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44 浏览:20505

[摘 要 ]调查显示,高校研究生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有所忽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生命意识、和谐意识、自信与挫折意识、感恩与责任意识四种意识的培养.

[关 键 词 ]研究生;生命价值观;生命意识

[作者简介]钱嫦萍,华东理工大学团委讲师,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陈立俊,华东理工大学团委讲师,上海财经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7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1-0163-04

一、引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暴力、和伤害他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生跳楼、男博士为论文杀导师、女博士为写论文砍杀邻居等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生命受之父母,成于社会;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和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作为高学历、高层次人群,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的研究生们为何对生命如此轻视和漠然学习压力重、情感受挫、就业困难、心理问题等多重原因,都需要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探索.

据统计,2008年上海市高校共发生事故灾难类安全事件18起,涉及学生26人,造成19人死亡,7人受伤.全年全市高校共发生社会安全类事件45起,涉及学生47人,造成36人死亡,11人受伤.其中居首位的是事件,共23起,造成19人死亡,4人未遂;校内外故意伤害事件7起,造成2名学生死亡7人受伤,其中5起为3人以上的斗殴事件.其中研究生所占比率为17.81%.《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高校研究生德育必须以人文关怀为主,以生命活动为基础,强化研究生生命教育,强化研究生的生命意识.笔者通过对研究生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研究生生命教育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二、研究设计

2009年5月至7月,笔者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分别选取了上海市比较有代表性的lO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进行了“研究生生命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实证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8份.其中男生212份,占43.4%,女生276份,占56.6%;硕士311份,占63.7%,博士177份,占36.3%;文科专业185份,占37.9%,理工类236份,占48.3%,艺术12份,占2.5%,农医类58份,占11.9%,体育9份,占1.8%.本次调查涉及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调查的情况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研究生的生命意识现状.

生命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有关生命及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生理想、人生信仰和人生态度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因此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中除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专业等之外,主要设计了25个涉及生命存在意识、生命责任j蕞识、生命幸福意识、生命漠视行为认知、生命价值提升、学校生命教育认同等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后附有不同量的选择答案,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SPSS数据统计法.

三、结果与讨论

生命意识从哲学角度上就是指个体对生命存在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深刻感觉,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终极价值的审视;生命价值取向是指个体对有关生命及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生理想、人生信仰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根据调查结果,研究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

生命是非常神圣的,对每一个人说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研究生(94.4%)都能较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有5.6%表示不清楚;在问及“你了解自己吗”有76.2%的学生表示了解,15.5%表示不了解,还有17.5%表示不清楚;在对“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理解时,有67.3%的人认为“我坚信: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22.8%的人选择了“在现如今严峻的形势下,我已无法掌握我的命运”,9.9%的人认为“一天由命”.可见大多数研究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本身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们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人生在世无不追求幸福与顺境,无不祈求美满与幸福.当问及“直到此刻,你的人生是幸福多还是痛苦多是顺境多还是挫折多是快乐多还是烦恼多”68.8%的人选择后者而非前者.现时期的研究生们的年龄多在22―35岁之间,有的甚至已有40多岁,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有家庭,并有工作经历.因此,很多研究生在刻苦攻读学位、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必须面对就业、家庭婚姻和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肩负着多重压力.他们紧张忧虑,并不是常人所想的那样轻松快乐、无所事事.尤其是研究生的大量扩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给研究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问及“你目前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选择健康的仅有23%,亚健康的有69.9%,健康状况差的占7.1%;45.8%的研究生对自己目前的人生状态不满意,有待改善的地方还很多,35.7%的人觉得一般,日子就这样过,仅有18.5%的人对目前比较满意.

(二)注重生命的责任性,但不和谐因素仍然普遍存在

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他会自觉地履行对他人、集体、对社会的责任,认为生命也是一种对自己、亲人和社会的责任.在调查中,86.7%的研究生认为“我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我自己,她还属于家人、朋友和社会”,65.3%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权力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自由选择死亡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也就是说,作为高学历、高层次、经历丰富的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不会轻易放弃生命,生命责任感较强.但在问及“当为社会尽责任时,你会选择奉献还是索取”51.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作没有回报的付出”,43.8%的人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还有4.5%的人选择“甘于奉献”,可见当他们为社会、为集体尽责任时,主要以索取回报为前提.在就“怎样看待很多导师在学生论文答辩中给予较低评价,最后导致个别研究生推迟毕业现象”的访谈中,很多研究生认为“其实导师没有必要那么较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何必那么死脑筋”“让学生推迟毕业只会影响他个人的就业,对老师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等等,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认为,其实老师严格一点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可见,研究生在求学过程中更多看中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还缺乏责任意识.

