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中媒体的前景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99 浏览:32529

作为本次“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论坛的第三个部分论题,与会者主要集中讨论的是“全球文化中媒体的前景”.同时这部分的会议形式要与之前两部分的会议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圆桌会议”.这部分的讨论是由克里斯斯密斯勋爵(Lord Chris Smith)主持的.克里斯斯密斯勋爵生于1951年,曾经先后在爱丁堡的乔治沃森学院以及哈佛大学接受教育,197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英国曾担任多个文化基金会的主席,主要致力于英国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研究,他向参与此部分议题讨论的4位嘉宾提出了以下这四个问题:


1、对于文化的互相理解方面媒体的角色:媒体的影响力有多大?

2.强调艺术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冒着艺术被平均化的危险?

3.文化做为一种软力量:在地球村建立新的社区?

4.高级文化和低等文化:是否在比重上仍有区别?

参加此次讨论的4位嘉宾分别是来自意大利的《艺术杂志》的主编萨拉伯瑞博格塞缪(Sarah Breitberg-Semel),英国金融时报的艺术编辑简戴丽(Jan Dalley),来自中国的作家、纪录片导演孙书云,英国艺术新闻报的主编安娜萨姆考克(Anna Somers Cocks).

这些嘉宾就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了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的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的理解和认识上的角色上,讨论嘉宾们认为媒体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目前已经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都离不开媒体.媒体对于如何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处理过的信息向公众传播的时候,媒体的客观公正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尤其在对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理解上面,媒体的作用可以说是责无旁贷的.其中,来自中国的作家以及纪录片导演孙书云女士就以今年美国媒体对于西藏发生的暴力事件做出的不客观报道为例来对这个议题加以说明,对于不同的文化沟通方面,美国的媒体这次就不是完全、客观的报道,这样的报道经过传播之后其实就会使西方公众对中国形象产生误读甚至产生误解,而孙书云多年来之所以拍摄有关西藏地区人民生活的真实纪录片就是想利用这种相对更为客观的方式来展现中国目前的真实状况,从而让西方的公众对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有更为客观地认识.所以说媒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它发言者也认为目前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媒体的这种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作用其实是越来越重要了,所以这时无论是媒体还是身为一个媒体人更要注重媒体这种作用的转变.但也有其它讨论者认为媒体其实不可能完全客观的进行表达,这可能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议题,参加讨论的嘉宾都认为艺术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因为可能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语言可能存在差异,但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尤其对于视觉艺术来讲更是这样.尽管艺术能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国家的艺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被平均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是既有全人类文明共性的体现,又有自己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个性的.这种个性之间的差异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性文化.艺术是不分国界可以进行交流的“语言”,但它肯定是不能够被平均化的,即使现在已经处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针对第三个议题,与会者以及参与讨论的台下听众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已经成为除了政治之外的一种“软性”文化力量,它在不同国家沟通和了解的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没有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不同国家之间其实就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与认识,乃至互信.

讨论者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显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目前并不存在高、低文化之分,文化是无法区别高下的,但是存在不同国家文化的强势与弱势,这就要求媒体怎样在客观的基础上又能够做到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进行平衡处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