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35 浏览:34279

摘 要:“以人为本”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和培养“以病人为本”职业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敬畏生命”、关切人类命运和宣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关 键 词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36-03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根据价值目标,通过比较、选择等理性判断后对价值活动的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价值取向决定于主体的价值追求和内心信念,通过调节、控制主体的行为而实现.价值取向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任何价值取向都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价值目标中,既具有意识形态性,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既有全局性的,又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性的,又有即时性的.根据培养的目标可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的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低层目标[2]等不同种类,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既有解决普遍性问题,又有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还有解决一些具体性的问题[3].任何事物的普遍性中都存在着特殊性.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是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价值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含义

医学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愿望和憧憬,是与人的生命、人的生物体发展、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行业.2004年,和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为本”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共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特定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和形成“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

(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双方都希望通过此活动达到自己的目标.教育者期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社会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受教育者期望通过此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现代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育过程是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对话的方式达到目的.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注重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医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但同时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接受教育的主体身份参与教育过程.现代医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他们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对事物和行为的独立判断、决策和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在接收到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后,根据自身的需要、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学习目标等决定吸收哪些教育信息,排除哪些教育信息.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政治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强势地位,而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这种不平等、不对等、不交流、不沟通的教育方式受到大家的批判,也引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和抵触,效果不佳.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树立教育者与医学生平等的思想观念,在教育活动中,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相关理论和问题;教育要明确对象和目标,深入了解医学生思想状况、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家庭背景、思维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建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要注重医学生的主体性,采取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说理方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者要以理解、宽容、与人为善、鼓励支持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追求,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状况独立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发挥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需要了解医学生的需求,审视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现代医学生身处的时代与以往不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比较复杂,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和网络化比较普及,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种种新矛盾和新问题使医学生的思想产生迷惘和困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引导医学生主动解疑释惑,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判断能力;消费社会的到来,不断激发人的,各种外在刺激使人处于内心的浮躁和不安定中,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信念,迷失了人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未来从事职业的神圣性要求医学生养成淡泊名利、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和仁爱精神,而现实社会中的市场经济不断激发人的,对任何行为都以支出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等经济杠杆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医学生自主地协调职业神圣性与利益驱动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幸福观、医学观;开放时代与开放世界的特点要求医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用历史的深邃意识和世界的全局眼光观察社会的发展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教育者要认真研究在学生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深刻性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并与社会主流的思想道德观念相对比,引导医学生追求合理、有益、主流的价值和意义.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就是要发挥医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品质,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的需求,建构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独立精神和自由人格;引导医学生自主地按照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个人兴趣爱好去设计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形成独立、丰满的个性;引导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实现自身的超越和升华;引导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者引导教育与受教育者自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培养医学生“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

医疗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病痛,实现人类的健康长寿和全人类的长久发展,这是所有医疗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实现医疗活动的根本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要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这里所说的病人不仅仅指当前身体有病痛的人,还指潜在的病人和未来的病人.形成“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医学生深化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勇于承担职业责任、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荣誉感.

职业认知是医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性质、职业怎么写作对象、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职业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职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的认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医学生专业特点,客观认识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形成坚定的职业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情感是在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职业的爱憎、好恶之感,它会影响职业人的职业责任的承担和职业义务的履行,是个体职业劳动的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崇敬之心、热爱之情,形成敬业、乐业的决心.在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在社会中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通过承担职业责任和履行职业义务发展个性与才能.职业责任是人的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民履行社会义务的主要途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职业活动中维护病人利益,自觉自愿地承担职业责任.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孜孜追求的目标,是职业生活奋斗的方向,它是人们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源动力,也是在职业工作中克服困难、继续努力、不断进取的指明灯.医学是人们心目中的高尚职业,古有“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之说,今又称医务人员为“白衣天使”,从事医学职业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一切为了病人”的职业思想,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社会人在社会实践中,尤其在职业活动中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与他人的需要.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怎么写作理念,通过职业实践活动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攀登更高的德性境界,满足职业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医学职业为医学生提供了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和舞台,他们可以通过未来职业生活赢得荣誉、声望和影响力,通过职业活动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精神内涵

(一)敬畏生命

敬畏一词来自西方的“awe”,“敬畏:一种掺杂着惊讶、恐惧的尊崇的情感.一种对威慑性崇高的深刻的惊奇和尊重的情感.”(《韦伯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又尊敬又害怕”.敬畏融合着人类对神圣或神秘事物所激发的尊重、崇敬、惧怕情感,它表达的是人的一种情愫,一种情怀.不知敬畏就不知天高地厚,人类就会产生狂妄心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中都有敬畏之内容.

