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74 浏览:9946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87-01

[摘 要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对促进康复期精神病人走向康复,回归社会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7月期间127例康复期女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心理护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康复,精神病,心理护理

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随着精神症状的消失,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思想也随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抽样调查了2008年1月-7月住院的127例康复期女病人,发现有115例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占调查人数的90.55%.年龄在16岁-60岁之间,其中职员41例,农民29例,单位管理人员15例,学生10例,无业人员8例,单位内退人员12例.诊断:精神分裂症45例,躁狂症25例,抑郁症23例,反应性精神病72例.这些病人常表现自我概念混乱,感知、思维等方面并未完全恢复正常状态,甚至有意念.这些心理状态对巩固疗效可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所以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康复期病人的一言一行,对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稳定的走向康复、减少复发,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患者各种心理状态的分析

1.1环境改变性焦虑:多发生于恢复了自知力的病人,她们首先会感觉对医院环境不适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病人,更觉得没有亲人、朋友、同事的陪伴,感觉焦虑、孤独和寂寞,医院特殊的设备、结构、治疗、护理及各种检查,使病人失去了自主与控制的权力,也造成了病人的负性心理,而且目前精神病医院条件有限及封闭式管理,病人有时不分病情轻重的住在同一个病房,加重了恢复期病人心理压抑和烦闷.对一些疾病发作期病人的兴奋、伤人、毁物等行为,格外感到紧张、巩惧,产生不安全感,因此焦虑不安,迫切要求出院,以脱离陌生的环境,恢复往日的生活.

1.2被遗弃心理:部分病人因疾病反复发作,出现生活懒散,不讲卫生,自我照顾能力降低,严重的有自伤、伤人、毁物等危害家庭和社会的行为,常常使家庭和单位反感、讨厌、害怕而被送进医院后撒手不管,长期不为探视,致使病人产生思亲之情,整日期待着能和家人及友人团聚,可是期待成了失望,因此使病人产生了家人、朋友和社会遗弃的心理.

1.3自我价值失落感:由于世俗及偏见等原因,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因素不了解,精神病人得不到家人及社会的支持与同情,导致许多精神病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甚至遭到歧视,受到讥笑和.病人出院后不安排工作或不能调换工种,导致病人生活遭遇困难、挫折和干扰,使病人自感前途渺茫,对日后的生活缺乏信心,临床上有的病人表现出忧郁,情绪低落,拒绝检查和治疗,拒绝进食,甚至伺机等.有的表现出仇恨、敌视周围的人群,对社会的不满做出一些如毁物、伤人、谩骂,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4内疚感:有的病人认为因为自己多次反复住院,造成家庭和国家的经济损失.自己不能为家庭减轻负担,不能照顾家庭及子女,更谈不上为国家创造财富,原来的社会角色中断,产生了自我认同的迷失,病人往往了出现自责自罪、自伤,甚至行为.

2心理护理

根据以上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2.1坚持精神支持疗法,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促进病人对环境的适应,改善医院工作人员的怎么写作质理和怎么写作态度,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及医护人员建立友谊和良好的医患关系,随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实行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为患者提供宽松的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空间,减轻并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2.2对有被遗弃心理的病人,要给予充分支持与关心,体谅和安慰患者.利用信件、帮助病人与亲人或单位取得联系.另外要对家属或单位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宣传精神疾病的科普知识,使家人与单位对精神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争取得到社会、家庭对病人的支持和同情,使病人的同事、朋友、亲人能在节检测日按时探访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被遗弃的心理,使病人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早日回归社会生活,恢复自我角色具有积极的作用.

2.3对有自我价值失落感的病人,应详细了解和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轻松有趣的活动,促进和保持患者的工作能力和健康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患者内心的痛苦体验,培养生活乐趣,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使其重视内在力量,,加强自信心,重新认识人生价值,消除病人的轻生念头,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4在病人角色与社会角色发生心理冲突时,应让病人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疾病,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积极参与治疗,安心于病人角色,暂时不宜过多的考虑社会义务、家庭责任、学习工作等问题,让病人从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相矛盾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应积极进行患者的心理社会技能训练,如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还应让患者进行健身活动,减少因为住院时间较长缺乏活动或者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等因素所导致的躯体机能和抵抗疾病能力下降.

总之,心理护理状态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康复期的精神病人因病情逐渐好转,自知力进一步完善,有强烈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愿望,但也因各种社会因素而导致病出现焦虑、矛盾、失落等心理变化,临床中病人的心理反应又表现得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出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掌握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种种有效的途径,采用恰当的方法,尽量减少或消除引起病人不良心理的应激源,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环境,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矛盾,以促进病人走向康复,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病人做到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帮助,常常去关心病人,最大程度的去帮助病人,防止精神残疾的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患者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使病人回归家庭生活,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