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90例临床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81 浏览:15255

摘 要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和可行性.

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根据患儿的年龄,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儿总计20例,年龄处于1-2岁;B组患儿总计39例,年龄处于2-6岁,C组患儿总计31例,年龄处于6-12岁,并对这3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肺罗音发生、热程时间、肺外并发症同年龄的关系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C组的肺罗音发生率较A、B两组低,且热程相对较小;C组的热程时间<7d的人数较A、B两组明显多,≥7d的人数明显少;A、B、C三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对于治疗不理想及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确诊.

关 键 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60-01

近些年来,小儿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发病率较之前有较大的提升,肺炎支原体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1].本次研究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罗音发生率相对较低、热程较短,且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无直接的关系,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总计50例,女性患儿总计40例,年龄跨度为1-13岁,平均年龄为(5±1.6)岁;根据患儿的年龄,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患儿总计20例,年龄处于1-2岁;B组患儿总计39例,年龄处于2-6岁,C组患儿总计31例,年龄处于6-12岁,并对这3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肺罗音发生、热程时间、肺外并发症同年龄的关系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儿均依据相应标准[2]对血清MP-IgM的滴度进行检测,最终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而且比较患者其他的资料,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对肺部进行听诊;患儿住院后,使用红霉素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时间为一周;给予患儿10mg/kg/d的阿奇霉素口服,一周内连续服用三天,再停用四天;治疗时间持续2-3周;对于某些患儿,可以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辅助治疗[2].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