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16 浏览:15658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该问题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对“流动”的认识不够、家庭教育时间投入贫乏,溺爱现象严重,管教方式过激、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内容失衡.

【关 键 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逐年扩大,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到流动人口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成为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强调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以期唤醒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从而促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翱翔于同一片蓝天.

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它地方居住的人口.而流动人口子女不仅指随父母或其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也应该包括留在乡村的“留守儿童”.对于家庭教育,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也包括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一、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产生和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并努力实现现代化.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众多新问题,人口流动加快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流动人口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它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来很大的贡献.随着流动人口的迅猛增长,催生了“流动人口子女”这一新的社会群体.流动人口子女成长与发展面临的困难显得错综复杂,家庭教育问题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二、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强烈的自卑心理与自强意识.当前外出“闯天下”的多为中青年,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有不满情绪,但敢于挑战现实,试图以自己的劳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将他们拒之城门外,更无从享受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社会生活保障,有被随时解雇的危险.所以,他们在看到改革的希望同时,愿意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时城市并未真正接纳他们,他们本质上还是把自己当成外来户.故自卑与自强的矛盾常常交织于他们的内心,他们既希望改变现状又感到自己力量的不足.

2.居无定所,缺乏起码的家庭教育的物质条件.流动人口作为一种外来劳动者,大都居住条件简陋,许多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内,人口多而杂,孩子没有自己的学习思考空间,甚至没一张像样的书桌,家庭成员基本没有阅读习惯,子女上学的随意性较大.

3.亲属分居,孩子缺乏应有的归依.流动人口中很多是单独外出的打工者,他们将妻儿安置家中,孩子与父亲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由于父母异地而居,家庭教育总量减少,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减弱.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物质财富,但他们也牺牲了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机会,这就放弃了培养与增进亲情的机会,他们抱有深深的歉疚,希望通过物质等方式来补偿孩子,但常常忽视与孩子精神上的沟通.

4.辍学经商,过早加入流动人口大军.在外出打工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辍学者,他们放弃了在校学习的机会,过早走上社会,加入了劳动者的行列.在大量辍学者队伍中,女童又占相当的比例.

5.流动中从传统的封闭性转向现代的开放性.进入城市从而获得都市体验是农民接触现代、培养个人现代性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社会后,其家庭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的封闭模式转向现代的开放模式.开放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流动家庭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教育子女,让子女在生活中主动接受教育.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鼓励孩子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社会的大趋势来看,家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必然的,所以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三、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流动人口收入偏低,家庭生活相对贫困,能享受的教育资源很有限,融入社会容易受挫,有些父母对家庭教育不太重视,故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家庭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对身边的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观察和访谈,总结以下三个普遍存在于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典型问题.

1.对“流动”的认识不够,家庭教育时间投入贫乏.大多数人口子女的家长们出去工作是为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意识里认为暂时的离开是为了家庭的未来,所以对于自己的缺席,他们虽感到无奈但也无大碍.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学校的地址,班主任是谁,他们很少关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溺爱现象严重,管教方式过激,期望值过高.在流动人口中,有许多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辈照顾或寄养在亲戚家.这时,日常生活中的父母之爱就变成了祖辈之爱,亲戚之爱,祖辈和亲戚的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胆怯、孤僻、懒惰、娇气、意志薄弱、缺乏责任感和独立人格.很多家长因深受文化之苦,所以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自立自强,他们认为改变这一切现状途径就是考上大学.但是很少有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对孩子前程做出合理的规划,只是对孩子成绩提出高要求.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就先数落一顿再说,基本不起什么效果.

3.家庭教育内容失衡.在流动人口子女中,很多孩子做不来或做不利索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家长们普遍把家务劳动看作简单的劳动,实际上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吃苦精神,而且这种良好的品质还可以“迁移”到学习等方面.但家长没有时间来教孩子怎么做家务,而当每次有家务需要完成的时候,家长们总是没有耐心看着孩子磨蹭半天,于是很果断的放弃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机会.家长们除了关心身体健康问题就是关心学习问题,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侧重在子女升学问题上,对于子女的全面发展却往往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由此说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内容严重失衡.


总之,流动人口同样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应处于主流视野之内,这样才有利于流动人口家庭自身和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梁.试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及特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因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A].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缪建东.在同一片蓝天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