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在长寿中的作用(下)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41 浏览:7399

八、自信有益健康

我国古代医学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劝告人要意志清静,不要贪欲,心情安定,没有恐惧,才能达到“真气从之”、“气从以顺”.那种胡思乱想,眼红嫉妒、勾心斗角;或是好高骛远,;或意志消沉,悲观失望;都是有损于身体健康的.前人提出的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以及莫大怒、莫大惧、莫悲愁、莫忧思、莫强求的主张,实是修性养生的宝贵法则.

老年人阅历丰富,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其情绪自然会受生离死别,疾病缠身等影响,若没有顽强的自信来抵御,必会精神颓废,悲观失望,于是百病丛生,又何谈健康长寿?

其实,老年人的自信是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的,当你退休而失去工作,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身体尚可,自会寻到展现自我,发挥余热的事儿干.当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孩子,为事业而远走他乡,要自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把缠绕心际的缕缕亲情,化为支持晚辈的动力.当你患了某些老年疾病时住进医院时,要在自信中树立“既来之,则安之,自己不着急,”相信现代科技能把绝大多数老年病治好等

要用自信把自己从逆境中解救出来,保持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愉悦心境,这才是老年人应有的良好心理,也是获得健康长寿的有力保证.

九、老人贪玩是好事

老年人常到户外走走,除可活动筋骨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可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减少骨质的丢失而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钓鱼、下棋等可使身心愉悦,从而可以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如“人老了”,“不中用了”等失落感、自卑感.再说儿童智力玩具同样适合老年人,老人在玩玩具时,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大脑得到有效的运用,从而越用越灵活,越用越聪明,懒得动脑的人往往老得快.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在“贪玩”中必须量力而行,切莫因过度“贪玩”而忽视了睡眠和日常饮食.

十、有益身心精神十谏

美国科学家斯基尔博士曾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提出过十条有益的建议:

1.即使你一点不瘸,最好还是用一根手杖,增加身体的平衡,减少摔倒的可能性.

2.不要对自己记忆力过分自信.最好随身带上纸笔或小录音机,尤其在床边,一旦记起什么事或有什么新想法时,可随时记录下来.

3.为使用方便,在身边备好常备物品,并井井有条地摆在自己熟悉的位置.

4.严格保持饮食习惯,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做些零星家务,阅读书报.

5.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学习点新东西,在电视机或广播中应尽量收看或收听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节目,或者养花、集邮、听音乐等等.

6.不要让他人替你做那些你力所能及的事.

7.同孩子一起时,可以和他们逗着玩,开开玩笑,与年轻人和孩子相处,最好把他们当做朋友,这样关系会相处得更好.

8.避免谈论或想到死亡,否则会增添一种恐惧感,影响生活的乐趣.

9.不要在别人面前多谈论自己所患的疾病或自己的往事,也不要把自己的老一套强加给年轻人或对人乱发脾气,这样可避免烦恼或少受气.

10.当您因年龄关系而发生失言现象,不必在意,一笑了之.任何年龄的人只要有幽默感,就容易打破局面.

十一、抚老哲学――人老心不老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避免.自古以来,谁也逃不脱这个自然规律法则.当年诸多皇室都想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最后都落空了.但从保健的角度来说,老人在心理上千万不要怕老.有些人如有病就怕生癌,认为自己是记忆力不好,又健忘,步履不健,食欲不旺,睡眠又差等等,承认自己是老而无为,这是不健康的状态.

人老不怕,怕的是人老心也老,心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成天关上门总想自己的老,越想越消沉,以至人还没死,而心先死了.早年,肺结核是不治之症.如今,不仅肺结核有治了,就连癌症也有攻克的一天,唯独心死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不治之症.而且,此症并不限于年龄.


老年医学家张察队曾对广西巴马长寿乡几百个80-100岁的老人进行调查发现,长寿之人多是胸怀开阔,无所顾虑,情绪爽朗,性格爽朗,精力充沛,毫无暮气老朽之态.这是心理健康,即心不老的表现,80岁左右的老人大多还下田耕种,还能放牧牛羊,担水打柴,有的百岁老人生活除自理外,尚能煮饭,洗衣服.

总之,人老心不能老,不要怕老,这是不健康的思想,应当精神焕发,有乐观情绪,再配合生理上的强健,就可以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寿.

十二、趁父母尚健在的时候,让他们在物质上有保证,精神上有温情沐浴

“百善孝为先”.敬孝父母,尊老爱老,责无旁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孝是社会一直所推崇的,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赡养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尊老敬老自然要在衣食住行上关心照顾老人,在个人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让父母生活得好一点是应该的,但是如果经济不宽裕,则应量力而行,正所谓有“论孝”,论心不论迹,论迹则天下无孝子.而作为老人,在物质生活需求上并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与子女有情感上的交流,仅此而已,孝敬父母,并不是局限于父母吃好穿好,还应当是一种关心与爱护,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融.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的一代成家立业后,自己搬出去住,生存压力让他们虽有一份孝心,却常常无暇照料父母,他们想等经济富裕了,再让父母颐养天年,而等条件好了,往往老人已永远离开了我们,永远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和悔恨,所以尽孝当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