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老画廊的艺术经营算式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18 浏览:11743

2005年底,国内当代艺术品市场迅速升温,“天价”的当代艺术品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6年11月21日,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秋拍以2200万元创出当代艺术品天价,创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新世界纪录,当代艺术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沐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为3600亿元,其中画廊业(包括网上画廊)市场成交额为100亿元左右,只占市场总额的不足3%.而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很多画廊的收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样的艺术市场大环境下,有的画廊扛不住压力倒闭,但也有画廊依旧在艺术区里,这次采访的两家画廊的艺术总监,他们所经营的画廊都曾有过高额的收益,面对不景气的市场,他们又都抱着不同的信念坚持着.在他们坚持的背后,画廊背后的运作、写卖的进行,其实也是很多人觉得画廊神秘的地方.

让对得起艺术家的劳动成果,且不会虚高

3818库原是798的一间大仓库,如今被分割成一个个画廊空间.从3818的北门进入,有那么一两年,你可能看到一个人去楼空的画廊,上面贴着合同到期、招租之类的纸条.沿着贯穿仓库的艺术走廊往前走,廊道的南门口就是2004年进驻到这里的千年时间画廊,画廊的对门是千年时间画廊旗下的有时间咖啡馆.

咖啡馆整体的布置安静而明丽,墙上挂了很多中国当代画家的画作,这些都是千年时间画廊主人、艺术总监张思永的极小部分个人.为记者送上一杯咖啡之后,张思永开始谈起自己和画廊的故事.

张思永1973年出生,大学时来到北京某设计院校学习设计专业.张思永上大学时,正是圆明园画家村的“尾声”.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圆明园画家村集中了众多抛弃稳定生活、寻找个人艺术追求的画家,张思永刚开始接触圆明园画家村时,有些画家已斐声国际了.

多少受了些画家村画家的影响, 张思永毕业后来到西坝河的一间地下室,做起了自由画家.1998年,张思永的画作被一位香港的家看中,随后成为签约写作技巧艺术家,一合作就是5年.签约后第一年,张思永觉得其他艺术家应该也有自己这样的机会,1998年底“就拿出手上有的那么一点钱,租了个空间,像别人一样开个小画廊,给艺术家做些展览.当时就是想玩一玩艺术,压根没想到时至今日经营画廊前后已有十四年了.”

“在三元桥周边活跃了很多艺术家,这些艺术家,都是从各个艺术村或美院研修班过来的,这些人早期从学院毕业的,没有去选择一个铁饭碗,大家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点,这种波希米亚式的生活,这种精神至上的主义激发了一代中国艺术家走自己的路子,职业的路子,因为他们,才有今天的艺术品市场、拍卖市场、艺术博览会市场和画廊业.大家今天在分享艺术成果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他们过去怎么样?不会有太多人知道.”

在三元桥做画廊,张思永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没太想做一个专业的画廊,也不大会做,我身边的很多艺术家没有空间去办展览,传统画廊拒绝他们,但他们的思路又很新,他们绘画的风格又很犀利.这些早期的观念艺术、先锋绘画人士,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空间,当然他们也送了一些作品给我,这构成了我今天的作品的丰富的库存和,我也通过和他们的接触,看到近15年以来,北京的职业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绘画理念、创作思路的变化,我能从中梳理出他们的线索,这也清晰了我作为职业画廊经营者的思路.”

每天打理过三元桥畔的画廊工作, 张思永会回到自己在东坝河的住所, 继续创作.那几年,张思永也积累了几十万的收入,他后来又专门去北京大学研读了艺术品管理的研究生专业,“我一看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还有专家的构成,完全符合我对艺术格局的判断,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既是学员可能又是实践者,因为你光谈理论远远是不够的,真正需要我们的经验的实践跟专家们的理论去互为验证,这个互为验证能看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否有更好的、更专业的、更全面的人出现在艺术与市场之间.”

“从一个画家变成画廊经营者、策展人,取决于我15年的积累.我能从艺术家的风格、语言、状态看出他未来发展的线索,在和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我不会仅仅着眼于他今天的作品多么好,而是分析他的未来,帮他做规划是我工作的重心.”

2004年,张思永在将千年时间画廊迁入798艺术区.到2012年,画廊的收益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完成了一次抛物线的运动,金融危机之后,画廊的收益紧缩明显.“最好的时候两三千万都卖过,收益能达到30%,但最近一两年每年都赔进二三百万.画廊投入也多,需有好几百万的预算,比如高的房租,大量的宣传,众多的出版物,开幕活动,去外地往返运输展览,还有一些艺术公关费用,制作不同批次艺术礼品,还有经常性的展览出差往返等等.粗略统计投入不压缩是五六百万,压缩也要三四百万.

