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89 浏览:20299

摘 要 :截肢患者由于严重的身体创伤造成相应的生理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从而自卑失望,以至于厌世轻生.而心理干预就是对患者运用干预技术,从心理、社会因素着手干预他们有碍身体健康的不良行为,尽快转变角色,接受干预及护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关 键 词 :截肢;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86-01

截肢患者由于严重的身体创伤造成相应的心理功能障碍,肢体残缺,生活质量下降,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上的反应,如自卑、悲观、失望及厌世轻生,而心理干预在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以来收治截肢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9~50)岁,截肢部位:上肢3例,下肢4例.

2心理干预方法

2.1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意外及创伤、疼痛和失去肢体的刺激,使患者遭受着躯体及精神的双重打击,经历了紧张、恐惧、悲观的特殊心理过程,患者缺少心理准备,心理尤为紧张复杂,易陷入孤立无助的境地,而使患者不能适应角色,对治疗和疾病的护理、预后和康复等都起着负面影响.

2.2确定护理问题:针对截肢患者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肢体的缺陷使患者存在着自我影响紊乱,生活不能自理,环境陌生,对疾病缺乏认识等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想法,给予各种取向性的心理治疗.通过观察,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尊重病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理性,调动患者的潜在能力,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实施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重视心理疗法,并适时应用心理干预技术协助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干预有碍于身体健康的不良行为,使患者尽快转变角色,接受心理干预和护理,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3护理

3.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采取保护性的心理措施,用诱导和暗示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采取台适的时机和语言,将病情告诉患者,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正确引导使患者面对现实.

3.2术后护理:术后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恢复期时间长,行动、自理能力下降,产生沮丧心理.护士应根据其心理活动,耐心细致地及时解决生活及心理问题,可通过语言,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说服、疏导等帮助病人认识、消除对残肢问题的敏感,使患者增强抵御能力而适应环境.

3.3康复护理:在康复阶段,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截肢并不是治疗的结束,而是康复的开始,鼓励病人阅读一些轻松有益及身残志不残的书籍,积极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训练检测肢的使用等,帮助患者培养自我适应能力,并通过艰苦的训练充分发挥存留肢体及检测肢的功能.


4讨论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囡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治疗护理中对患者适时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其实质就是从心理、社会因索改变患者心理状况,正确指导其功能康复训练,可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充满信心和勇气,与正常的生活融为一体,给每一位患者带来莫大的精神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