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传承中医学术经验加快丹阳中医事业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55 浏览:83231

记者采访手记: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多年来,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卫生工作方针.多年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倡导的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振兴、创新中医药事业,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加强全国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医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水平和效率,使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更多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应该说,遮一举措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仍然缺少高素质的卫生资源,看病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卫生工作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农村地区.
丹阳市政府自2003年启动“创建江苏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工作以来,全市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5年12月,经评审,该市已达到了“江苏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标准.2006年、2007年丹阳市又下定决心乘势而上,部署利用两年时间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通过努力,2007年底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评审验收,终于在镇江市率先成功创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
闻此喜讯,令人振奋.据悉,在丹阳市多次举行的创建工作汇报会上,国家、省中管局领导和各位专家,对丹阳市中医院在创建活动中的龙头作用给予了好评和肯定.毫无疑问,这是丹阳市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当然也是该院现任院长丁家祥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创建活动中,丁院长为了传承中医薪火,在诊务、事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还倾注大量心血编辑整理出版了其父――名老中医丁树人先生的《中医内科医棠启迪》一书.该书得到了原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周仲瑛以及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省名中医唐蜀华教授的较高评价.他们认为,该书是一部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的佳作,所述医案辨证明晰.治必效验,是学习中医和中医临床工作者很有裨益的参考书.以下系丁家祥院长就鳊辑出版《中医内科医案启迪》一书及如何继承、创新中医学术,如何振兴、发展丹阳中医事业的体会和见解.特推荐于此,以飨读者.

上篇:《中医内科医案启迪》
一书的编著体会

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朱良春指出: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本在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实实在在是中医学术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家父丁树人老中医,一生扎根农村社区悬壶行医.《中医内科医案启迪》一书,就是根据家父行医五十多年的数十万张中药处方,从不同病例中,择其典型,精选编辑而成.其中前面52篇经方,以六经中经方为主题,后面100篇,是以杂病中时方为主题.每一病例之后,均附有理论与实践的精辟评述.如治疗慢性肝炎,用平胃散燥湿健脾,四逆散升清疏肝,则燥湿药不妨肝,清凉药不妨脾,相得益彰.服药十余剂,病势已失,黄疸亦淡等
本人曾长期跟随家父临床抄方学习,我体会家父临床治病的特点是治病必求其本,治病以疗效为本.在立法方药上、服法上均能灵活运用,随症而变,故常常能奏奇效.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习长才干.中医学确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真正能够积累一些经验,对某些疾病形成一些真知灼见,能准确把握一些疾病的转归,没有十年二十年的长期摸索,那是不可能的.很显然,今天我们通过阅读《中医内科医案启迪》这样一类医书,把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反复验证有效的经验学到手,等于间接地积累了经验.这对我们中医后辈较快地提高临床能力和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我们在学习应用时,应该做到不是简单地克隆和拷贝,我们要随着当代疾病谱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灵活科学地运用,要随证论治,方剂辨证,在临床疗效上多下功夫.

中篇:关于中医学术的
继承和创新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列为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是党一贯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与此同时,国家已将《中医法》的制订列入法制工作的计划.这些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确实使我们中医工作者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催人奋进.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和管理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作为新一代中医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如何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术我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去探索.
首先,对待中医学术要树立起坚定、坚强、坚硬的科学信念.中医工作者自身要自强、自重,自尊、自爱.古代思想家墨子说得好:“志不坚,智不达”.正像当代名中医邓铁涛所要求的那样,要做铁杆中医.没有这种勇于献身中医的精神,遑论什么中医的继承和创新.古人云:求木之本,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在有了献身中医决心的前提下,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创新,我想第一应提倡学好经典著作.因为经典是中医的“根”,是历代名家学说的“本”.我们要多读、勤思、善悟,融会贯通,从而打下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
其次,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要临床多实践.因为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是硬道理.中医就是要在临床中继承、在临床中创新.特别是要拜各老中医为师,虚心求教,领会师传,有所发现,丰富经验.
再次,要在继承中创新,对于我们基层中医工作者来说,创新就是中医临床疗效的提升,也就是中医防治现代疾病或治“未病”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于中医的继承和创新,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又不要夜郎自大、好高骛远.在认识上要跟进,观念上要更新,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衷中参西,“洋为中用”,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弥补中医的缺陷,使中医更加贴近现代社会.总之,中医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基础和源泉,创新是发展、突破和提高.我们要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思路,把我们的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走向现代化.

下篇:对加速发展丹阳
中医事业的思考

丹阳市中医药历来享有较高的声誉与重要地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药学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出.特别是近代孟河医派的薪火传承,造就了我国当代著名中医药名家,如贺季衡、颜亦鲁、张泽生等.他们的子弟学生如颜德馨、张继泽等的医术也蜚声海内外.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中医政策的光辉指引下,在丹阳市委市政府及镇江市、丹阳市两级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丹阳市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新鲜活力的中医医疗保健的网络,中医医疗怎么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拿我们丹阳市中医院来说,经过努力,医院的总体规模、综合怎么写作功能、医技力量和医疗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光荣跻身于全省县市级中医队伍的先进行列.
但是,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中医药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着“重西轻中”的倾向,以及农保政策制定上的偏差;三是对西药、中药的审批采用“一刀切”式的做法等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切实加大政府的投入,在政策上要加以倾斜.可喜的是丹阳市从2008年起的农保政策中,已增加中医药怎么写作报销.
2.加快建设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3.重视“民间中医人才”的选拔和确认,使其合法化.
4建议建亩“丹阳中医药发展基金”,形成多渠道筹措经费资金的机制,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中医科研、中医临床有显著成果和成绩的中医工作者,以及提携、奖励自学成才、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民间中医药专业人员.
5.为医疗机构自制传统中药制剂(膏、丸、散、丹)放宽审批条件.想当年,“季德胜蛇药”“云南白药”等不都是出自民间中医的自制药吗
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虽然在丹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丹阳市中医院的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不够,今后我将像家父丁树人那样,坚守中医阵地,潜心揣摩医术,造福于丹阳人民,为中医药事业的发扬光大奉献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