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师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97 浏览:132672

摘 要:通过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学院派”民间舞蹈文化的文化分析、风格阐述和举例,结合民间舞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当前民间舞教育的现状,提出民间舞教师学习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和更好的传承民间舞蹈文化.

关 键 词: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教师;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27-02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它是人们在表达情感、开拓生活、自发行为之一.中国的民间舞蹈文化中,往往还蕴涵着本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有着舞蹈艺术之外的,更广阔的社会价值.而把民间舞进入课堂,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舞蹈艺术教育发展中才逐渐出现的,是通过民间舞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进行一番提炼、丰富和加工后,打上“学院派”的烙印后,才转化为现在的民间舞蹈教材的.所以,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既是最直接的教材,也是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研究、揣摩的素材.其丰富性决定了教师在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选择性和研究性.但首先可以断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科学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广大民间舞教师的必备环节之一.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种类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子文化系统中存在的独立的舞蹈亚文化系统的总和.而这一理论上的概括,又不足以说明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真正内容.从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可以最简明地分为“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学院派民间舞蹈文化”,而就是这种以表演实务为条块的分类法,最能提供民间舞教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寻求灵感与启迪的便利.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

所谓“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各民族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自然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例如,秧歌就具有明显的娱乐性质,并非为表演而舞蹈.

正是由于原生态舞蹈文化的本真性,所以其中保留了民间舞蹈文化最纯正的风格、动作、韵律和最根本的文化内核.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是剧场民间舞蹈文化的母体.

(二)学院派民间舞蹈文化

学院派民间舞蹈文化,是以当今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为核心的民间舞蹈文化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它的艺术性多于其他意义,表演价值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例如,当今舞台上常见的藏舞、蒙族舞以及课堂上的组合等,都属于剧场民间舞蹈文化的范畴.

学院派民间舞蹈文化本身就具有“刻意”的痕迹,所以它更多的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一种改良,一种现代化产物.所以,它蕴涵的是舞蹈工作者对原生态民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情趣、专业修改方法等等操作层面的文化元素.它是民间舞蹈教师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初始的素材和层面.

二、掌握学习民间舞蹈的风格与文化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可以从表象到内核地分割为外在的民间舞蹈地的动态呈现和民间舞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核.

民族民间舞的风格

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表现形态和动作,例如由云南花灯典型动律“崴”所形成的动作,就是极其独特的表现形态.又如各民族的旋转、跳跃、翻身等动作.这些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动态特征.比如维族舞蹈中赛乃姆的讲求在快速旋转中戛然而止的各种转、夏克转、空转、平转,朝鲜族民间舞蹈中平稳,优雅的步伐,傣族讲求雕塑美、柔韧美的三道弯等.

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道具的突出性作用和地位.如汉族的伞、鼓、棒、手绢;藏族的热巴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鲜族的长鼓、象帽、刀、等.而维吾尔族盘子舞、手鼓舞,傣族象脚鼓舞、蜡条舞、佤族木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检测面舞、刀舞等等种类都是以道具命名.这些道具也并非随意确定,而是与当地、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多种元素直接相关.

民间舞教师在动态呈现的民间舞中包括其基本动作以及道具运用的熟练程度与艺术造诣,一则决定了民间舞教师个人在民间舞艺术上的水平,再者也是考验民间舞教师,是否能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舞风格课上正确、有效、创新性地想学生传授民间舞风格,胜任民间舞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二)民族民间舞的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核就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例如,崇尚孔雀图腾,实行水稻耕作的傣族,就形成了热带风格独特的孔雀舞和嘎秧舞;而以牧业为民族文化经济基础的蒙古族,就在其民间舞蹈中明显的马背动作.汉族地区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与不同地域汉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文化样式相映衬的艺术个体,如东北地区的舞蹈以粗狂豪爽的方式体现,而江南地区悠扬委婉的民间舞则是当地群众社会风俗和气质的体现.

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人们往往可以从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民间舞蹈艺术中,观察到该民族与该地区的历史、生活状态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内容.如从蒙族舞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鹰、马的具体意象,同时也能感觉到蒙族豪迈的民族气节.舞蹈艺术将民族文化融于肢体动作、舞蹈组合之中,进行集中的艺术化的体现.那么,反过来从文化的高度考察民族民间舞这一子系统,对真正掌握民族民间舞风格,具有提高精确性和灵活性的效用,这也是民间舞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基础.

三、民间舞教师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实地采风:到“原生态”中去

实地采风,是直接获取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养分与艺术元素的最根本途径.民间舞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民族、地域间的实地采风,并把原生态的范围从舞蹈艺术这一领域,扩充到民族文化这个更宽泛的领域中去.不仅获取舞蹈艺术的直接元素,并且提取民间舞艺术丰富的文化基因.建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库,夯实自己的教学基础,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内容体系提供可供提炼的大量民间舞蹈文化素材.

(二)经典研究:把经典内化为能力

所谓经典研究,就是指对民间舞艺术走进剧场以来的经典剧目进行充分,以舞蹈艺术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的学习与剖析.民间舞教师对经典剧目的研究,应该在如下2个层面进行:

1、熟悉经典剧目的外显艺术元素.

对剧目的动作编排、结构设计、组合合串联、角色设置等可以直观于舞蹈作品的艺术元素,进行完整扎实的掌握.这些剧目内容以及从中“扒”下来的组合、动作等舞蹈元素,可以直接用于民间舞课堂教学.以完整鲜活的剧目来代替单一肢体训练上的动作组合,在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悟性的作用,达到既有“技术性”更有“艺术性”的教学目的.

2、揣摩经典剧目的艺术内涵和民族、地域文化底蕴.

民间舞教学的核心是各民族、地域民间舞蹈的风格教学.而经典剧目又是精准把握了风格的典范.民间舞教师,在对经典进行熟悉时,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以文化上、艺术上的理解与剖析,并把所获心得,在进行剧目、组合训练的同时,传授给学生.这样就避免了民间舞教学中“风格课”与“民族文化修养”这两个教学模块的相互割裂,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有效的学习经典剧目,提高民间舞艺术造诣.

(三)理论学习:把知识运用成教材

理论学习,针对民间舞教师来说,一是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门论著的学习与研究,另外是对相关社会科学领域,如民族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等方面的广泛的阅读与涉猎.这并非是没有目的性和操作性的普通阅读,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思考将其内容消化为民间舞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内部联系紧密并不断发展的舞蹈艺术体系.在原生态民间舞文化和学院派民间舞文化的二元结构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对民间舞教师,存在着风格教学、技术技法教学、民族文化理论与知识自修与教学等多方面、多层次启示与帮助作用.而具体到民族民间舞教师,也需要通过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仔细揣摩与钻研,通过采风、剧目学习与分析、理论学习与修养等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在民族民间舞文化上的理论修养与实际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传承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