蔽性、普及性和冲击性的特点,西方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向我进攻,抗击信息侵略,要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自觉筑起无形的“信息防线”,保卫国家的“信息边疆”安全.四是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是文化形态国防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安全就是以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的安全.历史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消亡,首先是从文化的衰落开始的.在西方霸权文化的扩张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面前,必须坚持民族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坚决防止外来文化的影响,培养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全国人民共同的文化思想基础.五是国家主权安全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曾经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要放到第一位.”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之所以能够团结一致抗日,并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我们高举抗日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把各族人民团结凝聚起来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所处的角度和利益不同,有些同志对国防价值的认识和态度也出现了偏差.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安全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主导地位,使各个阶层、各条战线上的人,既要在本行业的对外交往中,强化国家利益观念,不做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更要站在本行业的角度,关心和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六是国防质量效益观念.国防质量就是国防效益,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方面都应该是第一流的质量.国防军队建设的质量效益源于对国防安全和部队战斗力高度负责的精神.受局部或小团体利益驱使,有些事不是有钱就能解决或办好的,没有国防利益大局的思想,有钱也不一定能办得成事、办得好事.人们比较关注食品卫生和药品质量对生命的危害,而国防工程、军品质量关系的是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全问题,不可不予以高度重视.

英雄精神激励.英雄主义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髓的浓缩.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当代的无数英雄人物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安全为己任,创造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不怕苦、不怕亏、不怕死”的老山精神,这些都是英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热爱祖国、崇尚正义、敢于牺牲、英勇顽强的特质文化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文化形态国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无形、潜在的巨大力量.文学家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的民族则更可悲.”时代需要英雄,国防需要英雄,要让英雄模范走上前台,不仅要使现在的英雄响亮起来,还要让国民记住历史各时期的英雄(从调查看,不少青年对英雄的名字比较模糊,有42%的青年只能列举出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能使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遭到外来势力的欺侮时,就能激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强大精神力量,自觉自愿地以身报国.


文化艺术熏陶.文化艺术对内有感化、陶冶、激励的力量,对外有赢得尊重与认同,展现国家文化影响力的功能.比如,一部《日本沉没》的影片反映了日本这个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充斥世界的美国大片到处渗透着美国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我国近年来一批反映军旅生活的影视作品也广受人们的欢迎.事实证明,反映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的电视广播、影视节目、文学作品对人们国防观念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文化舆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题,发展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坚决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渗透.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利用对人们影响较大的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掌上电脑等信息平台,通过诸如电视制作、网站信息传播、网页制作、短信发布,以及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网络游戏等方式,渗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播正确的理想、信仰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文化形态国防建设不断增添新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风尚塑造.强大的国防必须是全民的国防.国防在哪里在人们之心生何处生于文化!我们必须在每个人的大脑里建设国防.缺乏文化力或文化力作用不够的国防,很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防.建设文化形态国防需要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有利于国防的良好风尚.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形态国防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是民族文化在国防领域里的呈现和升华,是民族优良传统的积淀与弘扬.要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对国防的现实价值,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挖掘符合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内容,汲取合理思想内核,进行整合改造,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国防相协调.要注重国防环境建设.把国防文化融入节庆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告文化等方面.可以考虑建设“国民患烈堂”、“英雄模范塑像”等城市标志性建筑,设“烈士纪念日”.使国防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胞.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社会上有很多热爱国防事业的热心人、有心人,要把这些力量组织起来,在国家政府主导下,通过社团组织,集聚各种资源为国防建设怎么写作.如,动员社会力量对烈士家属和战伤残人员进行救助,为老军人、老边防颁发奖章等.由于政治和外交原因,有些事政府不便出面办,由于体制编制原因,有些事政府机构力不从心,由于政策原则的原因,有些问题政府解决受限制,民间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功能.要加强解放军文化研究和传播.解放军文化孕育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团结友爱的精神、爱军精武的品格、爱国主义的精神,是文化形态国防的主体内容,不仅是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推进文化形态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研究整理宣传解放军文化,使人们认识解放军文化,接受解放军文化.发挥解放军文化在文化形态国防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大国防教育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国防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国防文化要进入课堂,进入素质结构,进人试卷.

加强文化边防建设.在文化形态国防建设中,文化边防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正如有的同志说,“在和平时期,文化边防甚至重于军事边防,”当然军事边防里也有文化元素.要想边防稳固,单纯的军事建设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加大文化元素.文化边防元素包括爱国意识、领土意识;边防思想、边防观念、边防精神;政权建设、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文化设施、文化骨干、文化活动、文化修养;优边惠民政策、管边控边机制、信息报知渠道等.在这些文化元素中,当前尤为突出的是要加强边防文化设施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以抵制境外意识形态的渗透.目前,我边境一带,边民“文化贫困”与境外文化渗透强劲形成了对比.美国之音、英国BBB、德国之声、溯、泰国华语、印度德里广播电台、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日本以及台湾“自由中国”、“台北国际广播电台”等节目在边境一带可清晰收到.境外比较注重对我边民的心理攻势.由于他们发射的功率大,我方一些少数民族边民转向收视国外节目.这对边防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是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在“兴边富民”行动中,重视文化兴边、文化富民、文化强边、文化固防,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兴边富民”工程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二是要培养人才.要针对边境少数民族培养民族语广播人才和民族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同时还要培养边民文艺骨干;三是要搞好边防文化作品创作.针对边防特点,体现边防思想、边防精神创作文艺作品,搞好文化下边关、送戏到边防活动;四是提高边民文化素养.加强边防一线学校教育,普及汉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