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43 浏览:128251

作者简介:高一雅(1990―),女,云南开远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摘 要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为后来的接受美打下了基础.“陌生化”理论对俄国文艺界、世界文学论坛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 键 词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审美体验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一、对陌生化的认识

(一)陌生化概念的提出

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所谓“陌生化”,既文学通过破坏普通语言交流的方式,使每日耳闻目睹的事物变得离奇古怪,从而使读者失去的接受新鲜刺激的能力得到恢复.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其作品《作为手法的艺术》中做出了阐释:

“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艺术是对事物的制作进行体验的一种方式,而已制成之物在艺术之中并不重要.”[1]

我觉得该理论还值得一提的是,它将读者的审美接受能力放入了研究范围之内,认为陌生化的审美实现,是由作者和读者两方面共同来完成的,而不是由作者单方面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这是具有先进意义的.

(二)后续研究者对陌生化的思考

鉴于对陌生化理论研究的文章及作品太多,文章字数有限,笔者挑选了两位研究者的作品进行摘抄评论.

杨向荣先生在《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和检讨》一文中写到:

陌生化是伴随着“文学性”提出的,其只能在纯粹的文学世界里去寻找,其立足点不是对形象思维的运用,也不受作家创作的支配,而在于创作技巧的运用于选择.即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处理.文学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它所表现的对象,而在于它如何表现对象,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而是对现实的变形.不是让人理解事物,而是让人感觉事物.[2]

笔者认为,陌生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手法,如果跳出形式主义这个局限,放到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来讲是不存在矛盾之处的,形式主义过于强调形式,这也是其后来遭到诟病之处.

二、陌生化体验

(一)作者的审美体验

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平常的习惯和无意识的反应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要求作者对其生活的世界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能和一般人一样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作者的体验对于陌生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他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其次,作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虚拟能力来对资料素材进行整合.这两项能力我觉得缺一不可,语言本身就是艺术,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表现艺术.作者通过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刺激后,结合实际发挥想象,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意象,作者便将自己的这种审美体验转换为文本展现在读者面前.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


艺术家体验生活不能停留在与生活一同的层次上,更不能做生活的奴隶,而是永远是挑起事物的祸首.事物抛弃自己的旧名字,以新名字展现新颜,便在诗人那里起来.[1]

(二)接受者的体验

“感觉的陌生化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类似与艺术享受的心灵快感;而感觉的自动化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认知满足.”[3]

我认为,读者既接受者在阅读接触一部使用陌生化手法的作品时,感觉会取代认知,即陌生化取代自动化――当然,接受者也必须觉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使读者在陌生化的感觉中,转入审美状态,看到平常不能看到的纷繁美景,所有的一切都新鲜可感,活波可爱,甚至能够触摸自己的灵魂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这就是接受者的陌生化体验,并且这是一种有意识地积极的体验,使作者、作品、读者三者融为一体,使接受者能充分享受艺术的魅力,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得到体现.这也说明接受者的心理永远趋向于求新求异,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接受者的这种求奇心理,成为艺术创作、陌生化手法发展的潜在动力.

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具体语言的诗意化运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日常语言是作为交际手段使用的,而文学语言则是为了表达而做的表达,它本身自足,具有自我意识;二、日常语言侧重于语言的实用性,而文学语言则是非实用的自我存在的语言.”[4]并且,形式主义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理论,作为它的产物的陌生化自然也带有这种批判精神,陌生化同一切平淡无奇作斗争,力图使所要表现的事物充满惊奇,这也是艺术的本质.陌生化利用语言的艺术使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世界也陌生起来.甚至有些优秀的陌生化作品,但读者看过之后,并不十分理解,但觉句句萦绕于心间,历久不散,突然有一天读者受到什么情况或人物的刺激后,一阵灵光,突然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觉,感同身受,这种体验给你带来的那种长时间的震撼,是一般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所不能给与的审美感受,我认为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所在,给人带来思想上身心上的极度愉悦.

(二)推动文学的发展

俄国形式主义是一种视文学本身为独立自主存在并将文学作品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批评理论,而不是通过其他途径如作者生平、心理因素或者社会角度来考察文学的.它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文学自身――文学性,认为文学性是文学之所以成之为文学的原因.“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反常化理论,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就是设法增加感受的难度,延长感受的时间,从而增加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过程.“陌生化”的理论更多是针对文学语言提出的.早期主要就是通过小说结构和诗歌语言难化来研究陌生化手法的使用.“陌生化”就是打破常规,把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作家通过奇特的语言把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凸现.原因在于语言能指的变异会引发我们对于所指的注意,奇特化语言会延长我们感受的难度和深度,故而可以造成独特的效果,恢复对于生活的感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用奇特的语言形式恢复和还原我们对于原本熟悉遗忘的事物的最初新鲜的感觉.陌生化之手法繁多,而其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变异.

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让读者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想象的自由,这就使得作者必须不停地进行创新,以为一种陌生化手法使用次数多了,大家对这种手法已经熟悉,感觉又开始迟钝了,于是创作者又开始寻找新鲜的奇异的表达方式来刺激接受者.我们可以用这么一个公式加以说明:陌生化――自动化――陌生化.这样,不断地使人们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摆脱了功利性的束缚.陌生化理论对先后继起的文艺学流派影响深远,对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的贡献尤为突出,推动了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