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的主题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13 浏览:31667

摘 要 :《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其主题进行阐释.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断章》的主题研究作一综述.

关 键 词 :《断章》;主题;爱情;相对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这首《断章》写于1935年,是一首精简的,富于美感和哲思的短诗名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主题释义众说纷纭.到现在为止就有爱情说(相思说和单恋说两种);哲理说(包括相对主题说和装饰悲哀说);人际关系说(意思是只要你欣赏别人,欣赏人间所有美好品质,那么你同时也就会被人欣赏);参禅说(认为全诗表达一种禅意,独特视角中的出神,使瞬间的美丽心情、瞬间的相思、瞬间的风景化作永恒);还有人生迷惘说、热爱生活说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历来都有哪些人对《断章》主题做了解读以及做了何种解读.


首先来看看爱情说.曾一果和曾一桃在《爱情永恒风景长存―卞之琳<断章>创作原意解读》一文中认为《断章》整首诗中的“风景”二字是理解作者创作原意的关键.他们主要根据文学作品的三层次说(韦勒克认为文学作品以一种“多层次结构”形态存在,我国学者曹明海先生将这种多层次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形式层、表现层和再现层.)从形式层到意义层解读《断章》,并着重分析“风景”意象在全诗中的价值.从而得出《断章》的原意既不在刘西渭所说的“装饰”,也不是余光中所言的“哲理”.《断章》是首爱情诗,它体现了一种无望的相思情绪,哲理由诗所表达的无望爱情产生.所以这首诗的全部意义在于“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实不是看风景,而是在看楼上的人,而楼上的人也只是佯装看风景,实际她在看“你”.你们二人都以风景作为观察对方的相似度检测,并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但因为某种缘故你们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只能脉脉守望.“风景”便是你们无法相见的表达.王洪辉在《古代意象与现代视角的交汇――卞之琳<断章>的审美特质》一文中从四个物体意象(桥、楼、明月、窗子)和一个精神意象(物我合一的情感)来阐释这是一首爱情隐喻诗.卞之琳也说过:“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1]李晓梅的《情也冷却,思也淡然一一卞之琳<断章>之我见》一文中也有类似观点.

其次我们来看看哲理说.邓齐平在《卞之琳<断章>的多元释义及其本义探微》一文中从诗作文本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创作意图人手来加以考察《断章》的创作原意.卞之琳是三十年代出现的一位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其试图用现代意识去阐释理解传统文化的典型,他感受过“五四”时代的狂潮,亲身经历过大革命的风浪,他与戴望舒、施蛰存等都曾经是革命青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现实使他们的理想幻灭.对此,有人说卞之琳当时“既不愿参与激烈的社会斗争,又不愿与黑暗的现实同流合污,因此只好躲进艺术的之塔里寻求安慰,在对西方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哲学精义的借鉴阐释中,发现了二者的契合之处和融化之点,建构起了他们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即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弘扬感悟人生,强调天人合一及“禅道在妙悟”等哲学惫识,追求人性的真、善、美,追求人生的和谐和完美.”[2]此时的他可以说是完全超脱于现实之外的.所以诞生于此时的《断章》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相对”思想,而且邓齐平认为“卞之琳所说的“相对”意义,决非指简单的矛盾对立,如生与死、爱与恨等,而是指宇宙人生中生命法则的中正、均衡、和畅、无私等等,它着重于宇宙人生的相对平衡、稳定和协和.这才是卞之琳《断章》一诗中所体现的诗人对大中华文化精义的理解和诗人创作的真正意图所在.”此外,认为《断章》主题是“相对精神”的,还有诗人余光中,他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进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等而更巧妙的是它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客有主,但主客之势变易不居,是相对而非绝对.”[3]

然后我们来看看人际关系说.杨智慧在《<断章>意蕴浅析》一文中认为从语言表层来看,四句诗平平常常,既没有奇句,也没有奇景.四句诗抽出其中的每一句,你都会觉得它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样的景随处可见,这样的话也随处可以听到.但是,当你把四句诗合成一个整体,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蕴,你便慢慢地领悟出无尽的思绪.其认为:“卞之琳四句诗分两个小节,第一小节重点讴歌了人与人互动造美的感受,第二小节则又抒写了自然施美于人,人又施美于他人的境界,品味起来,感人至深.”郭青格在《卞之琳<断章>的审美意味》一文中认为《断章》想表达的就是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人的生命是有意识的,人的意识不仅能认识到自身的存在,而且还能认识到客体的存在,并在主客之间建立起种种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实用性的,有性的,所有这些都是外在的,带有强制性、不自由的.审美关系则超越了这些关系,是自由的.郭清格还认为作者之所以有这些思索都是其悟性活动所致.陈乐在《珍惜刹那间的缘――卞之琳<断章>主题新解》一文中认为《断章》的意义不是“装饰说”,也不是“相对说”,它要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与理解,珍惜刹那的心有灵犀,珍藏瞬间的心灵交汇产生的惺惺相惜的和谐感.

最后我们来看看参禅说.刘际平在《悟性的活动 超然的意味―― 读卞之琳的 <断章>》一文中认为《断章》就是一副优美的画,当想象这样一幅画面的时候,往往让人感觉很传奇,很富于戏剧性,很像看一个童话般感人的爱情故事.这是《断章》这首诗给人的初步感受,也是现代派诗歌“戏剧化处境”所带来的一种直接效果.然而,等初步的感觉渐渐远去,人们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这首诗时,诗中跳跃着的诗人的灵感,诗人的智性所呈示出来的事物间谜一样的神秘关系,又让人感觉到一中悟性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超然的意味之玄秘味道.那么在诗人悟性活动的背后的神奇所在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诗中超越于诗人悟性活动,对关系的感觉之外的一种理性沉思,一种诗歌的意境,一种玄妙的味道.在《断章》这首诗中,诗人是以中国古典诗的气质意境来塑造诗的灵魂的,所以诗中流动的意象,桥、楼、明月、风景,绝不单单是一些简单的意象,是一些犹如行云流水的风景,是诗人的一种情怀,是诗人的一个空灵自由而意味深长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世界,是诗人的审美理想所在.

总之,无论我们从何角度,运用何种理念去解读《断章》,都是诗人、文本以及读者的审美效果的融合,在这种交融互汇中拓展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深化了诗歌的哲理蕴含以及显现了人性的光辉.也正因如此,多年来读者在这首《断章》当中,寻找到了无穷的意蕴与价值,在思索其意义的同时获得余韵无穷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