(三)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生命体验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对的认知.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较之本科生成熟,因而对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在问及“遇到大的挫折”,78.3%的研究生“绝不会有的念头”.18.4%的人选择“说不准”,有少部分选择可能会.对“2008年7月18日,上海市某高校研究生跳楼,原因是该学生患乙肝”现象.过半(56.3%)的研究生认为“他这样做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现在社会对乙肝患者是非常宽容的,学习、就业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这种对生命的轻视不可取”,有43.7%的人认为“这样做对他来说,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二是对他杀或暴力行为的认知.对“留美博士卢剐因不满导师对其论文评价,杀6人”、“俄罗斯女博士为写论文斧杀两邻居”现象,86.6%的人表示太不可思议了,这些人肯定心理有障碍.三是对游戏生命的认知.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创造价值,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地去创造、发展、壮大生命本身的过程.而有些研究生整日不思进取,游戏自己的生命.对“上海某高校一女硕士因整日沉迷网络未能毕业,后经家人接回送至精神病院”现象,问及“你目前所处的状态”有近三分之一(32.3%,以文科学生为主)的人认为“我目前的状态和她很像.论文写不出来,又没有事情做,整天泡在网上”,55.3%(以理工类学生为主)的研究生觉得“我整天活都做不完,上网的时间非常有限”;问及“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64.5%的人认为“研究生时期是人生很重要的阶段,一定要好好珍惜”.四是人际交往与生命实践.在人际交往中,当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感到迷茫、压抑或焦虑时,29%的人选择了“找同学朋友交流”,28.9%的人选择了“放在心里,自己化解”,5.4%的人选择了“找父母或亲戚中的长辈倾诉”,27.4%的人选择了“网络上寻找交流”,3.2%的人选择了“找导师或辅导员老师交流”,6.1%的人选择了“找心理咨询老师交流”,与2007年梅萍对大学生所作的调查对比来看,数据明显不同,研究生群体较本科生来说年龄较大,独立意识强,在遇到挫折和困惑时更倾向于自己寻求解决途径,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易于将压力憋在心里.在问及“你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或户外拓展训练项目吗”仅有12.2%的人表示“经常”,75.6%的人表示没有时间参加,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可见研究生生活比较单一,较少得到抗压受挫的实践训练.

(四)注重生命价值的提升,追求精神价值的体现.但基本价值往往被忽视

人的生命是有限和无限的结合,也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正因为这样,人才追求精神、信仰的无限,用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弥补自然生命的有限.在问及“你读研的目的是什么”35.1%选择“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出路”,36.3%选择“实现我的理想”,20.2%是“为社会或祖国作出更大贡献”,8.4%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68.3%的被调查者赞成或很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对于“你认为你目前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将会对国家或社会有着重大贡献吗”54.3%的人认为“会”,13.2%的人认为“不会”,32.5%的人选择“不知道”.可见绝大部分研究生都表现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实现,对自己人生理想、人生目的等深层次的价值问题都有了一定的思考.

笔者曾于2009年8月参加全国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在课堂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就当前怎样怎么写作大学生科学发展时提出,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五大基本价值: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与包容.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调查显示,只有39.3%的人赞同“只有在的领导下,我的远大理想才能实现”,52.5%的研究生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持赞同态度,59.3%的人赞同或很赞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观点.可见部分研究生还缺乏爱国和责任意识,道德价值下降,对人生的基本价值出现不理性或错误的认识.

四、启示与思考

(一)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强化研究生生命意识

在调查中,很多研究生都反映自己的导师招的学生越来越多,读完三年导师连名字都叫不出的现象时常发生.而导师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导师,不仅要关注研究生学业的发展,还要积极引导研究生们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激发其对终极信仰的追隶.

(二)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的自信与挫折意识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开放式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虽然研究生教育较之本科生教育社会化程度高,但是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数量日益增多,加之部分理工科研究生繁重的实验或科研任务,研究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面仍然较窄.因此,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探险、露营等野外活动,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组织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调查或研究,开展一些关爱生命的活动,加强对生命的认识;搭建一些成果展示平台,让研究生将自己的所学成果转化,培育其自信意识;举办学子创业实践,让他们在创业的实践中磨练意志,体验挫折,培养包信.从而真正地体验生命价值.

(三)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培育研究生和谐人格

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认为,研究生的心理调整其实还不如本科生,这是眼下高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研究生的学习环境与本科生不一样,他们没有班级的概念,宿舍基本是1至2人居住,平时在学校除了和导师交流,周围的朋友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团体观念较差,容易孤独,而在发生心理危机时,缺少更多的人可以沟通.她和复旦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肖永春专家一致认为,需要为研究生设置“心理防线”,关爱他们的心灵.近年来,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日趋成熟,各高校纷纷建立了以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龙头,以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为骨干,以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团体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和贫困生的精神救助体系,在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培养研究生和谐的心态、矫正其认知上的偏差以及行为上的偏差是研究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目标.和谐人格是研究生和谐发展的价值诉求,因此,对于部分研究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其和谐的个性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内容.

(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研究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

感恩是追求生命价值的道德准则,责任是生命前行的前提和保障.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氛围,是引导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是“不言之教”,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研究生和谐意识形成的关键.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对研究生的道德人格、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如艺术团、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科技节、文化节、读书节、思想学术节等,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和组织中理解和体会感恩与责任的基本内涵,让爱和智慧彰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罗素曾经说过,爱和智慧是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的两种最重要的力量.责任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思想行为是一种导引和升华,失去了责任感的引导和激励,一个人必然会迷失方向和荒废才能.新时期的研究生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培育其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推动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