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樵“90后”的英雄赞歌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69 浏览:12632

乌蒙磅礴,如浩海腾波;山高谷深,如刀劈斧削,英雄壮举,撼天动地壮山河.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突发地震,在救援突击力量中,有一名边防战士,与死神赛跑抢救群众,舍己救人,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抗震救灾英雄壮举.

“对谢樵同志的牺牲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得知谢樵壮烈牺牲噩耗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授予他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共青团、全国青联追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号召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他就是云南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云南边防医院中士――谢樵.

生命之歌

“我年轻,我先来!”这是90后小伙子谢樵在鲁甸地震灾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突发6.5级地震,云南边防医院紧急组织41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一开始,救援队伍里并没有谢樵.”中队指导员杨钦钦说.谢樵主动找到她:“我年轻,又刚去过盈江震区,我想去.”在出发前夕,领导终于批准,谢樵成为第41名救援队员.由于时间紧急,杨钦钦催促谢樵:“部队马上要出发了,你快点打包啊!”谁料想,这竟成为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流.

4日13时,医疗救援分队第一时间挺进光明村,中士谢樵抢救并协助当地群众从垮塌的路基上搬运伤病员,先后往返出入山体滑坡道路近40次.途中,有几名群众被滑落的山石击中,谢樵和队友们一起搬开大石,帮助转移遇难群众,并沿途疏散身处困境的群众30余人.

4日中午,救援队接到光明村村民刘远玉的求救,称其所在的村子被泥石流掩埋,60余人下落不明,其妻张仲巧也未逃出,请求救援队帮助寻找妻子的下落.

暗流涌动,巨大的堰塞湖,挡住了队员进村唯一的路.

人命关天!谢樵主动请缨.他说:“我年轻,身体好,懂水性,我先来!”谢樵脱掉外衣,向对岸游去.眼看就要游到对岸时,余震突然袭来,一块块石头从山上滚落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战友们的惊呼声还未出口,谢樵瞬间被一块石头击中.

目击谢樵遇险的医院政治处干事万艳梅泣不成声:“当时,我们看到他的两只胳膊在水面奋力挣扎,但最终被汹涌的急流卷入水中.那一刻,我们的心都碎了.”

在网络上,各种“寻找谢樵”的话题仍在不断扩散,在灾区的山谷里,在茫茫的湖水中,在无边的网络世界里,在各界群众的心中,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焦急地等待:“谢樵,你在哪里,我们都在找你,我们等你回来!”

几天来,每到吃饭时队友都将谢樵的碗筷放到餐桌上;几天来,队友们和其他救援力量持续展开搜救,苦苦找寻谢樵的踪迹;几天来,当地群众不顾山体滑坡的危险,纷纷赶来加入搜救等

8月8日9时30分,救援官兵在甘家寨堰塞湖内发现谢樵的遗体,官兵赶来了、向谢樵求助的刘远玉、刘家华父子也赶来了.

他们流着泪跪在遗体前,按当地的习俗向英雄遗体上香、烧纸、祭献点心.他们切开大老远抱来的西瓜,整齐地放在担架前:“小伙子,我们会一辈子记得你的恩德,一辈子感谢你!吃吧,吃饱了你才有力气回家.”

“敬礼!接我们的英雄谢樵回家!”陈本善将军哽咽着命令道,8日中午,载有英雄遗体的救援车,缓缓驶入龙头山镇.

英魂安息,逝者长存.

青春之歌

是什么让他成为家人骄傲,是什么让他在群众危难时挺身而出?走近谢樵的战友、亲属,翻开烈士的遗物,行走在他工作、生活的地方,一个“最美士官”的形象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这孩子打小就崇拜军人和英雄,有时着迷了,连饭都顾不上吃,上小学时孩子老缠着我给他写军事类书籍!”远在福建省宁德市的姐姐谢良琴得知弟弟牺牲后悲痛欲绝.

