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49 浏览:113267

【中图分类号】R8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47-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老年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反复发作,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目前西医对此类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近年我们用自拟中药方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见表1.选择2005年5月-2010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病人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年龄在60岁以上,符合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均有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复视、晕厥、共济失调、跌倒发作、视力障碍、短暂性全面遗忘等;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T或MRl未见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或出血灶.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益气活血通窍法,基础方药:黄芪50、党参15、当归10、川芎6、赤芍10,伴呕吐加陈皮10、半夏10,伴耳鸣加天麻10另炖、钩藤10,伴失眠者加酸枣仁6、远志6,伴痰湿加白术10、伏苓10.水煎沸取汁150ml,分3次服;对照组用尼莫地平片20mg,3次/d.2组同时以对症治疗(2组均未用任何中成药),疗程10天.


2.结果

2.1 疗效评判标准[2]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正常生活略受影响.无效:症状无缓解.2组疗效比较见表2.

2.2 统计学处理 疗效评定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痉挛,血流速度缓慢.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有效缓解各种致痉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供血.但典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压往往不高,钙拮抗剂的扩血管作用,会带来脑血流的低灌注.因此单纯的扩管及改善血管痉挛疗效不满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中医“眩晕”范畴,元代李东垣提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可致头昏目眩;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因虚致眩说,认为“无虚不作眩”.老年人后天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弱,气血逐渐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运乏力致血瘀,痹阻脉络窍道而发为本病.本虚标实是本病发病基础.补益气血,活血通窍是本病的治疗大法.我们运用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党参、当归补益气血,提升清阳,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以治本,使气能帅血;赤芍、川芎活血祛瘀通络.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抗疲劳、抗氧化的作用,改善脑供血.川芎中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3];能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4].赤芍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诸药和力可达补不足之虚,气血足,运行通畅,得以濡养头目,脑有所养,诸证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