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生活感动中国·2006城市与建筑坛谁的城市?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613 浏览:59690

整理/西就

昆明生活感动中国2006城市与建筑论坛谁的街道谁的建筑艺术家的考虑从来就与建筑师.规划者们不同,他们就像这座城市的右脑与左脑.尽管不同.尽管争论,但PK的目的只能是一个:为了城市中的人活得更好.

每10年增加2亿人,这就是中国城市化的速度.1990年代那种“离土不离乡”的模式宣告终结.于是城里的房子如雨后春笋,房地产业如日中天.然后,中国的城市的房龄只是30年,为英国134年房龄的零头,80%的建筑是1980年代后新建的.


建筑风格更是千城一面.何为城市魅力什么是城市价值地产商应承担什么责任城市建设是建筑师、规划师说了算,还是艺术家说了算

针对以上问题,2006年12月2日在昆明滇池高尔夫会所举行了一场名为“昆明生活感动中国2006城市与建筑论坛”的学术论坛.论坛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办,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21世纪经济报道》、《新周刊》及昆明报媒全程报道.

谁的城市谁在创造城市价值

房地产及相关产业涉及到一般中国城市的二三成税收,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占一半以上.近年来,在历次政府、购房者与地产商们的博弈中,均是以地产商获胜而告终.地产商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要不要跟房地产商谈社会责任

昆百大集团董事长何道峰:中国新城市运动和企业的责任与使命.迅速城市运动化带来的问题和忧虑:第一是耕地减少.城市化如果设计得好,理论上比“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离土不离乡”的方法要节约土地.第二是环境问题.中国70%的水源被污染,全球空气质量排名最差的20个城市有16个在中国.第三是能源问题.从1995年中国结束作为石油出口国地位,转变为石油进口国.第四是社会冲突.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把中国带进多元的时代,也带进了非常热闹的时代.面临很多问题要解决.

如何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包括意识的培育,要从社区开始.每一个房地产商都有这样的责任,培养社区的和谐文化、意识.

毕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房地产开发的创新与城市价值的提升.什么是房地产开发的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你死我活.如果没有你死我活就没有创新.最近流行的一本书叫《蓝海战略》.蓝海相对于红海而言,所说的红海就是你死我活当中的拼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这么低,房地产就应该是一个蓝海.但在局部项目的竞争中,也形成了一些厮杀.

实际上,城市价值的提升,除了靠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更重要的就是靠开发商的创新.如果没有房地产商的创新,城市盖的房子破破烂烂,政府画的美好蓝图就是一幅烂图.如果开发商种的花是最好的花,城市价值的组成或者说重要的组成来自于好的房子.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好的建筑实际上代表城市的形象和价值.如果城市的房子好,就会留住财富、人才,形成生命力.

一个城市的住房在城市功能配置的支撑下,有竞争力的时候,必然形成对周边城市和经济的掠夺.北京的房越卖越贵,大部分就会被山西的大款写走,有人就会说,山西挣的是靠山西的资源,在卖了煤以后,获得很大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留在山西继续发展,形成企业财富和个人财富最后向北京转移.不但创造了北京的消费和投资,也创造了北京的第三产业发展.当这些财富在分流的过程当中,实际上率先提升了北京的价值,并没有提升山西的城市价值.

所以当一个城市的价值提高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政府希望房地产的创新与发展拉动城市的地价,同时增长公共开支和资源配置.同时在城市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周边的富人为这个城市增加投资和消费,当地的居民一方面享受这些富人的投入,投资时带来的收益,比如税收增加,公共资源增加,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物价房价上涨的过程.

如何建设和谐的社会.要把一个地区变成一个整体,要让地区之中所有的穷向富转移,让整个地区成为能吸引外来投资和消费的地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会达到70%,最高的可以达到90%.比如说美国,文化产业出口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商贸,所以它的产业增值率也是非常高的.靠房地产去创造的条件,包括它的开发、创新、城市建设、提供的居住条件,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失去这个环节,城市的竞争力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未来我们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仍然是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也必然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创造城市的价值,所以房地产商承担着城市再创的重大责任.如果做得好的话,城市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反之城市将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被其他的城市代替.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不要过分对地产商谈社会责任.强调地产商的社会责任,无疑是让我这种教授帮助抓小偷.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地方政府说了算,怎么让我控制房价,我能定开发价吗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冲突是很明显的,实际上等于政府和行业之间的冲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周榕:在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很难做到中立,要站在利益团体的一方,不是在一个强势团体一方,就在弱势一方.所以我今天听到的声音就是属于屁股决定脑袋的声音.

