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07 浏览:6823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63-01

摘 要: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指导人们自觉、正确的处理自己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可以使人们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纯洁崇高,最终培养起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学习、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素质、素养.

关 键 词:审美理论;审美标准;审美方法;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学生对美的兴趣与追求也日益广阔和深入.但爱美之心绝不等于知美之心,懂美之心.“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271页)罗丹讲的这“缺少发现”就是不知美与不懂美的表现.要想将学生的爱美之心顺利的转化为懂美之心,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审美教育按照恩格斯所说也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21页).它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问.它可以指导人们自觉、正确处理自己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陶冶美好的心灵,激发热烈追求美好事物的,开拓精神生活的领域,提高兴味盎然的生活情趣,可以使人们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纯洁、崇高,最终培养起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劳动、工作、学习、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在中学,各门学科都可以渗透这方面的教育,然而语文学科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中学语文课本中仅集中表现自然美的文章就有许多:其中状写山水美;描绘、盛赞生态美的;介绍园林美的.这些精选于中学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均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深刻地表现着美的规律,反映着作家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不同程度的认识.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备了一种较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那么,面对这类作品,他们与作家笔下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旖旎风光之间就形成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与再现自然的审美关系,通过审美实践,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借助名人大家的笔观赏天下,遍游名山大川,尽赏奇花异卉,充分体味融于作品之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撼人心魄的力量.培养这种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责任应由语文教师来承担,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也可以成为架设于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客体(作家笔下的美的事物)之间的一座彩虹,让学生借助这座彩虹去俯瞰大自然中的、社会生活中的多彩多姿、瑰奇绚丽、高尚圣洁之美.

指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介绍一点美学理论;讲述有关审美标准;施以一定的审美方法.

要辅导学生搞清的理论问题是:第一,自然美与文章中对自然美的描写都是以自然物为物质基础,自然美侧重于形式,无自然属性的美就不能称之为自然美.第二,一般的自然美在这里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属性的美,含有未经人工改造的纯“大自然”及经人类加工已改变了某些形式的自然美,这二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文章中描写的自然美除了具有以上所说的某种性质之外,它又是作家借助语言文字对自然美的艺术再现.这种再现渗透着文学家的情感与智慧,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欣赏文学家笔下的自然美,实际上也是在欣赏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集中概括的艺术美.

运用描写自然美的文章指导学生审美活动,有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格外注意,这就是对自然美中带有象征意义的美的欣赏,它是社会生活与人格精神在自然美中得到的一种暗示与象征,即将自然物比拟为某种品质精神.这种自然美尽管形式不多,但因为它已成为了人化的自然界,故而可以称为最高级的自然美.

这种将人化的自然看做是一种最高级的自然美的美学思想正体现着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特色.因为中国人的美学观与西方人的美学观在根本上存在不同,即在于中国人的看重“品”.


综上所述,在指导学生运用这类教材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根据文章表现的特点,灵活地把握这几个审美层次,准确体现这几个层次,以得到对自然美描写的充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