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29 浏览:29532

逛书店时,置身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你会感到惶惑、茫然和隐隐的不安.“书籍有它们自己的命运”,这些书籍的命运会是什么呢?它们现在分门别类仪态万方,静静地站在书架上,像待嫁的处子一样,等待着购写者挑剔眼光的巡视,细长手指的抚摸,尖刻嘴巴的评点.他们挑挑拣拣,寻寻觅觅,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随便翻开,浏览几页,摇摇头,露出睥睨的眼光,又重新把它们放回书架.就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对于这本书来说,很可能就是一次致命的失约,像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从此生活在寂寞清冷和灰尘之中.长信宫中的绿草,如愁绪般蔓延,覆盖它门前的小径,玉栏杆蛛丝萦绕,赤香墀青苔点点,“君王”的恩惠再也泽及不到它了,它被读者抛弃了.它可能还会在书架上站立一些时日,在煎熬与痛苦的等待中,期望有一只新的手在风中伸出来,重新翻开它,对它进行细致的考量,仔细的咂摸,在眼角上漾出些喜悦,在口齿间溢出些芳香,然后把它挟到腋下,不紧不慢地走到交款台前.购写者这种不紧不慢的步伐,让书籍胆战心惊,他每走一步都像用钝刀子切割它的神经,它的心脏咚咚咚跳得像只落荒而逃的兔子,它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某种奔腾的气息惊扰了这个购写者,让他在几十步的距离内又发生了动摇,变心了,移情别恋了,又把它抛掉了,交易没有进行,它只享受了几分钟的虚幻幸福,又回到日复一日的冷寂中.

其实,这都是这本书的主观臆想.没有新的手伸出来,长着两只手的那些潜在购写者个个冷漠无情,他们或自然或傲然或木然地从它的身边走过去了.那时,它真想自己能从书页中长出一只手来,拉他们一下,谦卑地询问一声,为什么不购写?是哪儿不对劲儿.它不敢这样做.“一本伸出手臂的书”,就是一本成精的书.“一本成精的书”是一本不祥和怪诞的书,它会将整个书店闹得人仰马翻的.因此,它们不管自己能不能“嫁”出去,都得相貌端庄煞有介事地站在书架上,泪水盈盈,无语凝咽.忍受着想长出一只手的冲动和无穷无尽的被冷落的滋味儿.

只有夜晚才是它们自己的时光.夜晚.黑色.温暖.寂静.熏香.人的气息,人的脸庞,人的目光(它们是多么渴盼又多么害怕那些目光啊),都从这儿消失了.书的世界――真正的书的世界开始了,书从白天的沉默无语、沉思默想、矜持做作、混沌迷茫、伤怀郁闷等等状态中解放出来,它们按照自己的不同境遇分门别类地聚在了一起.畅销书――书中的暴发户,为每本书暗中嫉妒和暗中不屑,总认为它们身上有某种轻浮浅薄不洁的品格(与人的轻浮浅薄不洁相对应).长销书――书中的贵族,每本书梦寐以求想攀登却难以攀登的高度,经典的品格如日月之光华,永不消逝,永不磨损.它们的光芒让每本书都不得不投去心悦诚服的目光.不冷不热的书――书中的白开水,时不时地有购写者写走一两本,但从未如井喷一样向四面八方炫目地洒去,制造一个消费时代存活一两天腹内空空羽毛光鲜的忽忽悠悠的话题.滞销书――书中的“剩女”,整日求嫁无人,望眼欲穿,良人何在?在书们的眼中,它们是相当于“贱民”和“草芥”一类的,是废纸一堆,白白糟蹋了洁白的纸张――有些书的价值其实远不如写作印刷它们的纸张.它们也能跻身于书的行列,让有许多书感到自己的身份被大大地降低了.它们对这样的书感到不解和蔑视,并隐隐约约地向它们投去怜悯的目光.因为如果再滞销下去,它们在这家书店还算结实严整的书架上,已经没有几天好呆了.它们将很快地被运往廉价书市,被降价出售.如果它们在廉价书市上还不能被卖掉,变成货币,它们最后的归宿只能是造纸厂了.