“赔的过程是这样,比如说每年可能有200万的赔本,但是其实每年至少会有400万的作品进账,只是这些作品的确没卖出去,为什么没卖出去,因为市场很冷静,大家都在观望,你赔这200万显然是你以前赚的500万甚至几百万,但是你纵使赔这200万,第一,稳固了品牌,继续在传播;第二,艺术家合作越来越多了,展览依然很热闹,第三,出版物还是很光鲜,杂志广告铺开得也很,艺术家们还是很称赞很认同;第四,很多人、机构不干了,你还没倒,你还在微笑,我认为微笑是最好的,这是验证你工作能力和职业选择的一个要点.”

2008年和2012年,张思永利用之前画廊的盈利,在南昌分别开办了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和八大山人文化艺术区千年时间画廊两个延展空间.谈到这些年的坚持,张思永认为,“这是所有中国画廊业所面临的被动境况和状态,所以大家如果能坚持下来是最棒的,因为画廊在中国才不到20年,一个短暂的20年对于西方150年的画廊业来说,太小字辈了.也正因为画廊业发展才十多年,我认为中国的画廊业未来是大有作为的.” “画廊15年还在生存,这更是一个深刻的例证,这告诉同行业人士,告诉未来要开画廊的人士,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形成不了一个画廊基本的品牌,也不可能有你的美誉度,你更不可能将业务渗透到别的行业里,我在做的工作是跨界,将当代艺术活动从一线城市跨到二线城市,这是一种地理位置的跨界.当代艺术的活动跟时尚品牌,金融和各种市场开发的可能系统地相互融合一下,助推我的艺术家走到更深的层面去,不仅仅在艺术圈——这一种跨界就是我们在学院、政府的文化产业的范畴里面,我们去讲座,我们去现身说法,我们去跨城市办展览,我们去为银行的VIP客户们作一些艺术的讲座(比如艺术市场分析和作品鉴赏),真正让艺术进入到生活的层面,让艺术进入到可流动的层面,也让艺术品流通进入到文化产业政策的层面,流转起来.这些事情让我自己时刻显得有事可做,所以一家好的画廊一定是长期有事可做,而不是等待.”

记者采访结束后,798已经笼在夜幕中,因为是周一,游客不多.走出3818库,记者刚才所坐座位后边的墙即是原仓库的外墙.墙的这一侧,有千年时间画廊合作的著名艺术家王斐专门为咖啡馆设计的时间谶语的图案.

阑珊的灯光里,图案中咬合的齿轮和指针依然明显有型,洞穿都市人的视觉.

Q 等于 《旅伴》

A 等于 张思永

Q:判断艺术家合作与否的前提标准是什么?

A:我的本质工作还是去发现艺术家,像当年我渴望别人发现我的创作特质一样,去发现这个时代的有特质的艺术家.这里的特质不一定是所谓的好的艺术家,而更多体现在他在这个时代的与众不同和潜力(在未来大家会认为他好),第二就是他的创作、思路、作品的呈现,是否有文化的主张,是否具备当下的生活体验和判断,是否带有人文情怀和关照,并且是否有继续走下去的空间.有的人的作品今天能做到一个特别绝的idea,但我认为艺术不是一个点子,艺术创作是把深刻的造型语言深度深入地走下去,甚至走一辈子.市场认可这些搞深刻研究的艺术家,不认可那些泛泛的流行意义的艺术家,我认为市场是很明智清晰的,智慧的经营者们选择成熟深刻的艺术家,一定不会漏判、误判,一定能从这些艺术家身上,找到对话与答案,并且看到下一个10年甚至20年,这些艺术家所处的线索和位置.

Q:和艺术家都有哪些合作形式?

A:2004年以来,在最近的五六年、七八年,画廊签约了很多艺术家,真正签约就是发生了劳动合作关系、劳动合同.我付钱多少给你,你给我多少作品,我要承诺你做多少事,承诺做完事产生了利益你要给我多少回报.但是最近这两三年,随着市场的调整,艺术家们都很成熟,都不需要对某一个机构单独签约下来,所以他们尝试多一家,比如说上海一家、北京一家、海外一家,就是说他的作品就分为三个机构来写作技巧.我更偏好年度写作技巧制,这一年我帮你做,做好了来一年再一个合同,我觉得也挺好的,这样艺术家放心,不至于资源全被一个画廊控制住了,画廊也不至于把所有投入就投给艺术家,导致下一批艺术家你没法有稳定的投入.

