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似拙妙若天成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87 浏览:81042

与当下许多公开课比较起来,贾志敏老师的课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真正做到了“繁华落尽”,就是这样的课,常常带给人无穷的回味,让我们知道一堂纯正的语文课究竟应是什么样子.本色朴实,简约真淳,让我们感叹贾志敏老师炉火纯青的教学功底,另一方面也令人对贾老师课堂上大巧似拙、妙若天成的教学境界无限向往.粗看贾老师的课的每一环节,也许只是觉得非常简单,但如细加品悟,其中韵味却如一杯上好的明前碧螺,清香直入心肺,让人心醉神怡,余味袅袅,久久不去.下面,笔者就以贾老师《“我不怕鬼”》一课的导入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课堂导入:

师: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说做人要老老实实,老师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写字要认认真真写.做人老实也好,写字认真也好,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生短暂,我们要走好人生每一步.于是我就写字认真了,读书刻苦了,今天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老师.下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老师怎么把这个字写工整,写漂亮的.

师:撇,竖,横折,这里要顿一顿,然后一横封口,一撇要长一点,最关键是的是竖弯钩,撇折点.念什么?

生:鬼.

师:声音要响,口齿要清.

生读.

一起读.

师:集体读要轻,短促一点.

师:数数看,几笔?

生:9画.

师:谁再来说,我问的是鬼字有几笔.

生:鬼字有9笔.

师:两个小朋友答案一样的,但我显然喜欢这个小朋友的回答,回答完整,是对老师的尊重.如果用部首查字法,要找到这个字,查什么?

生:查“撇”

师:你和我犯了同样的错误.起先,我也查“撇”,但查不到这个字.

生:应查“鬼”部.

师:对了,如果查“撇”就不对了.跟老师一起念.鬼,见过吗?

生:没.

师:没见过,怎么会有这个字?原来,当人们对一种自然现象,打雷啊,刮风啊,地震啊,海啸啊等不清楚的时候,他们误以为,世界上有个神仙在主宰着一切,人活着做好事一生,死了以后,上天堂成仙;做坏事,下地狱做鬼.听说鬼的品种有很多,大头鬼,小头鬼,落水鬼,无常鬼等鬼的面目很狰狞,于是许多人都怕鬼.


(板书:怕.生读“怕鬼”)

师:这是有神论者,无神论者不相信世上有鬼,他们——(板书:不.生读“不怕鬼”)今天要学的就是一个不怕鬼的人.(板书:我)谁来读一读:我不怕鬼.

生读.

师:一起念,读的时候轻一点.

生读.

师:“我”是谁?

生:鲁迅.

师:你们对鲁迅了解吗?了解的说说.

生:他曾经用自己笔下的作文和日本人作斗争.

师:不是和日本人,是和反动的、封建的势力,他和一些日本人倒是好朋友.

生:鲁迅用自己的笔,写出不少有名的文章,有一本书,叫《阿Q正传》.

师:你的知识很渊博,别人不知道的你都知道,《阿Q正传》不是书,是一篇文章.

生:他写过杂文叫《野草》.

生: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祝福》.

生:鲁迅好像不是他的真名.

师:那真名叫什么

生:好像叫叶树人.

师:你说得很好,因为不知道,加了一个“好像”,他不叫叶树人,叫周树人.

生:鲁迅在1881年出生,在1936年去世.

生:鲁迅一共活了55岁.

师:如果用“活了”,应该是55年.如果用“岁”,那应该是“鲁迅55岁去世”.

生: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成语,像学富五车可以形容鲁迅.

生:我们学过一首诗来形容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你知识总是很丰富,但总是不太准确,那是鲁迅写的,上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下联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周家有弟兄三个,他是老大,老二叫周作人,老三叫周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小时候读过私塾,在1902年到日本留学,学的是医,回国以后不当医生了,从事文学创作的道路,称他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这篇文章是鲁迅从日本回来不久,在他的故乡绍兴发生的一件事,是他不怕鬼的故事.

以上教学导入,贾老师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展开,看似漫不经心,言辞朴实,没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闪光之处,但细细咀嚼,却处处体现匠心独运,大巧深藏其中.

1.基础巧夯实.应该说,贾老师的课,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间都有“语文的味道”,这是语言大师的魅力之所在.但同时,贾老师的课不是不着边际地随意发挥,而是时时处处紧紧与语文基础联系在一起进行的.比如,一笔一画细致地指导学生写汉字,告诉学生哪儿要顿一顿,哪儿要长一点;这个字一共有多少画,部首查字法查“鬼”字怎么查.再有学生在交流时,对于学生口头表达中个别字、词的点拨,这些看似简单,却是与学生语文学习紧紧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在课的导入部分便对学生进行指导,体现出很浓的语文课学习特色.

2.朗读巧推进.读课题是语文新授课上常见的教学环节.把课题读准确是基本要求,似无文章可做.而贾老师却采用分解朗读的方式层层推进,由“鬼”,到“怕鬼”,到“不怕鬼”,再到“我不怕鬼”.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首先重视学生的朗读.贾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朗读的感觉,不拖调,不唱读,就像说话一样读书.同样,对于课题的朗读也应是这样,坐在贾老师的课堂中,能鲜明地感受到学生朗读不断提高的过程,课题读得越来越好,也说明学生对于怎样读书的理解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同时,在导入时把朗读、理解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不觉枯燥,始终兴趣高涨,这不能不说是贾老师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的精心设计.

3.拓展巧整合.仅仅是导入新课的教学,课堂的密度无疑显得非常大.贾老师充分体现他深厚的语文素养.适时恰当地进行生发拓展,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得到激发.比如,为什么会有“鬼”这个字,对于不同鬼的介绍,丰富学生的认识.特别是对鲁迅的介绍,由学生课外的积累始,到老师的补充拓展终,教学体现了站在学生的真实起点之上,把已知与未知有效整合在一起,因而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作用明显.立足文本,拓展适度,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文本学习,这也体现在以上导入教学的过程中.

4.道理巧渗透.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的道理不应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成为课堂的标签.贾老师的高明在于没有机械地灌输,而都是在无痕中自然而然地加以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一开头,贾老师由父亲和自己老师说的话,引出:人生短暂,我们要走好人生每一步.看似谈写字,其实谈做人.再始说到古代人对“鬼”的认识时,人们“还以为,人活着做好事一生,死了以后,上天堂成仙;做坏事,下地狱做鬼”,看似谈“鬼”,实则也是在说做人.没有说教,没有正襟危坐,也不需学生立即回应,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内心真正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准则.

最为重要的是,贾老师就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将高超的教学技巧淡化到无痕,一切都融合在课堂的教学导入过程中,简简单单,却浑然一体,妙若天成,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贾志敏老师的课堂,难道不正是每一个后学者“努力向上攀登的标杆”(钱正权语)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责编/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