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博弈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91 浏览:44986

近代的几百年间,艺术逐渐从技术当中分离开来,艺术有了“精英”和“大众”之分.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代表了永恒和时代的两个端点.精英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时代局限性,被赋予历史的永恒性;大众艺术则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被更多的社会大众所接受.精英艺术作为艺术的正统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世人认可,但进入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画家首当其冲地对这种正统的精英艺术进行批判,他们认为艺术是外在世界的直接印象;20世纪初,抽象主义又对艺术进行了重新定义,他们都对自己的内在感情进行了理性或非理性的加工;20世纪后半叶,一批代表解构主义、大众艺术的精英们又对传统的艺术进行了否定.

精英艺术是小众的,往往是历史上杰出的精英们创造的艺术.例如,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相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在这里,海明威所说的死去的作家是指那些创作了经典作品的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是精英艺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身边能读的书籍自然是当代作品远远多于经典作品,所以精英艺术是小众的.再比如博尔赫斯说过:“我认为读一本书的体会不下于旅行或者坠入情网.我认为阅读伯克利、萧伯纳或者爱默生作品时的体会就像是亲眼看到伦敦.”1如今,人们有足够的金钱去各地旅游,依然能像博尔赫斯这般通过阅读来“神游”的人越来越少了.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精英人物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典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们所阅读的、接受的同样是经典的作品.精英艺术虽然是小众的,但是它超越了时间的局限性,正如布朗肖说的:写作是为了永生.

大众艺术形成之初也可能是小众的.在时尚界,高级写作时装与街头服饰可谓极端化的两极.在人类高级写作服装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高级写作服装一直是为少数群众而怎么写作的,街头服饰虽然通常情况下也是较少数人群的装扮,但有时它也会突破常规,由前卫到时尚,再到流行,超短裙当今的流行是最好的例子.由此,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个大胆地推断,精英艺术如今备受冷漠的原因也许就是它的受众长期以来是小众人群,缺乏社会大众的底层意识,并且,这也许就说明了以大众底层为视角完成的大众艺术为什么能够备受好评.当然这种现象或许也与国民素质的高低有关.但不管如何,同样在初始阶段的两个极端化事物,其中一个能够“放下身段”,与大众做到很好的“融合”,最终流行化;而另一个所谓“经典艺术”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与经典作品的作者创作之初那种贴近生活的初衷相悖.问题不在于精英艺术是小众的,而大众艺术是大众的,而在于精英艺术被大众所曲解了――经典的作品同样是有趣的,回归到作品创作的年代,很多大众也在如饥似渴地从作品中寻求快乐.

同一时期的历史既有精英艺术也有大众艺术.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作品中,《尤利西斯》、《荒原》代表了精英艺术,而《吸血鬼德拉库拉》、《人猿泰山》则代表了大众艺术.在20世纪的时尚界,当法国时尚长期作为时尚的主流之时,各种街头时尚也是个性地存在着.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嬉皮士”运动,在运动早期,“嬉皮士”们作为一种小众,甚至具有一种“精英文化”的意味.在建筑界,“精英”与“非精英”问题同样存在.“民间低级的酒吧间和戏院在建筑和城市中必须存在,特别是从重要的短期观点看,必须接受这样的命运.民间艺术已经表明这些普通要素常常是我们城市多样化和活力的主要源泉,并非它们的平庸和粗俗导致整个景色的平庸化和粗俗,而是它们所组成的空间和尺度与周围关系较好.”

经过一番论述之后,可以发现艺术有大众与小众之分,但是对“经典”和“通俗”的划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众的既是精英的,也可以是通俗的;大众的一般是通俗的,但有时也可以成为精英的,所以不如将精英艺术和大众艺术合并到一起,艺术应该多元化.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当这个艺术作品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它就有可能成为经典艺术.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当今作为艺术新载体的电视娱乐界的各类文化休闲节目并不需要太多的精神价值,它们只求得身心的放松足矣.虽然这种娱乐方式已不是传统意义的艺术,但是至少还是一种大众文化方式.“我们要感激那些一直在为进行破话偶像主义而斗争的艺术家,感激他们为摧毁一切偏见和扬弃统治我们文化的神话和权威而作的长期战斗.”3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大众艺术才能如此迅速地在社会大众中传播开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休闲娱乐文化,才有了今天这般的电影、电视节目.


精英艺术一般对应着过去,大众艺术对应着现在.我们要学会尊重前者,也一样尊重后者,这不仅意味着让我们的艺术中形成两种艺术,“而且意味着我们的两个自我,过去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破镜重圆.”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