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当代艺术批评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51 浏览:105383

What’s Ever Wrong with China’s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

It could be better if art reviewers he wider academic vision and use such as literature, philosophy, sociology and history etc. to criticize, otherwise it will be bored if only entangled with criticizing the previous and current concepts.

如果批评家多一点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艺术之外的知识来丰富批评的话或许会更好,否则只是在以往和正在发生的概念批评上纠缠是很无聊的.

市场经济的大潮淹没了很多人的脑袋,本该尖锐的思想很难在水中寄生,不是迂腐就是死亡.但是我们说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是死水,估计大家会说“忽悠谁呢?”但是如果说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估计大家掉头就跑,然后回头来一句“切!”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谈到有些争辩是不能谈的,因为某些话语是阴阳的分界线.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我想这是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界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批评的原因.当下除了艺术批评家之间的互相攻击,就是对具体艺术品的吹捧.王小波说:“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而现在泛滥的批评其实和沉默没有什么两样.大家都在打擦边球,只要不触及底线,我们就携手联欢吧.究其原因,不是饥饿,当饥饿解决之后,话语权又成了批评家的角逐目标.福柯曾说“话语即权力”,我想大家心照不宣地想要占据一个地位,那就要经常的露面,经常写出批评的文章,文章的力度不谈,是不是著名批评家以露面的次数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回避,在这个不沉默的年代,保持沉默似乎是很白痴的行为.当然一个事物的滋生和它的环境不无关系,没有温床何来瘟疫.当下需要名牌批评家,于是就滋生了一些打着批评旗号的人招摇过市.每次说到这些总让我想到皇帝的新装.

既然当下的艺术批评是广告批评,与其畏首畏尾的,还不如批评家增强自身的市场感,做个市场感很强的批评家,而不是在一个本来就不大的艺术圈的批评界,围绕一个概念斗来斗去.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真的不重要.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门槛和当代艺术的门槛一样高.就好像一些地方的艺术爱好者突然云集宋庄,开始闭门造车,美其名曰创造,但是始终不能进入到主流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批评家的头衔也不是随便可以戴上的.即使新的批评家正在蠢蠢欲动,但是那些老前辈依然在乐此不疲地活动着.年轻人也需要理解,老先生熬了十几年,半辈子才赶上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起色了,总要说点什么才可以走开的.老批评家高高在上,新的批评家还没有话语权就开始起哄,结果可想而知:涛声依旧.


中国当代艺术中新的批评队伍也是很难跟上的,这大概有几个原因:

一,目前中国大学教育整体疲软.五四精神在“80后”年轻人眼中已经是很遥远的东西,在一个物质社会,大谈精神是不现实的.在大学可以学习到如何做人已经不错,说去学知识其实是自欺欺人.扩招之后,每一年的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已经让大家头疼,谈什么学术,跟北漂一族谈学术就是扯淡.为什么拿北漂举例呢,因为不是北漂的话,其他地方的艺术批评更难进入到北京或上海这个批评圈子.其他地方的批评言语再多也是隔靴搔痒,因为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个话语泛滥的年代.

二,年轻的批评家大多是从大学中的艺术院校出来的,都有自己的师承关系网,尊重自己老师似乎是必然的.但是我想如果一个批评家介意别人的批评,不是小肚鸡肠,就是不自信.批评和再批评,只是知识上的交流,而不是人身攻击,本应该是知识分子莫大的乐趣,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件望而生畏的事.

三,还是话语权的问题.在艺术界一片欢腾的时候,年轻人出来给大家当头一棒并不是件聪明的事.说对了还好,一旦漏出什么破绽,就会被主流艺术界就地正法,四脚朝天.大家一起哄都不喜欢你的话,还谈什么批评,怕到最后饥饿又会成了真理.

四,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看起来很突然,从2005年底开始,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近千万的时候,大家开始一窝蜂地来玩当代了.也包括本来作古代研究的史论届同仁开始来做当代艺术批评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批评文章写得很美.如果这种情况我称之为有些人趁虚而入到艺术批评的行业中来滥竽充数,史论科班出身的同志们会生气,我说的只是存在的现象.如果哪个好事者非要对号入座,那只好请君入座.

经常听到一些著名的批评家说,我只关注学术,不关注市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艺术批评的市场作用很大.艺术品经营者靠艺术批评来用于艺术品的促销,这是市场经济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一个批评家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前瞻的眼光,就可以用市场说话.回避现实和盲目的吹捧都是不明智的.至少我觉得自己是个俗人,我会随着时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想自己知识有限,只是对一些现象做了狭隘判断.当下艺术批评的状况如何解决,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或许要关系到批评家个人的价值观和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他的人格,和学识,最后还要有艺术界自身的调节这个大的环境.

总的来说,如果批评家多一点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艺术之外的知识来丰富批评的话或许会更好,否则只是在以往和正在发生的概念批评上纠缠是很无聊的.同行之间的交流毕竟是狭隘的,或许别的学科会启发新的批评思想.

曾记得某人说过,张弛有度,唯有智慧才是一切问题解决的.妄谈智慧,似乎不妥,还是就此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