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05 浏览:57320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在向着计划的方向发展.在教育方面也有进步与发展,但是,发展之余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相关专家、学校领导、毕业生和在读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等许多因素,导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断提升,对于体育专业显得更加的严重.通过查阅文献法,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体育大学生要针对现存的问题多方面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全面地提升自己,为自己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有利的铺垫,为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普通高校就业问题未来前景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20-01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资料,为本论文提供有力依据.

(二)访问法

通过访问各个高校的体育专业教授和专家,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三)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整理,统计出相关数据.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企业等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是能力,再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另外,现在还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思想道德素质较高,身心健康,诚实可信,踏实肯干,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综合素质修养,就很难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当前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难就业的原因分析

1.学生的自身原因.其一,就业观念比较落后,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其二,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其三,大学生的理念滞后,能力也有限.另外,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是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要提高就业率,内在原因还是在学生自身的素质,而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外语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文化素质低和就业能力单一是全国体育专业学生的通病,这些缺点逐渐成为了体育专业毕业生致命的问题,而且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还要综合性比较强的就业生,但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从开始上大学就比其他专业的起点低,因为他们大部分是通过体育加试和单招步入大学的校门,文化成绩本来就很低,进入学校之后也是主要学习体育项目和自己的专项,所以进入社会后就没有跟上社会的变化和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学校方面的因素.近年来,体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也处于饱和的状态,这也导致许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其他的职业,又或者为了就业的选择而在学校里面继续深造,而选择非专业的学生就无法胜过别的专业型的学生,更有甚者被拒之门外,由此一来,就业的形势就更加严峻了,造成人才浪费,使学生无奈放弃自己的专业,否则就无法就业.

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未来前景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体育专业近几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也随之增加,体育专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新专业,如果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通过就业市场的考验,就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所以,高校应该审时度势,把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与不断加强综合素质以及专项能力紧密结合,从多方面拓展学生就业的空间.

现阶段,就业是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最为严峻的问题.于是,也就成为了众多大学生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持续着,然而,在紧张和焦虑之后,我们就会在经验中得到知识以及动力,为自己的将来设定更好的目标.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由于现在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不是很理想,存在着困难和压力,从中反映出了学校的教育问题和学生本身存在的不足.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特色,专业界限太过于细致化,课程体系不是很合理.

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体育加试的方式进入到大学校园,文化程度低,进入大学后也是靠着自己的单一专项来逐步增强自己,最后进入社会也只能靠自己的专项,没有多方面选择.

(二)对策

1.应该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不应该一心只想找个铁饭碗,应该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来开拓自己发展的空间,历练、提高和发展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提高经验,积累经验.

3.应当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根据就业形势来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姚晓丹.三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N].光明日报,2010:07-16.

[2]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1):101-108.

[3]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2-55.

[4]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70-7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