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裂变与演进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49 浏览:18507

摘 要 :由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而形成的新的造物思潮以及新的科学发现连同技术进步引发的一系列巨变导致了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相应改变,诸如艺术的目的、怎么写作对象和思想内容等.在新的造物思潮的影响之下,艺术创作出现了新的转向.也因此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裂变和演进.

关 键 词 :艺术 设计 裂变

曾几何时,艺术作为一种造物文化都深深烙有时代的斑痕,它的嬗变、演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体现了新的社会条件下视觉经验和审美思潮变幻.19世纪以前的艺术形式基本上沿袭了自原始时代以来的造物行为,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生活而艺术”的区分,绘画、雕塑、建筑和其他设计行为始终都是合而为一的.直到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尤其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冲击,使艺术开始分裂并走向互有区别的两个独立的体系.

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由于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和审美思潮等诸多因素所致现代艺术运动(Modern Art Move ment)几经变化呈现出向两种思潮裂变的倾向.其中之一走向了为大众提供怎么写作的以人为本的艺术,即“为生活而艺术”的道路――它立足于解决新的社会形态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艺术形式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同盟通过包豪斯发展到国际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等.许多重要的设计先驱希望以其自身的探索努力为当代世界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与合理的生活方式.另一种思潮则走向了旨在表现风格和个人思想的“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_这一艺术流派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通过达达派到超现实主义、概念艺术和超越先锋艺术.

1.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以来,尤其是在受到康德、黑格尔、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感染之下,欧洲一批有先觉意识的艺术家逐渐从控制欧洲思想界长达数百年的传统思想的迷梦中惊醒过来,特别是对古典主义体系(classical style)和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新古典主义(New classi-ci)的合理性和恒久性提出了质疑.在纯美艺术方面,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逼真的描摹或再现,而是力图冲破16世纪以来的理性压迫和传统的教条主义束缚,开始追求艺术家个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现(self-expressive).特别是19世纪中期以后,当工业化进程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察方法之时,传统的观念已处在全面崩溃的边缘.而此时物质的丰富又无法为时代提供一种新的信仰,于是,一股世纪末的反叛思潮弥漫于整个欧洲大陆.艺术家首先对这场精神与信仰方面出现的危机做出了反映,一部分艺术家便将纯艺术作为寄托个人情感的精神支柱,所有对艺术的虔诚和对现实的失落都体现在作品之中.另外,还有一部分艺术家在目睹受工业化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们精神的失落和艺术的颓败之后,大有“投笔从戎”之勇气毅然抛弃绘画从事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物品的设计创作,而导致了从现代艺术中分离出一支为生活而艺术的队伍.自诞生之日起他们就以为大众提供基本的生活怎么写作为己任,而向19世纪以来弥漫欧洲的维多利亚风格进行了大肆的讨伐.对这些设计形式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产生了怀疑.先进的设计家和艺术理论家提出了建筑及其它日用品的设计必须是时代文明的体现和反映的观点.在工业化社会,传统设计样式显然已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已不可能再有所作为.传统的美学法则和保守思想也已成为当时束缚设计走向现代的最大阻碍.如果要探索适合时代的设计形式,就必须摧毁一切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所有因循守旧的形式和观念.因此现代艺术的探索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禁锢的突破和改革之上.

2.对时代精神和需求的体现

既然艺术或设计是人类造物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明的体现,那么,伴随时代的变迁、文明程度的进步,艺术的形式必然也要跟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以体现与时俱进的审美思潮,满足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任何时代的艺术风格都摆脱不了时代烙下的印迹,如果艺术或设计不体现时代的审美情节、精神境界和社会需求,一味地追求对历史形式或传统原则断章取义的沿袭或模仿就会阻止艺术的发展进步,它必然也就会丧失存在的理由.自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对发展、进步、科学和的美好图景倾注了无限的憧憬和期盼.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制度进一步确立,并已成为新时代的标志,使许多艺术家清醒地认识到艺术与生产、生活结合的重要性而开始将绘画与雕塑原理用之与为生活而艺术的创作实践之中.在风格和形式上,这时期的艺术理论家以及建筑师和其他从事日用品设计的设计师们提出了每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与形式都是当时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风貌、个人精神和审美情愫的体现和反映,不体现时代精神、社会需要的纯粹的艺术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综观历史上诸多绘画、建筑以及家具设计风格或多或少都镌刻着时代精神.诸如古希腊的庙宇、古罗马的神殿、哥特时期的教堂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住宅设计与绘画、雕塑等都是当时审美思潮以及社会需求的集中体现.世异则备变,时代不同就应该有新的艺术形式来为新时代代言,为新时代怎么写作,为新时代的文明谱写新的篇章.

自18世纪以来的折衷主义、浪漫主义风格,在工业化时代显然已是昨日黄花,若依然沉浸在它的怀抱里沾沾自喜显然是不和时宜的,它的延续只能阻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另外,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人们对于18世纪以来的历史风格、历史思想表现出了质疑和缺乏信心,正是出于对于古典主义原则的质疑,动摇了人们对于古典主义的和传统的自信心.正是这种希望新的艺术形式要代表新的时代,并且是对时代精神和需求的体现,才进一步从思想和形式上推动现代艺术的裂变与演进.

3.思想观念的嬗变

自古典主义以来,在“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和“为生活而艺术”的实用艺术(即设计艺术)之间一直存有某种无形的偏见.传统思想崇尚纯艺术而轻视为生产和生活怎么写作的实用艺术,并把纯艺术看作是高雅艺术、是阳春白雪;而实用艺术则被视为低俗艺术、是下里巴人.从事纯艺术的创作者大都被尊为艺术家,而实用艺术的从业者则多被视为匠人.由此,在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并进一步造成后来艺术与技术的相脱节.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领袖约翰拉斯金(JohnRusk)曾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对这一社会现象做出了严厉的批判(工艺美术、新艺术包括后来的包豪斯等诸多设计流派和运动,从某种程度而言都是致力于弥补两者之间的隔阂).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技术、新需求的出现以及思想的传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此后,重艺术、轻设计的局面有所缓解,二者之间的边界对立逐渐模糊.并且有一批原来从事纯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纷纷脱离所谓的高雅艺术而投身于为生产、生活怎么写作的设计实践当中来.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工业革命后的现代艺术向“为生活而艺术”方向裂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新技术、新发现的影响

现代艺术的裂变与演进除受思想嬗变的影响之外,还与工业革命后新的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的科学发明以其实际功效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观察方式.新技术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犹如今天的数字化、信息化对当今时代的影响.伴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使人们逐渐摆脱封建愚昧的牢笼和传统的、保守思想的禁锢,走出盲从的误区开始以理性的思想和开阔的眼界环视周围、认识世界.并逐渐关注自身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在艺术创作上,人们不再像古典主义时代那样把新生事物作为“异己”强烈地加以排斥,而是对新生事物采取了包容的态度.

另外,工业革命以后新技术的涌现加剧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伴随着大肆的殖民扩张也使欧洲人看到了欧洲以外的文明.亚洲的中国、日本文化,南美洲的印加、玛雅、阿兹台克文化以及非洲的部落文化等不断的涌入欧洲大陆,这也为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提供丰厚的源泉.在设计方面,工业革命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打破数千年来温情脉脉的手工艺传统.大机器生产成为社会的主流.并且大机器生产带来的蒸汽机、火车、轮船以及随后发明的电灯、、汽车、飞机等工具完全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摩登时代”(mdernage)的到来.因此,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为现代艺术摆脱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行为向为生产、生活怎么写作方向裂变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