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27 浏览:32227

中学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历程,“硬”、“软”件已初具规模,并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但大量的调查表明各学校“硬”、“软”件的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丰富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匮乏(信息化资源单从量上看并不少,好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造成“投入”大“产出”低这么一种结果.学科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逐渐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业界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两大变革.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新课程改革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指导,教育信息化为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实施保障.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丰富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将继续成为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心.

一、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

学科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不能够简单地理解为提供一个资源集合.“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理论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把信息技术当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对教育资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是提供丰富的资源(即必要的学习资料),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三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情境”、“会话”和“协作”的平台.

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亦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作出最好的决策.对我们而言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资源库的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知识管理涉及四个运作过程: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显形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知识管理理论是资源库建设技术实现层面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资源库的体系结构设计,如何组织、存储和管理资源,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资源,如何促进交流和协作提供指导.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指导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如何利用资源库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如何处理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关系等等.因此,建设学科教学资源绝不是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科学的体系结构组织在一起的学科教学资源和应用管理平台的结合,其核心部分是学科教育资源,但是只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为学科教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强大的应用平台.

二、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

资源建设标准是资源库的灵魂,没有内容标准的信息化资源库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标准最核心的是对资源建设“人本”思想的贯彻,以及对资源的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把握.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标准”必须依据《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元数据规范》和新课程标准来建设.“新课程标准”保证了资源建设的方向性,“元数据规范”保证了资源建设的科学性.

信息化资源只有“标准化”了才能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当然,教育改革处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提高的进程中,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标准也必须始终与教育改革的发展保持一致.我们对于资源建设标准的认识,更深地专注于资源本身的内容及表现方面,例如教学课件的教学设计标准、教学脚本规范及制作脚本规范、编辑规范、多媒体制作标准等等.研究和建设标准的过程就是分析、把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过程.好的标准,应该不仅满足,而且发掘和引导用户需求.

信息化资源产品须是系统完备,支持知识怎么写作.好的资源库产品,应该成为新课标下教学和学习的必需品,应该建设成知识库,从而成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设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整合,需按照资源的教学功能和知识属性进行组织,以资源的知识属性为线索建立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包括多媒体素材、课件、课程、案例、期刊、报纸、论文、数字图书等各种载体的资源)建立资源内在的知识网络,在资源检索与应用平台的支持下,向用户提供知识怎么写作.比如,用户需要物理学中关于碰撞的知识,知识库可以把描述和解释碰撞的动画、课件、案例、文献、图书资料等各类资源,按照相关程度,以标题、描述、原文的顺序依次提交给用户供用户选择;检测如用户在其中又看到了关于动量的内容,希望进一步学习,知识库就立即把与动量相关的知识有序地推送给用户,依靠这种内在的知识网络,知识库可以以知识为线索提供连续不断的个性化怎么写作,进而使教学资源库进化成学习资源库.

三、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模式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理念应该是合作加怎么写作.有效的做法只能是坚持投入、不断更新、有效怎么写作、共建共享.学校既是资源产品的使用者,同时也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积累,产生新的资源.因此,学校应该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式”建设模式和“分布式”建设模式:“集中式”资源建设模,就是将区域内(由于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的多样化的原因,最好以行政“省”级为区域)所有教育信息资源(含购写和自主开发的)以资源的知识属性为线索集中存储在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进行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设备优势、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资源管理和维护十分方便,费用低廉.但“集中式”建设容易导致资源中心出现瓶颈拥塞,网络负载过重,资源上传/下载速度缓慢,从而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无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分布式”资源建设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资源分布存储,资源目录集中”.整个区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由多个资源站点(如市、区县、校级资源中心)分布组成,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怎么写作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存储实际的物理资源,资源节点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各资源站点在分布式建设资源的同时,资源的描述信息定期向目录中心提交,区域资源中心只需通过维护资源目录系统来实现对本区域内不同资源站点资源目录的同步更新,以达到对所有资源快速检索和定位的目的,符合我国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大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

“购写引进式”和“自主开发式”:“购写引进式”资源建设模式主要由厂家批量提供资源库产品,经教师和学生试用后,再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政府招标采购中心统一购写,引进后放在教育资源中心供区域内所有的学校共享使用.其优点是可以批量引进优质成品资源,迅速充实教育资源.有利于对区域教育资源的宏观整体配置,避免各校之间的无序购写,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缺点是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资源“量”大“质”不优,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录像视频等文件素材的重复堆积,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直接支持;资源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新课改教材的多样化;不同厂家的资源库互不兼容,难以“互操作”,影响了教师使用资源的积极性.“自主开发式”资源建设模式强调资源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即在一定区域内,由基层教育行政机构(如教研所和电教馆)出面组织,采取以教师开发为主、适当购写为辅,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各校共享的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由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建设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资源建设采取分工合作、分步建设的方式,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由一线教师亲身参与资源建设的方式,可以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及意识,实现了“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广泛合作,丰富资源储备,尽可能激发骨干教师提供优秀教育资源,同时,广泛开展与其它公司的合作,丰富教育资源的储备.做到针对每一堂课都可以查到不同版本的资源、素材.通过教育互联,让教师的沟通渠道丰富起来,让教师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实现真正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提高.

四、学科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

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应做到以教师、学生为建构主体,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教师启发式教学和学生研究式学习的深层需求.

过去的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尽量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需要,内容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多以与教材配套的图片、视音频、动画、积件、课件、试题、案例、文章资料等多媒体素材为主,通常只与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相关,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我们应以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作为中心,来组织学生活动需要的工具、软件和各类网络资源.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资源的结构将从原生态的素材型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资源过渡,创造性的实现网上资源展示、交易平台.这都离不开大量优质的“学习型”资源的支持,如专题资源库、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学科教案库、题卷库、电子图书馆、网络主题探究资源、各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学生学习指导类、常规教育类、网上课程、教学软件、数字化卫星电视教学片、基本功系列培训资料、教科研研究培训资料、教研论文库、现代教育技术系列培训资料、专题学习网站等.此外,还可以提供教育怎么写作资源,如各类游戏资源、娱乐音像资源、娱乐、活动类、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百科知识库等.资源的形态将从静态的技术型资源向动态的智慧型资源过渡.

“人”是一种最宝贵教育资源,每一所学校在教育互联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途径之一.让教师把90%的备课、事务性工作的时间缩短到10%,而把10%的思考、创新的时间提高到90%,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思考、研究如何“教育”上,提高教师思想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高质量的备课,精美的课件制作,以及教师再学习等等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源背景;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能力不仅需要强大的资源平台,而且其质量的高低也成为资源建设的关键所在.


(作者联通:421800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