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传媒英才传承印刷文明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66 浏览:105586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每所大学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新中国老一代革命家亲切关怀下在首都北京诞生的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肩负着感应时代脉搏、培养印刷出版高等人才、传承中华印刷文明的使命,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新闻出版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奠定和积累了雄厚的学科基础和人力资源,为当前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准备了独特的科技支撑和软实力资源.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科学谋划战略转型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创新发展来解决.开启“十二五”,谋划新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必须以全局的眼光和前瞻的思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篇布局,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十二五”之初,学校面临的发展难题是办学方向和发展战略如何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适应、如何与印刷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变化相对接、如何与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吻合.

通过理论学习与战略思考,学校领导班子逐渐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加了主动怎么写作国家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贴近社会、行业、企业需求,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之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实为要,办学”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首都,怎么写作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怎么写作定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走访和接待了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学位办、原国家,以及相关委办局等60余个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及负责人,走访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和深入了解国家、行业、首都对学校发展的外部要求.在全面系统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基本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明确了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等一级学科,数字出版、数字媒体、绿色印刷包装等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工、文、艺、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传媒类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总体发展目标,学校明确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党建创新”“四大工程”,以此引领学校跨越式转型发展.

强化学科集群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

印刷,从最早的印刷工艺古文明发展为现代印刷工程并且和包装、设计、艺术、新闻、出版、机械、电子、经济、商贸、物流等产业不断交叉和融合,形成“大印刷、大传媒”知识体系;高新技术在印刷产业的应用使传统“印刷”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深刻的革命.产业融合的现实和趋向使学科群整合成为必然趋势.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打造学科品牌,学科门类、学位授权类型得到新拓展,学科建设层次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支撑特色办学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拥有新闻传播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一级学科数量在市属高校中排名第八,覆盖工、文、管、艺四大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类型覆盖了学术型、专业学位和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各类在校硕士研究生近800人;与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整体评估中,学校设计学在54个参评学科中并列第8名,新闻传播学在48个参评学科中并列第9名,美术学在48个参评学科中并列第11名;传播学等4个二级学科被纳入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硕士点达到19个,出版硕士、艺术硕士被纳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传媒技术、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为特色的学科群,7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有力地支撑了学科群建设.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资源基本适应新闻出版产业改革和发展需要.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认真实施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以制定实施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主要抓手,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为基础,启动了“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大学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学业深造行动计划”. 试行人才培养特区和项目,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开办“韬奋班”“毕业班”“雅昌班”实验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建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00余个,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获得批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科技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特色育人模式不断获得行业产业和学界的认同和赞誉.

学校国家级教学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取得历史性突破.2012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5项.2013年,有40个项目入围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近3年,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赛累计获奖2,000余人次.学校是“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北京高校前茅.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 与大兴团区委合作,建立“YBC北京印刷学院怎么写作站”; 每年筹集近260万元的资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培育团队8个.目前,学校本科专业达到26个,在校本专科生达到6,600余人.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业绩明显提升.学校率先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引入“技术研究院”这一科技创新体制和平台,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获得北京市政府授牌,并且适时创建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广大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市场化有效载体.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加强文化产业安全研究,以更好地怎么写作文化强国建设. 目前,已经实施的4个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亿元,进一步深化了学校面向市场的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工作力度;科研经费连续翻番,在2011年达到5,000万元的基础上,2012年达到7,575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获得授权专利330余件,专利授权量在北京市属高校排名第二;受原国家委托,组织撰写《实施绿色印刷成果报告》及其《效果分析报告》,受到国内外300余家各类媒体广泛报道.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市级大学科技园,创新了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大学科技园的新模式,“一园多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已吸引20余家企业入驻.发挥学校在行业技术检测、认证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公共技术怎么写作平台,先后组建了国家印机检测中心、绿色印刷检测实验室等高端怎么写作平台,为社会提供研发支持、检测认证、专家咨询等怎么写作,对外签订怎么写作合同金额达1,200万元.发起成立了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京南大学科技园.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绿色印刷检测实验室等平台相继挂牌运行.

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人才强校”工程扎实推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岗位设置管理与聘任制度稳步实施,师资队伍活力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相继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办法》《学者选拔与培养办法》《英才选拔与培养办法》《教职工在职进修培训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政策体系.截至2013年7月,已有“柔性引进”院士3人、“千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4人、讲座(名誉)教授5人、教授16人,学校有博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4人.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外双语教学、新媒体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访学、学历学位教育;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能与实践技能培训.利用“人才强教”项目,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互动交流,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眼界,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加大岗位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按需设岗、公开竞争、择优聘任、有效激励、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制定出台了《人员编制设置与管理办法》《2012-2014年聘期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实施方案》《教职工校内调动及转岗管理办法》.新的方案适应学校“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责权利的统一;制定了二级单位“任务包”,以核拨调整绩效为手段加大了二级单位的分配权,并对代表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优秀教学科研成果给予更大力度的奖励,实现教学科研成果从注重量变到更加注重质变的转变.

增强开放办学能力,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对外交流能力和水平是检验大学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科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长期以来重视通过国际交流的方式推动教学和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派出150余名学生参加与美国、英国、瑞典、法国、德国等国家合作院校的“X+Y”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交流项目;接收来自美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300名;完成1项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干部、教师出访400多人次,接待国外大学、机构来访600多人次.

“十二五”规划确立了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的战略目标.为此,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贯彻“开放办学、提高质量、完善怎么写作、创新发展”的理念,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资源,加强国际合作,面向国际培养人才.在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国内外联合培养学生项目和大学生海外交流项目的同时,积极开拓发展留学生教育,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化教育发展模式.

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和谐美好校园

学校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夯实组织建设为保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先后开展创先争优、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涌现出以北京市优秀员、师德先进个人、道德模范、育人标兵、成才表率为代表的崇德明思的师生典型.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校级领导坚持定期召开工作务虚会和专题研讨会;开展调研走访式学习;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委办局、区县等部门定期会晤制度,以怎么写作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中青年干部培养.近3年,先后选派46名中青年干部赴原国家、团、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大兴、密云等区县,以及校内不同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大力推行“院长+执行院长”的二级单位管理模式.6个本科二级学院中,有4个聘请了“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端领军人才担任院长,设立执行院长负责日常工作,选配了具有较强学科专业背景的教授担任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为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提高二级学院学科、学术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组织保障.

学校广泛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推进怎么写作型党组织建设.围绕怎么写作行业、怎么写作首都、怎么写作师生,探索出行业互助、研讨观摩、智力支持、公益怎么写作、基地教育、联系基层、师生互动等多种新型共建模式.其中,学校与原机关党委联合开展的“署校党支部共建活动”被评为北京高校创先争优创新项目、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项目.2013年,基础部党支部“结对帮扶,搭建平台,创新显实效”和新闻出版学院学生党支部“我是社区小秘书”两项活动荣获北京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三等奖.

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创设“青春榜样引领成长”“与青年导师共青春”“追梦青春致礼五四”等文化育人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创业就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

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紧紧抓住北京市高校3年基本建设的良好机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校园基本建设,不断拓展办学空间.2011年以来,学校共有6个基建项目、16万平方米陆续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学校办学空间将进一步拓展,校区功能将进一步优化.

学校注重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建成了美术馆、校史陈列馆,完成了图书馆改造,建成了王选铜像等校园主题雕塑;完成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多次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北京印刷学院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如今,通过战略谋划,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学校又站在了转型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重大主题,深刻把握国家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机遇,努力提升学校怎么写作社会、怎么写作行业的创新力和贡献力,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传媒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