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财源不如源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423 浏览:115879

清朝时,河北武清县一个名叫赵廷的年轻人来到北京,进入一家鞋铺当学徒.他是个有心人.既聪明又能干,很快就学得了一身做鞋的好手艺.这时,他幸运地遇到了“财神爷”――丁大将军.

一天,赵廷将丁大将军订做的鞋子送到丁府,丁大将军非常满意,将赵廷叫到跟前,上下打量起来,他发现这个小伙计虽然穿着朴素,但全身上下干净利落,眼睛里也透着一股精明劲.丁大将军笑着对赵廷说:“你有这样的好手艺,还愁赚不到钱吗干吗还当小伙计”

赵廷红着脸说:“实不相瞒,我早就想自己开店了,可惜没有本钱.”接着,赵廷将自己开店的一系列想法全盘托出.丁大将军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借钱给赵廷开店.

这年冬天.内联升鞋店在东交民巷开张了.赵廷认真分析了北京当时制鞋行业的现状,认为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主营朝靴.

有一次,一位有权势的人派仆役来内联升写鞋,由于这个人的脚型特别,所以一时没有合适的鞋,仆人很是不高兴.赵廷迅速按照他带来的鞋样,赶制了一双,并亲自送到府里.事后这位有权势的人非常满意.由此,赵廷想:我为什么不把这些人所需的鞋的型号和特点记下来呢一来可以赚更多的钱;二来也可以使他们不用现量脚样,就能在内联升写到合适的鞋.而且这样一来,那些没时间量脚样的“贵人”写鞋时.不就更加会想到内联升了吗


于是,他又找到丁大将军,通过各种关系,专门收集了许多王公贵族、京都和外地官员所穿朝靴的尺寸、样式以及他们的特殊喜好,并汇集成册,取名《履中备载》.所以.以后这些人再需要朝靴,只要派人说一声,要几双、什么材料的.内联升就可以根据《履中备载》中的资料很快制作出来,使他们十分满意.

《履中备载》也为官场上那些善于钻营的人提供了方便.各地进京的举子为巴结在京为官的“恩师”,或为谋取外放的肥缺,想尽办法讨显贵的欢心.他们听说内联升的老板秘藏着一本《履中备载》.于是纷纷前来打听显贵的足下之需,不惜花重金为上司、恩师写作几双朝靴送去.接受礼品的人见对方连自己穿多大尺码的鞋都知道,自然倍感意外,就对他们予以提拔.

一双小小的朝靴于是成了催化剂.变成了某些人飞黄腾达的必备品.因此,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以卖白银数十两.很快内联升就名声大噪,不仅在京的官员喜欢购写内联升的朝靴.外省的一些官员也成了这里的熟客,财源自然也随着滚滚而来了.

(余娟摘自《问对问题赚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