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55 浏览:20469

【摘 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条件的制约、设备的不足、师资的紧缺等等都在束缚着音乐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们同样享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愉悦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改进教法,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新课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然而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一些音乐教师片面追求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只追求表面热闹,已成为当今课改中的普遍现象.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音乐教学呢?

一、把握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表演的“度”

1.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大纲中多注重音乐知识的教授,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多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就必须注意把握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音乐表演的“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讲授基本的音乐知识,课堂上全部用音乐表演来代替基本技能的学习,如歌唱表演、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将课堂设计得非常花哨.

2.恰当运用表演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法,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但这种表演法一般仅适合较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例如在欣赏歌剧《北风吹》时,可让学生根据剧情需要,有选择性地排练其中角色,如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有代表性地选唱人物的主题唱段.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当中,增强音乐表现力,并且了解历史和理解音乐.实践证明,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内容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心中有数,不能太随意太盲目.而且必须是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

3.创设风俗情境,活跃音乐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将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列为音乐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尊重与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让学生感知中国音乐文化的心境美,风格美,特色美.如在设计《茉莉花》这一课的组织教学中,我在课前准备并播放《茉莉花》的旋律.闻着茉莉花香伴随着音乐,看着多媒体展示扬州烟花三月的美景,带着学生们随着节拍唱起来.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导演、演员和观众这三个角色,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讲解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表演的“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当同学们兴趣和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时,教师就应该扮演好演员和导演的角色,通过富有情感而又恰如其分的示范表演,为同学们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学习强烈时,应该结合音乐作品教学的需要,及时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文化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加强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满足同学们高涨的求知和审美需求.

二、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音乐体验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由于音乐是音响的时间艺术,又是音响的情感艺术,即情感蕴含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没有时间流动过程,音乐中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活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受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音乐诠释的乐思在每一个学生头脑中奔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多倾听、多感受、多思考.


三、培养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音乐人才

创造是艺术的生命,音乐教育是一门极其讲究创新性教育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大胆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节奏的练习,发声的训练,合唱合奏等都需要专心、协调、配合.有时上台表演,课外文艺活动等,需要学生自定节目,自行组织,自编自演,让学生表现自我,接触社会,体验成功与失败,都不失为一次极好的锻炼.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增长知识才干,而且提高心理素质,磨炼学生意志,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可能得到锻炼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要远远少于城市的学生,在自信心和表现力上相对要弱一些.那么作为教师就要更加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农村的孩子们在学习能力上多数起步晚,起点低,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对他们的迅速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音乐课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唱几首歌、弹几支曲子、跳几段舞,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审美、如何表现美和创造美,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充分自信、豁达、健康积极的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

总之,新课程呼唤新课堂,音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并经常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才能探索出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并充满生机活力的音乐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