从开发区到房地产发展模式,经营城市的模式,带来两个后果.―个后果就是中国的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理念指导下,总是想着怎么把城市变现,怎么推动市场,非常快速积累资本,进行城市化的发展,达到城市制胜的目的.后果就是房地产公司政府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基本放弃自己的公共责任,也放弃很大一部分权力,让渡给开发商,开发商有资本,资本只会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的.

城市市长经常给人展示的,是PPT城市,在墙上一投,这大概是我们未来城市透支的未来.我最近了解到不仅是PPT城市,而是动漫城市,动漫就像一个梦境一样,你已经忘掉现实,你看到的就是未来.无论PPT城市还是动漫城市,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告诉你城市未来的文化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生活的精神状态是什么,追求是什么.只考虑发展,我们已经把城市变成文化沙漠.

这是极大的问题,有些城市大概在几年间就把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用地全卖光.城市为了发展经济,在最黄金的地段,用非常低水平的开发技术.实际上房地产思维归根到底是短期的思维,它是一种交易思维,重在交易、一次性的消费.这没办法.

中国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资深建筑专家开彦:有责任要保留城市的文脉.对人居环境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包括三个方面: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人文资源的保护.今天的城市建设应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保留城市的文脉.一个城市的文化应保留在文化古迹中,应当弘扬中国风的建筑,在这点上,杭州就做得很好,可以让人感受到那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梁蓓:何为城市魅力城市魅力包括两个要素,不可复制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城市的传统文化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经济发展结合缔造了城市价值.同时,城市价值的体现与资本的沉积密切相关.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有非常良好品质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你的城市是不是可以通过商业地产的建筑、投资、租赁和降低控制率来获得更好的人群,长期变成城市固定的居民.进而改善这个地区居民的人口结构和受教育程度,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魅力所在.

谁的街道城市文化就是房地产文化吗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城市文化就是房地产文化”.街道承载着城市文化.街道要让两口子吵架了夜晚有去处,街道要提供电影小说的素材.那么,街道要不要乱七八糟是要整齐划一,还是要活力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如果我当市长,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昆明市的所有广告牌取掉,你去国外看一看,哪里有大牌小牌的到处都放.前几天去厦门,厦门好多彩灯,红的、绿的、黄的,跟农村似的,花了两个亿的投资,这不光是节能,太难看了.每天晚上要两个半钟头耗费资源,把这些钱拿来解决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多好呀.

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城市不可能搞好,居住问题、交通问题.都和规划密切相连.

当代中国哲学界新派代表人物、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汪民安:城市到底应该是什么你说北京是什么昆明是怎么样真正的城市从来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城市永远是在变化当中.

现在的中国城市是,街道越来越少.马路越来越多.街道向马路变化.没有街道,基本是没有人走路的,全部是机器走的路.如果一个城市完全由机器主宰的话,这个城市就没有魅力.

街道是什么充满了人群,人和入之间有接触,有时候是擦肩而过.街道是公共空间,让所有的陌生人,在街上有一种偶然性的场所.在街道上非常平等.因为街道上的人群是陌生的,谁也不知道谁,你再有钱也没有什么优越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同类,在某种意义上,不会有自卑感.所以街道在这个意义上恰恰是城市公共领域的化,是非常非常好的场所.可我们现在把街道都拆掉了.

刚才有人说广告应该拆掉,我觉得街道所在的地方,就是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广告.街道要那么整洁干吗干净的街道你会很拘束、不自由.农民进城的话会很别扭.还有一个是混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小摊贩.各种所说的脏的东西,应该有些街道上该有的污垢.

在这种街道上,我们应该感觉到什么呢就是活力.街道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舞台,还有大量的人群、噪音,所有的东西,在街道都有激发性,有表演的.比如说青少年,如果青少年在家里发生冲突,他不可能在家里,也有可能到街道上,把人的点燃起来.为什么年轻女孩喜欢上街,而且会穿得非常漂亮.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上街的话,有一种很好的感觉.所以一个城市失去街道的混乱、脏烂,我就觉得没有一点城市的气息.