谢樵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一个农村家庭,1米7的个头,有着棱角分明的轮廓,深邃的双眼,高高的鼻梁,给人一种清秀、英俊的感觉,农村的成长生活磨练了他正义善良的品质和坚韧要强的个性,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懂事.


2008年12月,谢樵怀着对绿色警营的憧憬,从宁德市应征入伍来到云南边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

“他是班里的好苗子,军事训练特别能吃苦,一次战术训练,他磨破了膝盖和手掌,鲜血直流,仍然咬牙坚持,三个多月的新训,他的军事动作成为新战士学习的样版.”小谢的新兵连指导员杨义军含泪回忆.

通过3个月的严格训练,谢樵以优异成绩分配到怒江边防支队鹿马登边检查站工作,由于平时工作表现突出,2010年9月被选送到昆明边防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云南省边防医院――两次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的集体担任卫生员.

医院勤务中队队长李学同对谢樵印象最深,“他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并且喜欢帮助战友,平时办事认真,不太爱说话,工作起来却‘拼命三郎’的劲头,很多事他都冲在最前面.”

在奔赴灾区前,谢樵已经常跟着院长陈本善采草药.“陈本善是中医药界知名专家,被称为‘神医将军’,一般小伙子入不了他的法眼,很优秀的人才会带在身边.”谢樵的一位战友说.

入伍6年来,谢樵先后在边防检查站、医院等多个单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践行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誓言,无论是领导还是战友,都这么评价他.

忠诚之歌

忠诚来自于对梦想的追逐,来自于平凡岗上的点滴凝聚.

中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是云南边防特色,院长陈本善“双手把脉”绝技成为了谢樵奋斗的目标.

“小谢是个好苗子,工作踏实,热爱中医,工作中爱钻、爱问.”连日来,正在鲁甸救灾一线的陈本善每每回忆时无比悲痛. 要学好中医,先从熟悉中草药的开始,根据个人爱好和特点,小谢被安排到了医院中医科从事配药和采药工作.

“竹叶、益母草、桃枝等院长,请问这个药是叫什么?主治什么病?”一有时间,谢樵就会主动地拉开药柜,一边熟记柜号,一边熟悉各种药材和特性,遇到不认识的药时,药房里的工作人员和院长就成了他请教的对象.

“谢樵出去采药时,常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别人扛不动中药,他主动帮忙.有老同志的衣服和鞋子被荆棘划破,他主动把自己的外套和鞋子脱给他们.但他自己手脚被划出了血痕,还是坚持挖药.”对此,四级警士长鲁加强印象深刻.

通过两年多的悉心钻研,谢樵凭着热爱、勤奋、好学和陈本善院长的“点拨”,靠着一点点的积累,俨然成为了半个“识草专家”.虽然只是一名卫生员,可他对中草药的了解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中医少,经常跟随战友上山采药,成为药房里“骨干”.

为惠及广大患者,谢樵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山采摘中药,经过清洗晾晒切碎后,全部免费提供给患者使用.谢樵告诉新来的女兵郑林秀:“自己采药是为了降低病人看病的费用,所以再累都觉得值.”

“两年前,谢樵从军校毕业来医院实习,积极性高,话虽不多,但每天都忙着做事.他记性好,时间不长,就把大多数药名记住了,因为成绩突出,实习结束就留到医院工作.”中队指导员杨钦钦含泪说.

“在不断追求梦想的同时,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员只有精通自己的业务,才能更好地怎么写作人民群众.”在入党志愿书中,谢樵这样写道.

爱民之歌

我们穿着这身军装,在工作中就是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诚心和热心!”谢樵同战友们谈心时时常这么说.

谢樵始终把“五心工作法”贯穿到工作中每个环节,对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职务高低,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像亲人般热情相待.