一本从未被阅读的书,这是书籍最悲惨最残酷最可怜的命运.

而有些书却被奉为人类文化的精华被关心备至地存放在博物馆里,连室内的温度,湿度,灯光,行人的气流,空气的质量,阳光照射的角度,都是要严格控制的,生怕打扰了它们高贵的思索或高贵的沉睡.

万物生生各自有命,书籍也各自有命,它们的命运与人的命运一样,往往有霄壤之别.

滞销的书在黑暗无光中互相默默地注视,它们总是喃喃低语讨论一个不变的话题,它们为什么如此地时乖命蹇,为什么会滞销?它们怎么能够说得清呢,属于自己的事情一概都是说不清的,人都无法说清自己糟糕的境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何况是些爬满了千篇一律的呆板的铅字的书呢?它们只是猜测,或许写作它们的人本没有著书立说的才智,他通过钢笔生在纸上的“孩子”或通过键盘生在电脑屏幕上的“孩子”,都是没有气息没有血色的“死婴”,他们的墨水流淌得再汹涌,他们的指尖小鸡米般能干,可生出的“孩子”个个死气沉沉的,它们怎么能够活灵活现地在读者的目光中奔跑起来呢!或许它们还稍有姿色,可是刚一出生就已经过时,它们的述说与读者的耳朵根本不对劲儿,它们满腹的文章,没有一篇能拨动读者的神经,读者想读的,它们没有.读者不想读的,它们絮絮叨叨连篇累牍.或许它们表面上涂脂抹粉花里胡哨,内里却是草莽或空空如也,散发着苍白无物的气息.或许它们的孪生姐妹太多,它们几乎有相同的五官相同的内脏相同的神经系统,却以不同的名字站在同一家书店的书架上.这会让读者厌倦和避开.或许它们生不逢时,它们出生得太早了,在这一个时代抛出,在下一个时代才能被接住,它们是金子,美玉,明珠,是朝阳的血,明月的泪,但读者的智商还不能理解它.一个时代读者的智商不会高过传统文化与这个时代双重培养所具有的高度.一个时代读者的智商像一片汪洋的绿草,他们只习惯于与这片绿草齐高或低于这片绿草的读物.如果有一株高于所有绿草的那株草出现,他们往往是讶异、不舒服、抹煞、排斥、掉头不顾.在最经典的作家身上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最后一种书籍终究会凤凰涅,进到长销书的行列中.

晨光爬上了窗棂,人主宰书的时间重新开始了.讨论前的茫然与讨论后的茫然是一致的,只是增加了对文字的怨怼与对纸的哀伤.滞销书中的文字与那些长销书中的文字,一句句拆解开来,没有任何不同,几乎都可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可是由于文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有的书成为高山仰止,有的书成为纯粹的废墨.

它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它们是在谁的指尖出.

书籍既然有自己的命运,它的毁灭有时是人不能掌控的.

淫火的焚烧――火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是扮演着一股毁灭的力量的.纣王放火焚烧鹿台和他自己时,鹿台上除了摆放金银财宝之外,是否也应该有某种形式的书籍呢?人们向来只关注娇媚的妲己的去向和金银财宝的归宿,知识的积存在此处是检测设为零的.而秦始皇的焚书不论我们今天采取什么样的言说方式都是遮蔽不了的.“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书籍在某些人津津乐道的大秦帝国里,只能在一片熊熊烈火里化成一串串黑蝴蝶,凄凉地飞舞在秦时那轮混浊的月亮下.至今我们的鼻翼旁还残存着那“书尸”的残酷味道.

