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6 浏览:6893

【摘 要 】目的 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探讨我国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性干预的可行性、必要性,从而揭示癌症患者的康复规律.方法 采用简明心境量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性干预.结果 345例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癌症患者,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理治疗性干预应作为癌症患者常规的医疗措施之一.

【关 键 词 】肿瘤患者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2-01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创伤,从而引起患者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1],给治疗、护理及预后都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对癌症患者心理治疗性干预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心理治疗性干预可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345例心理状况较差(主要表现在抑郁、恐惧及消极悲观方面)的住院癌症患者,全部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男163例,女182例,年龄24-72(平均56)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52例,高中173例,高中以下120例.卡氏功能状态(KPS)≥60分,既往和目前均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物质焦虑评分在正常范围.

1.2 调查方法

1.2.1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8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165例,患者除了不接受心理干预外,其余条件均与干预组基本匹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三次测查.首先与干预组被试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分次进行培训,使之积极配合,于手术或放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适应性准备加内心意象法”,训练方式采取个别和集中相结合,所需时间个别化.整个治疗期间坚持每天练习2-3次,每周两次集体咨询、辅导和讨论.

1.2.2 测量工具

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2.0)]香港中文版.该报告为自我报告形式,共30个项目,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3个症状量表:疲乏(FA)、疼痛(PA)、恶心呕吐(NA).6个单向测量项目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QL).该问卷各项心里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

2.结果

2.1 情绪状态的干预效果 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情绪状态各分量表和总分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内动态比较,治疗中各分量表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治疗前比较除迷惑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精力、抑郁、迷惑和总分有显著差异,其余差异不明显.

2.2 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情绪、躯体及症状得分差异显著,其余不明显.干预组内动态比较,治疗后与治疗中比较,所有指标得分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躯体、情绪、疼痛和总体状况有显著差异,见表Ⅰ.

2.讨论

心理因素及应对方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有报导抑郁症使癌症患者的存活时间减少10―20%.个体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的心理与行为常常是由于不正确的或扭曲的认知而产生[3].生活事件作为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患癌症是一件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如果在癌症治疗中忽视或轻视心理治疗就等于放弃了一种很有价值的医疗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心理治疗性干预可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整体生活质量、各种功能状态、KPS评分反映的躯体功能状况均得到改善,部分功能明显提高,部分症状缓解或减轻,尤其是各种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善,而使癌症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应对方式,增强依从性,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建议肿瘤医疗机构,应把心理治疗作为常规的医疗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