Q:艺术家作品销售的收益是怎样分成的?

A:第一种是所有投入,艺术家制定底价,画廊拿底价以外的收益.第二种就是大多数人说的五五分成,比如你出作品,画廊出成本,帮你出钱做展览,做出版,写文章,做广告,上专版发表,做开幕酒会招待,做后续的客户怎么写作维护,做继续的推广,综合一下,画廊花了很多钱,双方相互承诺,卖出作品五五开,但可能一年下来一个作品都卖不出去,我也碰到过好多次零收入.第二种就是说,艺术家制定底价,画廊自行加价或报市场价,画廊有可能拿到售出作品收入的10%,也有可能拿到更多收益.

Q:艺术家作品的是怎样制定的?

A:取决于我的行业经验,我承诺我的艺术家和我的写家,按照我定价的准则来定,不可能会失败,这十年下来没有一个艺术家失败过,也没有一个藏家抱怨过我.作品的都是从低、微低、微中、高、微高,慢慢调整.十年下来跟我合作的艺术家依然在合作,在写我作品的藏家依然在跟进,这一点取决于我既是一个画家,又是一个画廊经营者的职业素质,当然我们的定价不是臆想的,完全依据了市场发展的原则,参考大量的数据和艺术家的风格后,才做出了有效的判断.我会尽量让对得起艺术家的劳动成果,同时又不会虚高.

Q:办一次艺术品展览的支出都有哪些方面,大约在查重?

A:做一次个人的画展和公共的联合展览,你要投入很多,比如一个月的场地费,灯光,人员,出版,就是出画册,邀请学术专家发言的公关费,发布展览广告,一些图文刊登, 后续的接待和维护,作品的装裱、运输、物流,甚至保险等.一般展览投入10万,好一点展览投入七八十万.画廊拿取一定的佣金是很正常的,但我的画家身份让我知道,画廊和艺术家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不是矛盾对立的,完全可以共同办好一件事情.如果画廊能力够强大,画廊多出,艺术家的作品卖得很好,画廊也有回报.反过来说,如果画家自身的经济能力很强大,画廊经营能力弱一点也没关系,画家就多出一点.

Q:您之前写作技巧的艺术家作品的升值情况是怎样的?

A:我跟你说,我写作技巧过有20多个成功艺术家,以王斐和沈近东为例.王斐从2004年跟我合作,两万元作品,到今天,他的作品等大的,应该增值有那么20倍吧,前年跟王斐六年的合约结束了之后,我依然是他的好朋友,我很重视艺术品的爱好者和者,依然在后面发力,让我过去的写家,把视线不要从他身上转移下来,继续跟进他的新作品.如果说增长系数大的作品的话,三五十倍都有,有的时候是小作品增值了10倍,有的时候是大作品增值了5倍,有的时候是小作品增值了30倍,有的时候是大作品增值了3倍,居中,综合来算的话,五六年增长了五六倍很正常,这是因为赶上了艺术市场迅猛发展的好时期,既是艺术家的机遇,也是画廊建设的机遇,更是者们的机遇.

Q:那在最近行业不太景气的时期, 作品的升值是否有较大的回落? A:今天的艺术市场在回落,在盘整,在理性地回归,一年有10%的增长就很愉快,就很棒.这三年我做的艺术家每年15%的递增是一定的,不管是他的底价还是售价,我一定也让我的写家在增长,而我的家们认为这是非常科学和良好的,他非常乐意接受,这没问题.


Q:您怎样看待最近这些年,艺术品增值空间的变化?

A:现在市场在盘整,很多新的艺术家不可能像五年前一样,市场突然一下子到了,这样状态的你就要打住,不要涨价,你要理性平稳,按一般的往前走,在发展在流动就行.而到了制高点的艺术家,你就维护你那个高点,因为你已经不缺钱了,你控制好作品的量,把作品更稳固的风格强大化,做更好的文本回顾梳理,遵循市场的原则和美术发展的脉络.到那个位置,尽可能别掉下,藏家从你的信心当中有期待,如果你从100万的位置掉到10万,全部的写家全部给你抛到市场上去,你的市场可能就5万块都没人要,害人害己,我觉得这个时代的人都是很聪明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造局,都在稳固自己的阵营和圈层.

所谓的天价,影像作品连十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某个周五的上午,大山子798艺术区熙熙攘攘走着一些人,时不时拿出相机拍照留念.798著名景点751火车站西边的小广场上,前一阵还竖立着一个巨型的有些卡通的男性雕塑,记者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那天风很大,加上入冬的缘故,广场上没有闲情逸致,坐着喝饮料的人.