今年3月5日,在医院中医科药房前,陈奶奶独自拿着药单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见此情景,谢樵第一个冲了上来,扶着陈奶奶朝急症室赶去.经过紧急救治,老人家气喘病得到了缓解.看老奶奶独自来看病,谢樵在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又主动替她去挂号,并一直搀扶着老人家看完病.陈奶奶拉着小谢的手激动地说:“家里做儿女的也做不到这一点呀.”

5月6日21时许,谢樵同战友加班结束后经过停车场时发现一名产妇被出租车送到医院,不仅没有家属陪同,并且产妇已经出现临盆现象,疼痛难忍.他主动上前,同战友一起将产妇送到妇产科,直到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才放心离开.

“大妈,你的肠道病用黄芩、吴茱萸、金沸草、当归等,最管用了.”2014年盈江“5.24、5.30”地震发生后,谢樵主动请缨参战,随队先后深入盈江县卡场、苏典、支那等乡镇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先后为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开展中医诊疗、针炙推拿、熬煮大锅药、日常药品发放、卫生防疫等,受到驻地群众和官兵的喜爱.

入伍以来,谢樵先后参加了缉缉毒、抗旱救灾、基层巡诊、地震医疗救援队、爱心门诊等重大突发任务的医疗救援工作,共接诊灾区群众和救灾官兵1500余人次,常规检查300余人次,熬制预防疾病大锅药32锅500余公斤,为灾区消毒5000余平方米,免费发放价值12000余元的中药和西药,捐赠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

英雄不朽

力量与悲痛同在.英雄谢樵的壮举,砥砺出一股子“气和劲”,汇入浩瀚的民族精神.

“从湄公河畔到红河谷底,从高黎贡山到老山脚下,从怒江大峡谷到瑞丽江畔,八千里边防一线万余名边防官兵深切悼念地震遇难同胞,缅怀战友谢樵.”10日10时,云南边防救援队在龙头山救灾现场哀悼鲁甸“8.03”6.5级地震遇难同胞.与此同时,八千里边关寄哀思,笛声呜咽,警报哀鸣.

救灾一线,他们都是谢樵,千百个谢樵在行动.3分钟默哀后,救援队员拭去泪水,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和谢樵一样,张凡也是抗震救灾医疗队的一名卫生员.“谢樵走了,我们还要继续完成谢樵没做完的事.”谢樵离开后,他主动承担起了谢樵的工作.

“上山采药、临时医疗点抓中药、为受灾群众发放大锅药等不懂识别草药,他主动问身边的战友,利用晚上睡前时间,通过手机网络学习草药知识;记不住每一味中药放置的袋子,他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悄悄在帐篷细细看、用心记;顶着烈日走在巡诊路上累了,用衣袖抹去脸上的汗水,继续背着重重的医药箱前行等”.张凡说,做着这些事时,感觉谢樵又回来了.

“我们不能一直沉溺于悲伤,要用英雄的精神来鼓舞官兵,更好地怎么写作灾区群众.”将军医生陈本善的话沉痛而坚定.陈本善是谢樵的恩师,搜寻谢樵时,他坚守在搜救现场,含泪搜救72小时不眠不休.

“我不认识谢樵班长,但他深深感动了我,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满身灰尘的何鹤说.在救灾时,何鹤右手被蚊虫叮咬,短短几分钟,肿得像个馒头,五个手指不能动弹.年轻的他并未停下手中的活计,硬是忍痛将挖出财产交到群众手中.

“战友离开了,英雄回家了,谢樵的精神引领救援队继续战斗.”陈本善说.截止8月9日,云南边防抗震救灾救援队共走访群众89户225人,排除险情13处,拆险危房25间,挖掘土石6吨,为群众抢救财物价值达10万余元,义诊群众1000余名,发放药品价值达10万余元.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放心吧,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在中老边境的最大口岸磨憨,检查员郭娜和战友在界碑前轻轻对英雄诉说.

(和平军人――边防部队纪实之八十三)

责任编辑 吴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