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数学启蒙教育要多样化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04 浏览:93716

总有父母这样担心着:

“我孩子的数学能力很差,2岁多了,还不会数数.”

“我的儿子4岁了,但还不会从1数到20,以后数学能学好吗”

一说到学龄前孩子的数学能力,大部分家长首先想到和做到的就是教孩子学认数字、数数,觉得会数数就表明数学能力强.其实,数数只是数概念的一个方面.数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掌握数概念是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开始,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还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等所以,除了要教孩子数数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从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出发,利用具体形象的物体帮助孩子掌握以下一些数概念.


比较 孩子的比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外部特征的辨别和认识上.父母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教孩子学习比较,如:爸爸比妈妈高,宝宝比妈妈矮,西瓜比苹果大,3颗糖比1颗糖多等.通过把需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孩子面前形象地比一比,可以加深孩子对物体比较概念的认识.

归类 日常生活中和分类相关的活动很多,父母可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来训练孩子的分类能力.由于颜色是最容易被孩子感知的物体特性,因此,父母刚开始可根据物体的颜色来让孩子学习分类.比如:让宝宝把红色的珠子放到红色的碗里,把绿色的珠子放到绿色的碗里等然后数数每种颜色的珠子各有多少个.

排序 教孩子学排序的方式很多,可以把事物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粗到细等来进行排序.开始教孩子排序时使用的东西最好不超过5个,以3个为宜,物体之间的差异要明显.套娃、套杯都是很好的材料.以套杯为例,父母先让孩子找出最大的,再从余下套杯中继续寻找最大的,排在第一个最大的后面,依次类推.等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增加排序的数量.

对应 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练习一一对应,因.此父母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这些机会.如:吃饭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帮助摆碗、发筷子,这样孩子就能明白每个人需要一个碗、一双筷子,从而让孩子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等 相等体现了“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个苹果,再放上几个苹果就和3个苹果一样多这块积木,再加上哪块积木就和那块积木一样高这本书,再摞上哪本书就和那本书一样厚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帮助宝宝理解相等的概念.

孩子数概念的形成是有差异的,就像孩子说话一样,有早有晚,父母不能操之过急,而且数概念的内容是多样的,不能因孩子某一数概念掌握不好就完全否定孩子的能力.父母应遵循孩子的思维特点、认知特点及数学本身的规律,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那些抽象复杂的、枯燥无味的数概念变成具体形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感知的东西,让孩子去操作、探索并理解,更好地调动起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帮助孩子逐步掌握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