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细节的选择和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71 浏览:18553

摘 要在新闻采访中,如何选择运用细节,不仅关系到采访工作能否成功完成,而且是直接影响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题材,要注重选择不同的细节,围绕主题,选择好反映新闻主体内心变化和贴近生活的细节,对提升稿件质量会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新闻细节;选择;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000-00

美国著名记者休马利根曾说过:“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一件好作品,如果没有细节的东西,报道就很难有深度,也很难会吸引受众.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善于掌握和运用细节十分重要.那么,在我们日常采访报道中,应如何选择并运用好细节呢,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专题或通讯要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细节

电视剧《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中有一段最感人的细节,是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时,与其母亲一段催人泪下的对白: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面前,用手轻轻地梳理着母亲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不去不行么?”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问.“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声音哽咽的回答.“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可别喝冷水等”想到这也许这是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扑通”跪在老母亲面前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娘,您要多保重!”说完,流着眼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走了等.这一典型细节之所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它符合常理、贴近生活实际.让人信服.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的许多报道之所以让观众觉得无聊、乏味,就是因为记者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采访,不善于抓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细节,比如,天气预报是我们每个电视台报道的一个基本内容,如果报道中你说受什么贝加尔湖冷空气或者什么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导致天气如何冷或热,就不会引起观众的太多注意,因为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贝加尔湖冷空气或者厄尔尼诺现象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你选择大街上的人流或者汽车的变化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零下三十几度的气温,就可以这样说:“与昨天相比,今天走在大街上的人们不仅处上了厚厚的棉衣,而且还戴上了口罩,整个身体除了眼睛,都被捂得严严实实.面对近尺厚的积雪,以往在大街上疾驰而行的汽车也只能像蜗牛一样失去了以往的能量,慢慢爬行.”这样报道就会给熟悉不熟悉我们北方的观众来说,都能感受到寒冷的程度,要比简单的说零下多少度,如何寒冷好多了.

2.事件性报道要善于抓与深化主题相关的细节

2010年2月,台报道的《弟弟替亡兄还债》这篇报道之所以引起巨大反响,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讲诚信的大讨论,就是因为在这篇报道中选择了下列四组感人的细节事实.第一个细节事实是在腊月廿八这个年近春节时间点上,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为了能赶在春节前把欠发农民工工资发下去,听说天要下雨雪,高速公路要封闭的消息后,决定从天津连夜返回武汉;第二个就细节事实是在弟弟孙东林在得知哥哥交通肇事事故要等到年后处理,为了能帮助哥哥完成遗愿,在拿到哥哥的钱后,自己又立即赶往武汉去替哥哥发放农民工工资;第三个细节事实是在没有欠条的前提下,弟弟孙东林告诉农民工,我没有欠条,你们说多少是多少;第四个细节事实是在发完孙水林26万欠款之后,因钱不够又把自己仅有6.6万元存款和母亲的一万元的养老钱拿了出来用来发放哥哥欠发的农民工工资,共计33.6万元.而这四个细节事实都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来选择的.在当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诚信不仅拷问着每一位社会公民,如何做人,每年年关将至,为躲避民工们讨债,不少建筑老板不惜举家潜逃,让不少辛劳了一年的农民工们美好希望化为泡影.而孙东林一家,在失去了五位亲人的情况下,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不但与那些欠发农民工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谈们的义举更令人敬仰.这是一个家族对忠信的传承.哥哥遇不幸,弟弟义无返顾地站出,这是中国家族文化展现出的文明之花.一人有难,全家相帮,忠厚传家,诚信仁义,家族文化有着诸多向上的力量,让世间充满隐恶扬善的温情.替哥哥发放良心工钱,就是这种积极因子在闪烁人性的光辉,彰显出一个家族对忠信的深厚传承.孙家的义举,体现了一位商人对传统道德的可贵坚持.曾指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正是记者围绕“诚信”这一主题成功的选择这些细节事实,使整个报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人物报道要善于抓最能体现内心世界变化的细节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主导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我们的任何报道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无论是人物消息,还是人物专题,在选择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就不可或缺的要通过人的举止动作、语言表述,表情变化等等来表达记者的所要表达的价值取向、社会需求,尤其是电视记者,要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去表达和深化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记者在选择事实时,更要注重细节事实的选择.眼睛作为人们心灵的窗口,可以表达高兴、愤怒、忧虑、深思、藐视等各种内心世界,因此,电视记者在采访时要充分发挥眼睛在表达新闻主题中的作用.比如拍摄一个获得丰收的农民,望着自家装满的玉米楼子,就可以通过面部笑容特写来表现丰收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从中引出国家惠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拍因病致贫的家庭也可以通过主人公面部痛苦表情和家徒四壁的特写来表达生活的困苦和无助.通过这些细节能更好的表达主题.

4.要善于“发现”和“抓”拍能够表现主题的细节

郭超人同志曾说过,“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一定不是一个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得到,做得到,才能是一个好记者.比如,去年2012年我台在国家获奖的专题片《谈谈计划生育以罚代管的问题》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计划生育采取以罚代管方式是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但这种管理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很少引起各级领导的注意,就是对那些“有钱人”和“穷人”,并不能起作用,有钱的不怕罚,穷人罚不着,而这二部分人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起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们的记者靠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发现这一问题,通过我县某乡计划生育严重超标这一细节对《谈谈计划生育以罚代管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等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在我们的日常采访工作中,许多细节的事实往往发生在一瞬间,而这些最能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细节要靠记者敏锐的观察力“抢”拍来完成.比如例如,笔者去年拍摄的《夸夸俺的好孙妇》,就多处运用抓拍方式,来表现一位农村青年妇女在家庭生活中贤惠、能干、和善良.通过给瘫痪在床13年的82岁的婆婆用温水擦脸、为怕烫着老人用嘴吹凉热饭后再喂老人等特写,来表达她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通过给两个有智障的叔公洗衣和两个叔公干净整洁衣服的特写,充分表现了一位聋哑、一位智力有缺欠的叔公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得到的温暖,而通过对这个只有32岁王小娟面部皱纹和粗糙双手的特写,就能把这位普通的农村青年妇女那种勤劳、贤惠、淑女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善良品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正是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细节画面,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评委.在当年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

总之.细节作为新闻事实不可或缺的要素,充分把握和运用好这一要素,对提升新闻的感染力,增强报道的深度都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