广场的一侧连着一片改造后的德国包豪斯艺术风格的工业厂房,中国最早的专业摄影画廊百年印象就在这里.画廊股东同时也是作为画廊管理者的艺术总监陈光俊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办公室门没关,偶尔有一两个游客误打误撞地走了进来.“我们来的时候这附近还是工厂,全是垃圾.那年(2002 年画廊筹建)进驻798的机构大概也六七个吧.”

这间摄影画廊的管理者陈光俊之前也是摄影师,成立这间画廊,他更多是“出于爱好”.陈光俊1962年出生,1985年大学毕业,他在1983年就在学校创业开了一家冲印店.大学毕业后,他作为摄影师,“得了好多摄影奖,大大小小奖差不多都得过了.”1992年,他在王府井开办了在专业摄影圈内非常有名的万得摄影店.

“老一辈玩相机的基本上没有我不认识的,那个时候,我主要客户人群就是很特殊的一种高端人群,所以那时候我积累了很多人脉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我才跑到这儿来.”

早先四五年,百年时间画廊所经营的作品主要以传统纪事类为主.被人熟知的希望工程主题的摄影作品《大眼睛》的作者谢海龙,也是当时百年时间画廊所写作技巧的艺术家.“我带领着中国纪事影像这个行当,最优秀最顶尖的艺术家全在我这儿了.”

后来陈光俊开始把目光放在当代的影像作品上,纪事作品也在做.记者采访时,画廊正在展出美院毕业生于筱的作品,这些作品和纪事照片有很大的不同,于筱通过对摄影获得创作的元素,然后再进行剪辑、修改、拼贴、合成(比如在城市上空乘坐游乐项目的表情呆滞的小学生), 形成了独特的影像风格.

“我现在是这样,我基本上不会在意你是用传统,还是用数码,还是用PS,我都不管,我只注重是挂在墙上以后有什么感觉,这是最重要的,过程不太重要.”

根据数据的统计,百年时间画廊的当代影像销售,已经超过了传统纪事作品.根据陈光俊的解释,这可能和画廊的写家主要是外国人有关.“中国当代摄影、影像基本是国外的叙事方法,但是拍的是中国的内容,外国人看着会觉得亲近又新鲜.外国人有家里面挂原作的习惯,比方我们现在这个画卖1000欧元,1000欧元其实对外国来说跟我们对1000人民币的概念是一样.如果这卖1000人民币,很多中国人也会来写原作.”

也因为写家多数为外国人,2008 年之后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画廊的收益.之前画廊在最好的时候一年“也能卖出上千万”,但最近几年却只能达到之前收益的20%.“这样的收益已经不能正常维持一个画廊的运营成本,画廊除了租金和员工工资,主要大的支出是出国参展,一个展览40到50万那是板上钉钉的,因为你要打箱子包装,保险、运输,你要去一个团队,你还要把这些东西运回来.”

陈光俊介绍说,因为国内对影像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百年印象这间专做摄影的画廊的生存状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画廊.“2003年开画廊,大家对影像没有什么认知,这个影像是不是艺术品,能不能,其实大家还在纠结这种事.”

即使到了后来艺术品市场繁荣、“天价”艺术品频频出现的几年里,不管是实际销售还是拍卖,在影像这块, 陈光俊认为“在中国离我们认为的所谓天价连十分之一都没有达到.”

而影像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的评论队伍,“比如电影,那中国一排能排上百个搞评论的,影像在中国专业搞评论的加在一起我估计都超不过10 个.所以说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绝对的势力,影像这些所谓的策展人,他们真的还没形成一个很强力的组织.”

“影像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不是我们的水墨、书法,它是一个西洋的东西,我们这么多年对影像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从小对影像认识的教育,我们家庭也没有,我们学校、社会也没有.就现在能写得起影像消费的人,比如说40岁这样的人他根本没有这块教育,所以说我们寄托于等他们有了钱以后,他们儿子可能会更重视影像的.”

同时,陈光俊也比较看好影像作品的潜力.“过去在博物馆里面办影像展览很少,现在博物馆在多的时候30%多是影像.这事是这样,我们看一个问题不能看今天,一定要看它的前天跟大前天,你看影像从诞生那一天,从那时候科技捆绑诞生影像,湿版、彩色胶片最后数码,为什么影像这100多年不到200多年,有这么大的材质的变化,材质的变化是因为科技赋予它的,科技跟影像在一起的, 影像也一直在往前走,所以这个是最新兴的艺术门类.现在的影像,没有电脑,没有PS能做出这东西吗?影像一定还会有长足的发展.现在我们用PS,指不定明天还会出一个什么东西呢.” 采访结束,摄影师为陈光俊在画廊拍照时,几个年轻的姑娘走进画廊,一个姑娘有一个问题问了同伴两遍,“你觉得这个是艺术么?”而她的同伴一直没有给出正面回应.