从广义上来说“敬畏生命”指敬畏所有的生命.此观念最早由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在她看来,敬畏生命,意味着对一切生命,包括人和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都应该保持敬畏的态度.“我的生命对于我来说充满了意义,我身边的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想要其他生命尊重我的生命,那么我也必须尊重其他的生命.传统道德观念一直局限在人与人之间,这是极其狭隘的,我们应当有一种没有界限的道德观,把其他动物也包括在内.”[4]他提出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一切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医学是为救治生命、发展生命,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维护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生命体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更要懂得敬畏生命,首先是敬畏人的生命,进而再推及其他生命.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是在对人的生命的本质、存在方式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崇敬的情感.人类医学知识的增进过程是人类理解敬畏生命深刻内涵的过程,医学发展的历史是敬畏生命的人类情感逐渐形成的历史,对医学学科性质的逐步理解和医学知识的渐进掌握过程是敬畏生命的情感养成的过程,而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体察过程是敬畏生命的情感逐渐深化的过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体悟人的本质、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过程,培养“敬畏生命”的生命思想.

懂得敬畏生命的人会使人的生存更有意义,使人的生命存在更加丰富,使人的生命过程更有价值.“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原理.”[5]敬畏生命蕴含着对人自身生命的责任感,表达着人追求善的情怀.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感,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使医学科研和医疗过程更、更道德、更人性. (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医学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科学和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安乐死、试管婴儿的血缘认定、堕胎、器官移植、辅助生殖中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及母亲、基因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PCR技术等更新了人们对医学的认知,挑战着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难题.“能够做的就应当做吗?”“在医学技术中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到底如何判断一项医学科学研究能够继续、一项医学技术可以使用、一次医学实践活动是合适的?“人是目的”,这是哲学家发出的声音,这种最强声音是对当代医学发展的一种警示,是对医学不端行为的怒吼.医学工作者的医学实践活动要从维护人类利益出发,以人为目的.


医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或者说“人是目的”.这里的人包括三个层次:人类整体、人类群体和人类个体.罗伊伯特(Royporter)在他的《剑桥医学史》中感叹: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医学目的,“重技轻人”,那“医学的成功可能正导致一个自己创造但又无法控制的怪物”.人类不能创造毁灭自己的医学怪物,因此一切不符合人的利益和诉求以及人类发展的医学成果和医学技术都是不可用的.医学的发展要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在不损害人类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人类社会中某一群体的利益,在不损害人类整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人类个体的利益.医疗工作者直接接触的是个体生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引导医学生从民族发展和整个人类的高度审视个别医疗活动的合理性,在利用医学科学技术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关注民族群体和整个人类的生物体可持续发展,形成关切人类命运的情感和肩负维护人类生命体可持续发展的职责.

(三)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源于救治生命、解除病痛、理解和关心病人,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都充满着利他性和人文性.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的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医学对善的追求,它根本目的在于探索医学真理,发挥医学功能,实现价值目标.医学是行善的手段,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热爱,对人的理解和关心,提倡尊重人、保护人的个人权益.医是一门艺术,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强调“医学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它不但以减轻病人的病痛为目标,还要以美的语言、思想和心灵引导病人,使病人减轻病痛的同时体会到世界之美,进而也把美撒播人间.医学是真、善、美统一的科学.

医学的发展充满了人类的博爱精神.博爱精神表达的是“无差等的”爱,就是医疗工作者不论病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体态容貌、性情等差异,都普同一等、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博爱体现为医疗工作者要有独立的价值取向、独立的学术风格和独立的处世原则,他们不受世俗世界污浊之气的影响,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止于至善”的至高的道德境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引导医学生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还要使他们“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6]使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治病救人,给世人施以爱心.在传播爱心的过程中考量医学发展的方向,行使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人类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