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57 浏览:14335

歌唱表演艺术,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阶段,是体现在谱面上旋律、节奏、表情记号、强弱等;第二阶段是由歌唱者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通过演唱变成视听的艺术,这就是歌唱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一,声乐二度创作的前期准备

1,歌词朗诵

歌者拿到一首歌曲,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熟悉作品,除了在“视听”中学习外,还需要读谱的练习,熟悉歌词和音乐旋律,以及谱面上的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

朗诵和歌唱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归根结底,二者都是属于声音的艺术,而且更具体地说,二者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兰皮尔蒂曾说过:“歌唱的嗓音是从讲话发展出来的,讲话和歌唱在一定意义上有一致的地方.”

朗诵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练声方法,它使用歌唱时的状态,充分灵活的利用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咬字器官,使之在自然和正确的条件下受到一定的功能性锻炼.这样会使歌唱者的声音从音质、音色和控制力上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通过对歌词的朗诵,能理解作品的涵义,把握作品的情感.

歌词朗诵要避免“矫揉造作”,歌词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诵好一首歌,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打开喉咙,加大音量,使得每句歌词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歌唱艺术的语言是在人类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共同特征又有特殊性的一种语言.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朗诵相比于自然语言较为夸张,又韵味十足,朗诵用演唱中的节奏来训练.

如:歌唱教学《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怎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怎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她的眉毛像月亮她的身腰像眠柳

她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

阿拉木汗怎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怎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

在歌词朗诵中:

①用歌唱的速度来朗诵歌词,如《阿拉木杆》的4/4拍,边拍节奏,边,掌握4/4拍的节奏型和新疆舞曲特有的切分节奏.

②音调的控制,保持舞曲特有的跳跃的节奏,朗诵中不拖沓,保持每一个音饱满和流畅.

③一字一句的体会“字头正确,字腹过韵,字尾归音”的结构和音调,体会朗诵时歌词中的语调,停顿,强弱等.

由于朗诵过程不受旋律影响,可以使得练习变难为易,化繁为减,能较快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基本状态.学生通过朗诵,能够尽快找到歌唱中字母在口腔中发音的位置,在歌唱时自然地放松口腔里的肌肉群,有效地帮助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再配合气息的支持,达到好的共鸣状态.

2,记谱

理解歌词涵义,正是朗诵歌词的重要一步.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需要反复朗诵,在朗诵中对歌词字斟句酌,也要仔细推敲,背诵歌词,才能把握歌词的内涵,领悟它的情感,体味它的意境,同时建立自然的语感,这样才能深刻的表达作品内容,准确的表现作品风格.

3,朗诵基础上的歌唱

歌曲作品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音乐性,既存在言语特征,又充满情感色彩;有了语言,音乐的形象才变得更加具体了,有了音乐,语言才变得更加生动了.在歌唱中语言是基础,因此学生在练习歌唱时就应该注重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让说与唱完美结合.

莱曼说:“歌曲是音调和歌词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所以在歌唱时应该保持象在朗读时一样,说出每一个要唱的字.”所以,学生首先要对歌曲进行单字的朗读,把歌词每个字的声母韵母拆开来加以分别练习,再重新整合,这样的训练会使发音比较圆润均匀,然后都能帮助歌唱者结合旋律表现特点培养流畅的语感.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有,要情感投人,充分发挥表现性.在朗诵中体会了“字正腔圆”的要领后,再应用到歌唱中,根据朗诵的发声位置来调节歌唱的发声位置,使朗诵的发音能有机地成为歌唱发音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歌唱技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歌唱和朗诵都是通过声音所形成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朗诵是自然地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练习,对歌唱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朗诵歌词,会不知不觉中掌握声乐的发声技巧,激发学习声乐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声乐二度创作中的艺术创作

1,速度与节奏

在声乐演唱中,节奏与速度是属于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素.

歌唱者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形成的、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显示的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等各种循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就是节奏.节奏通常分为六种类型:紧张型、舒缓型、高亢型、低沉型、凝重型、轻快型等.演唱时应根据作品的基调(整体感)来选取相应的节奏,同样的声乐作品,根据每个演唱者的理解不同而展现演绎的不同,这基于演唱者对作品的分析,体验不同而呈现在歌曲演唱时气息状态和声音处理效果也不同.如:歌唱作品《船工号子》:


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

行船哪怕(嘛),路途难哪(嘛),

幺哦咳!幺哦咳!幺哦咳!幺哦咳!

幺哦!幺哦!幺哦!幺哦!幺哦咳!等”

歌唱者可以先从朗诵入手来理解歌词,这一段朗诵时的气息状态为:急促、紧张、气急、音短——属于紧张型的节奏.在歌唱时使用朗诵的这种紧张型节奏的气息状态来把握声音效果,也可创作歌唱表演的情景,节奏由慢渐快展现:出航(慢)-遇风浪(渐快)-对抗风浪(快),在歌唱表演上将更加丰富有趣.2,力度变化

声音的强弱力度变化,是歌唱者表达情感和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演唱中如果用一成不变的音量完成一首作品,歌唱者和听众的听觉将变得迟钝,感情变得麻木.歌唱中力度的变化,强化歌曲中的情绪线条的变化,情绪的波澜起伏带动声音的强弱变化来描写歌曲中的意境,带动听众心中心潮起伏的情怀.声音力度变化声音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有以下几种发声要领:⑴弱音控制(mp、p、pp、ppp)歌唱发声时,对弱音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气息的控制;⑵强音控制(mf、f、ff、fff)具有一定响亮度能引起空间共振的声音就是强音.强音分为中强(mf)、强(f),很强(ff),最强(fff);还有渐强和渐弱的演唱变化.无论是独唱或合唱,在塑造音乐形象时都是离不开声音的力度控制和处理的.歌唱者根据歌曲的意境以及自身的理解体验不同,同样的歌曲也会出现不用的力度处理,歌者这种“二度创作”带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享受和刺激.如:歌曲《踏雪寻梅》中雪霁天睛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歌曲开始用中弱的力度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的骑驴赏花的情趣,在“响叮当”处逐渐加快表现画面随着骑驴的孩童的出现逐渐鲜活起来,在“花采得供瓶养”,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在“好”字上稍作延长,表示孩童停下闻花香,最后歌曲恢复中速,表现孩童欢快骑驴渐行渐远.

3,带角色演唱

将音乐剧角色训练引入歌唱活动中,在歌唱教学法中融入情景表演是近几年歌唱教学中较为新颖的模式.歌唱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歌曲演唱,歌曲以情节为背景,结合演唱、表演、台词等形式,针对演唱者心理及生理特点,进行音准、节奏的训练,分角色演绎歌曲,使演唱者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整个音乐表演中,变单一的演唱为全方位能力的展现有情节、有人物角色的边唱边演,有简单的布景道具,这也给歌者的演唱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如艺术歌曲《鳟鱼》该歌曲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讲述了小鳟鱼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其对光辉生命的美好祝福及不幸死亡的无限哀悼,歌者们通过角色演唱中扮演渔夫,旁观者,鳟鱼的三种形象.在脑子里刻画出情节,通过演唱中的力度和音色变化体现角色的处境和遭遇.这对演唱者和教学者是一种二度创作上的挑战.

歌唱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一方面体现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原本演绎基础上,在前期准备中完成对作品的分析,在艺术创作中加入个人对作品风格的理解以及凭借个人对生活的体验的不同而呈现演绎作品的不同.近年来,歌唱的艺术创作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如边唱边跳的形式,舞蹈和歌唱相结合,歌唱与更加夸张化的动作设计也将是歌唱表演者在歌曲二度创作中值得关注和尝试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