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83 浏览:16187

关 键 词: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8)05-0963-03

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伴随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国际医学标准的引入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社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教育必须思考重塑教育目标,构建新型实验教学实施体系和管理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医学人才.

1改革背景

1.1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的急增引起生源状况多样化、求学目的多样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从而导致培养目标多样化,与此同时,学生人数剧增与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所造成的矛盾与压力,使每所高校都面临着教育教学两方面软硬件的严峻考验.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院校原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严重被稀释,以医院为主要训练基地的医学教育受到了严重影响.

所以说,从精英高等教育走向大众高等教育,教育目标必然要发生变化,高等医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也将无可避免地发生巨大的变化[1].

1.2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不断出现,与环境污染、社会文化、个人行为等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不断上升,以及传统医学手段对这些慢性疾病的无能为力,导致了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未来医生的工作重点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社会疾病,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医疗保健系统随之发生变化.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医疗保健系统和新型医学目标的转变,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验教学实施体系,培养完成预防医学、循证医学、行为社会科学等学科技能目标的高级医学人才.

1.3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引入

2001年WFME(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WHO西太区办事处制订了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此后,英、美、澳、日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标准于本世纪初相继问世[2].

该标准认为,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科学基础.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引入,为解决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医学院校管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利时机,新型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

2新型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

在上述改革背景下,构建新型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实施体系和管理体系成为当今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桂林医学院在实验教学实施体系上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2.1科学制订培养方案

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我校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与完善.1999年,学校围绕“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同时,结合学分制管理试行工作和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学校启动了以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2002年,按照“重基础、强实践、高素质、有特色”的原则,我校开始探索和逐步实施“模块教学、分流培养”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近年来,学校又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新修订的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注重基础知识和素质培养,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我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2.2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2.1构建体系为实现培养目标,学校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坚持素质教育,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形成了以军事训练、劳动锻炼、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见习教学、临床技能培训、毕业论文与设计、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创新科研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2加强硬件建设近几年,学校累计投入1亿余元,用于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等的建设与改造,现有1个科学研究实验中心,6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37个实验室,一个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学校现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在现有直属附属医院的基础上,严格按附属医院教学要求建设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共有编制床位4000余张.另有21所省、市级医院为学校稳定的教学医院,有4个稳定的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目前,附属医院和教学、实习医院可满足临床教学见习、实习的需要,生均床位数>1张,每个实习生管理床位数>6张.

2.2.3加大改革措施

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减少理论课学时,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不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学时,必修课、限定选修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达1∶0.7,每个医学生安排2周预防医学实习,4周预实习,48周毕业实习;每学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社会调查和实践锻炼活动;开展“三下乡”、社区援助等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开设《临床技能强化训练》、《生物技术大实验》、《护理技能实训》等课程强化技能培训;细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项目,制订临床实习出科考核规范和项目要求,实习后设置多站式毕业实践考核.

在实习期间根据个体兴趣和择业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专科实习内容实行后期分流;实习结束后开设系列专业新进展、新技术和临床应用性课程,进一步强化专科知识和技能,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整合为机能学综合实验;重组形态学实验室;建立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基地,开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开放实验室,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各类知识竞赛、科技活动.

药理教研室利用“天然鸭乙肝实验模型”的研究成果开设设计性实验;预防医学教研室将“铅致肝损害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逆向变化”的阶段性成果引入统计学理论课与学生创新实验中;病理学教研室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医学教育的应用研究,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综合改革,推进了全校医学网络辅助教学体系的建设.

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改革:(1)早期接触临床:开设《现代医学概论》、《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安排低年级医学生到各级医院观摩学习,了解临床工作的性质和医疗怎么写作系统的现状,增强专业意识.

(2)临床技能培训:建立大型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规范《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强化临床见(实)习教学,在学生下实习点前举行为期4周的预实习,开设《临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对临床技能进行专项培训;建设临床教学基地,加强实习教学质量监控,毕业实习结束后举行多站式技能考核.为促进建设和规范管理,学校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到实习教学基地检查,与医院领导、带教老师及实习生进行座谈交流,研究解决教学相关问题.

(3)预防医学实习:在第七学期开设为期2周的预防医学实习.学生深入社区现场教学基地,了解当地卫生保健机构在解决当地公共卫生问题、提供卫生保健怎么写作方面的现状.指导学生参加至少一项调查研究,初步掌握在社区中开展疾病控制和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区卫生怎么写作”等各类社会实践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社会实践技能.

(5)实习管理:学校加强学生临床实习检查与考核,定期进行巡回教学检查,严格执行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制度,修订内、外、妇、儿等临床主干课程的实习大纲,明确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项目,每轮教学完成掌握项目90%以上的学生占毕业实习学生总数的比例≥85%.

④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我校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鼓励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制定了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如机能学开设“神经、体液因素及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调节”和“理化因素和药物对消化道平滑肌的影响”等实验,无机化学开设“七水硫酸锌的制备”和“药用氯化钠的制备与杂质限度检查”等实验,生物技术开设“小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物质对培养细胞的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模型的建立”和“核蛋白提取分析”等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开设“SOD的提取及活性鉴定”和“蛋黄与牛奶中脂类物质的鉴定和黄豆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等,我校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等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达100%.

每年举办全校性的“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操作竞赛”和“实验技能与设计比赛”.近3年,在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有16位同学获奖.

⑤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出台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基地,设置创新实践奖励学分,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研活动.实行实验课独立设课改革,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学生的创新实践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把第二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建设创新课程和隐性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质和良好医德风尚.

⑥实验室开放: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开放式教学,一是学生全天都可以到实验室做预习、答疑或实验,学生可根据教学进展和内容选择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二是增设实验项目给学生选做,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临床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室、病理学创新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及科学实验中心等均向学生开放,2005~2006学年共开放50多万人次.

通过实验室开放,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效果.近三届毕业生计算机一级考试累计通过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在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生6万余人次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参与科研实践活动,403人次独立或参与教师的科研立项研究,开展创新实验65项,公开发表论文281篇,其中专业科研论文223篇.

⑦网络辅助教学:依托我校的网络辅助教学体系,理论课利用CAI课件授课;实验课采用网络互动式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课外由学生选择网络自主学习模块,实现理论课网络重现、模拟实验操作和仿真学习,并进行网上自测、网上提问及网上考试,提供课程间的横向连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纵向沟通.

学生利用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学过程丰富而生动,教学效果良好.

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和学生可通过计算机储存的大量教学资源,观察到多种典型病变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使学生能看到各种疾病的基本病变,并可根据教学需要,迅速选择和调用各种临床病例、动物实验、尸体解剖的视频录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校校园网还安装了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辅助平台,并建立了英语网络互动实验室,使用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新时代交互英语》教材,将计算机学习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到来,结合国际医学标准的引入,有必要构建新型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实施体系和管理体系,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教育目标的转变,提高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