Q 等于 《旅伴》

A 等于 陈光俊

Q:传统纪事摄影,很多摄影师您之前经营摄影器材店就有所接触,那您寻找适合画廊写作技巧的当代影像艺术家的渠道都有哪些?

A:我有时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里面寻找合适的作者,我的工作有点像好莱坞的星探一样.除了院校,摄影节我也经常去,中国现在每年有七八个摄影节.像连州摄影节有个专家见面会,我是专家,然后又顺道看看,也挺有收获的.

Q:那您判断对艺术家写作技巧与否的首要依据是什么?

A:你常年就在那个圈子混,基本一眼一分钟就决定他的作品适合不适合.但我主要还是挑人,这个我跟别人不一样,你的作品就是再好,我认为不符合我本人对人的标准,我一定不会用.画廊是靠信誉来生存的,并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全中国最好的,没有人是全中国最好或者是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品没法去这么衡量,所以说你的画廊经营的这种信誉度是靠艺术家、画廊共同来维系的,我们需要的是可合作的艺术家.

Q:作为画廊的经营者,对艺术家的作品的判断是否会考虑到商业因素?

A:我挑东西既有我们所谓的这种观念在里面,又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东西是不是有卖相,我在学术的基础上,又更加多了一个框.

Q:考虑到当代影像的保存形式,是否和版画一样,也有一定的发行数量限制?

A:一般这个影像到了当代影像这一块,他们数量都很少,你看这个一共就8张,它有个限量的,他不能随便出,要不他怎么卖钱啊,对吧.所以说我们早前做的最大的一个普及工作,就是影像这个东西是有限量,不是你有一张底片或者电子文件明年随便印的,你像这个基本上就是它有两个尺寸,这个大的尺寸可能现在是6 张,小的尺寸现在是8张,就是这个艺术家这个画面终身只能出这么多,不能胡来的.

Q:展出作品的是如何制定的?A:其实这样,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大概有一个价钱,我们现在来看基本上都是查重呢?低的800多欧元,高的在1500欧元,我们标准都是欧元,基本上万把块钱,换成人民币起价都是在1 万块钱人民币左右.

Q:不同张的同一幅作品的是固定的吗?

A:上浮是这样,艺术品它值钱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稀缺性,你存货越多它就越不值钱,你卖第一张的时候一定是最便宜的,虽然往后等卖到, 比如它有8张,卖到第3张的时候可能就涨钱了,已经涨成2500了,随着存量越来越小就涨钱,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一张刘晓芳的是我们去年拿了奖.我们去年拿到纽约,起步可能是1500欧元,最后结束的时候是8000 欧元.

Q:那传统纪事影像的定价,和当代影像是否会有所不同?

A:起步都差不多.但是老照片,就是“”这一类的,或者传统这一类的,他们限量跟当代的不一样,当代影像他们的限量都相对少,6张、8张,传统影像基本上都是15张、20张,有的更多.

Q:画廊的展出销售,在画廊的收入中能占多少?

A:我们现在的798的销售不能说完全是零,也占我们总销售很小了,为什么呢?现在园内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我们最早来这里的时候,这个画廊一天可能来100个人,大部分是外国人,他们对影像更加关注,国人相对较少,只有在大众媒体,比方像青年报这类的媒体宣传了以后,才有大量的、本土的人要来,现在798基本上是跟故宫、十三陵、颐和园一样.来798的人数虽然是过去的100倍,我多的时候这个屋子一天几千人都没问题, 但以前一天就来1 0个人,他们是有目的的,我就是来写东西.我们现在画廊这基本上是普及教育,大家来这看看作品啊,提高提高,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我们最大的支出还是出国参展,出去一次大约要5 0万成本,我们每年都会去巴黎参加Parisphoto展览会,还有一个美国纽约的AIPAD影像博览会.

Q:开了画廊以后,您还继续从事摄影创作吗?

A:最近没有,这样会让我身份比较模糊,我不喜欢这样,我现在就是艺术总监和策展人,我觉得先把这个事做好.我们写作技巧的艺术家很多都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固定的收入,他们主要的收入就是靠出售艺术作品,卖出作品才能活着,想到这些,你就觉得自己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做好他们的经纪人,让他们能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