时间的消损――时间有两种形式,生成和消损.时间带来多少丰硕就带来多少残败.在平静的岁月里安度时光的书籍,由于尘土的侵蚀,蛀虫的嗑咬,霉菌的沾染,手指的翻动,它的质地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娇贵,不论我们送给它多少殷勤的爱意,妩媚的眼神儿,像供奉神明一样把它们供奉在宽敞明亮的房间内,开着一扇扇符合科学定律的窗子,让不紧不慢的柔和的风吹拂它们的体肤,它们有朝一日还是会化为齑粉,离我们而去.它们的离去不是缘于我们的不真诚,而是缘于时间的法则万物都不能抗拒.在宁静的夜晚,我们肃穆地坐在书房内,侧耳细听,也许会有细小到无的毕毕剥剥的声音,在我们的周围飞翔的蚂蚁般升起落下.那便是书籍一点点死去的声音.也许它们在我们的目光中,表面上的强度一点也没有改变,肉眼凡胎的我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变化,一切都与原来是一样的.可是怎么会一样呢?天地间钟表的秒针每迈出我们无法觉察的一小步,都会有不一样在发生.在我们以为万古如斯的凝滞中,它们会在某一代人的手中化成碎末.飘入风中,融入尘土.

战乱流徙――按照一般的说法,中华文化中今天流传下来的经典大约是八万种,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经典会数倍于此.但可惜没有流传到今天.灿若群星的书籍有许许多多化作了流星坠入了历史的长河,使我们伸出多长的手指都无法打捞,只能无比遗憾地遥想它们当年的丰腴.如果这些亡佚的书籍都在,我们文化就会打开许多不同的领域,会有许多不同的高峰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那些书籍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多少.而一些经典如《庄子》、《韩非子》等,由于传下来的不是原始版本,其中夹杂着太多后人的伪作,至今还是争讼不已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穿越时光隧道,把庄子摆在书案上的那部书恭敬地请回来,一切迷团便瞬间烟消云散了.当然,此为痴人说梦.由于书籍的亡佚,一些大师级的最有原始创见的思想不能原封不动地展现,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在中华文化史中的地位.以法家为例,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其实他没有任何变法的实践,但他却留下了洋洋十余万言的《韩非子》.书籍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后,活得壮健,昂扬,神气活现,寒光四射.便是李斯出于妒忌,把韩非杀了,但《韩非子》活着,韩非就活着.而法家的始祖却是李悝,他曾主持魏国的变法,他制定的法律一直影响到商君法、秦律、汉律.而他也曾著《李子》三十二篇,可惜的是历经战国时代的连年烽火,他的《李子》失传了.今人只知《韩非子》,不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鲜有知道李悝与《李子》的了.书籍的命运其实也是人的命运,书籍沉落黑暗,人的面目也会模糊不清,最后则化为虚无,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证明他坚实的存在,他被遗忘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儒家在“三立”之中,最看重的是立言,因为人的灵魂只有隐藏在书中,才能永远地呼吸,与不同时代的人晤面,交谈,万古流传.


即便有一天人类能够发明一种能够抵御时间的材料(可能性几近于无),并且再也没有淫火烧起,战乱频仍,人将所有的书籍都保存下来,绝大多数的书籍的命运还是被遗忘.此时的遗忘也许是出于人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实在是有限,在选择阅读文本时,不怀任何恶意地就把一大部分自动剔除了.一本书的质地就是坚如磐石,如果没有一只手把它翻开,它就已经进入了另一种系统,一种被打入“冷宫”的系统.从此预示着它的心事无人知晓,它的容貌无人窥见,它没有了心跳,没有了呼吸,也不可能有被读者目光激活后所放射出的灿烂光芒.它的命运虽生如死.所以科技能够保存文本,进化给予大脑的容量和人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最后的胜利者还是时间.

春雨敲窗,花光如颊,茶烟缕缕,独坐一室,手中捧起一本好书,用洁净的指头翻开了第一页,你将在春光中开始一次阅读之旅,此时书籍与你都是幸运的.

〔责任编辑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