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虚伪与真实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91 浏览:13439

艺术的虚伪与真实,并不是去单纯讨论艺术品的虚伪与真实或者作者的虚伪与否.是想提出一种自己对于艺术品创作的观点.也针对当下的一些艺术想象给出一下看法.重点在于原创性的强调和审美上的一下想法.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产生的原因?艺术的作用?艺术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曾经读过王岳川教授的《艺术本体论》.他从艺术产生的时代因素,民族特点,风俗习惯艺术的表现特征,艺术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讲解.使我对艺术的本体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怎样去开启艺术的大门,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由于艺术的门类很多,这里就不讨论音乐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主要以美术方面为中心展开.既然艺术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我想是不是可以认为艺术是美学研究范畴的有机组成部分呢?艺术作为人类有目的的创造物,既有它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当然,作为人类劳动的产物,艺术与文学,科学所追求的是不同的目的.这是由它们的使用价值决定的.下面对艺术的产生做一下阐述:

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有历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一部吴穷尽的艺术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历史.艺术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艺术品作为人有目的的创造物,来自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就艺术的产生而言,需具备两个前提:一,艺术之成为艺术是人的自觉的生产性劳动(生产劳动)与动物的非自觉性的活动的区分.而人与动物的区分则萌芽了属人的,也是人所特有的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的继续发生;二,是自觉的创造性的,精神气息浓厚的劳动与一般说的生产性,记忆性的劳动的分开.实际上,最初的艺术概念对艺术的强调是的艺术以其鲜明的自觉的特征而与一切非自觉的行为区别开来.

虚伪是个贬义词,艺术的虚伪主要是哪些范畴以及怎么定义呢?金开诚先生说,艺术创作需要真诚,用真心去创造.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在于真诚的创新.这里试着对艺术的虚伪作一下分类.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艺术的虚伪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创作者的心态出发,前提是确实是创作的艺术作品.这里可以解释为作者没有太多的创见,不论是从技法还是思想上.都只是用别人的东西,这种所谓的拿来主义应该是受人排斥的.技法主要表现在,用别人特有的视觉符号,或者绘画形式,构图形式等.从思想上来讲,主要表现在表现形式,画面构成,创作思路等.这和设计中的惰性设计很相似.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原创性的问题.创新的途径是有很多种的.一艺术设计为例,可以分为自发性设计和改良性设计.改良是对艺术的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不论是哪种创新形式,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作者.不然,势必只能生产一些索然无味的产品,完全没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真实与艺术的相反.

现在从美学,接受美学的角度,即读者的角度出发做思考.接受美学是以解释学和现象学为基础的,其中也有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懂得音乐的耳朵.艺术又何尝不是呢?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谈什么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件艺术作品呢?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没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群比较喜欢写实的艺术作品,以真为美,大多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不能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在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群中又有修养的高低,综合素质,文化内涵方面的影响.个人觉得,一件艺术品的虚伪与真实,不论作品是现代或者传统,读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客观的态度做出评价.而不会因为个人偏好的问题做出主观臆断.前不久看一个画展,听见一位老师说:看见传统的东西就讨厌.这位老师主要是做现代的东西的.听后有点困惑.还记得自己的导师曾经教导自己,应该重视传统,但又要画出具有时代感的东西.相比之下更加坚信自己导师的思想的正确性.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趣味,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喜欢传统,或者忠于现代.我只是想说,倘若所有的艺术品都用一种心态去欣赏,岂不是太片面了吗?也许那位老师是觉得作者的作品太缺乏创造性了,构图和绘画形式都是别人的,没有自己的东西.艺术创作需要民族性和时代性,但更需要的是创造性.传统是民族性的文化的结晶,时代性是现代审美倾向和适合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所以,综上,从创作者的角度上看,虚伪的艺术应该包括为缺乏创新或者说是没有创新的.从欣赏者的角度上讲,虚伪的艺术应该主观的且带有个人偏见的审美判断.真实的与上相反.所以,对于艺术的虚伪与真实需要全面,整体,系统的做出考虑.随着一些新兴学科的产生,相信对艺术的虚伪与真实研究会更加的丰富和系统化.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作者简介:高涛(1987.12.02―),男,四川省达州市人,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陶瓷装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