街道可以供很多无处藏身的人,在街道上找到他的空间,很多人没钱写房,确实是没办法.不能让他没有街道去.比如说乞丐,乞丐就是以街道为家,他每天在街道上生活,利用街道,看街道上的人.乞丐才是城市秘密的观察者,乞丐是最值得住在这个城市的.比如说还有小偷.

孙克放:就差杀人放火的了.

汪民安:我不需要人赞成,我说的不是真理,我没有真理观.我喜欢街道上的舞女,我喜欢街道上的乞丐.我都可以感动,在我的文章当中都可以体现.我还喜欢街道的小偷,小偷确实也喜欢街道.你喜欢的那种街道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整理得那么干净、豪华的商品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就不喜欢王府井的街.城市不能专门为某些精英设计,不能为某些所谓的有很多钱的人设计,我觉得街道就是给小商贩设计的,那有什么不好的.这才是城市的魅力.城市一定要有节奏、夜晚、梦境,不要搞得那么光亮、透明,搞得那么没意思.

《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冕:1998年是我进入云南第一年,那一年《新周刊》做了专题叫《感动中国》,那期专题说,在历史时代里面,有很多英雄人物,黄继光、雷锋等等,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光彩.我觉得返过头来问,昆明生活如何来感动中国现在我们选择居住的时候,很无奈地选择别人给我们安排的发展商,把自己安排在不喜欢的空间里生活.这可能是第一次购房的无奈,检测如说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有权选择他们的发展商,更有权选择他们居住环境的优越性.

资深建筑评论人史建:因为我是做建筑和城市研究评论方面的,有必要替街道辩护一下.过去有人认为,广场、绿地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对老百姓来讲是最重要的,但恰恰街道才是公众最重要的空间.就像《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上讲到的,街道要有活力,它是城市的公共核心.我们把这个东西取消了,在我们的住宅和城市之间就缺少很空的这个余地.

周榕:城市要不要烤白薯摊广告要不要整治我觉得这种思维就是建立在乌托邦思维的基础上.这种城市思维还停留在大概19世纪50年代的巴黎市长奥斯曼的思维上.城市脏乱,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来就有这样的存在.

孙克放:城市的管理,一个是规划的实质,一个是管理的秩序.我们不能把城市作为无序的状态,不是希望城市没有个性、特点,比如我说广告,我去过,给我印象比较深.6年之内,要拆除所有楼面的广告,你知道吗刚出的文件,广告做到楼体上,整个住宅轮廓都改变了,这是不允许的.同志们!这是我们规划最基本的东西,同志们!我承认这些风趣,可以卖烤白薯,不是不让他卖,是要按规范去做.

汪民安:城市设计得再好,如果跟人没有关系,我觉得城市就是失败的,我不管城市是什么真、善、美,再好、再干净、再漂亮,如果跟人没有关系,还有什么呢一个城市有价值,要体验城市,要能够干事.我是特别想从人对城市的经验出发,我不从教条出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制度什么是观念

谁的建筑建筑师要兼顾城市文化吗

面对新洋派建筑盛行北京街头,传统派建筑师曾发出“绞死库哈斯!”的口号.艾未未针对“鸟巢”的批判者质问,一百多年来中国建筑师对世界建筑业又有什么贡献关于鸟巢之争,只是技术层面,却回避了文化层面的争论.艺术家对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批评是,没有建筑师,只有技术员.

当代艺术批评家、雕塑家包泡:“鸟巢”等京城四大新派建筑标志着梁思成以来新古典主义80年的结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时代.所以我感到很欢欣鼓舞,中国的建筑文化总算进入了当代文化的国际舞台.

你是工程师的角色,没有当代文化艺术,你只是一个技术沿革,不是一个文化沿革.所以“鸟巢”的通过,在中国传统建筑上,一些建筑师就极其反对.没有一位建筑师要维护“鸟巢”,最后是一些开发商和艺术家,搞了个“青岛声明”,支持,保持“鸟巢”的完整建筑.

中国的建筑师如果没有融入当代文化意识,没有了解当代文化艺术,仍在重复着不能给人民、国家最新的当代文化作品的行为,实际上是阻碍城市文化的发展.我们把一个落后的形象在低层次上大量地批发.这对我们的建筑师或者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很悲哀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家介入当代文化,中国的当代企业家同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到一起,这是在北方很重要的特点.北京有一批当代艺术家,对中国当代文化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和开发商走到一起.

周榕:评价鸟巢,最后流传下来的不是废铁,一平米一公斤,而是文化附加值.建筑师是为城市建筑增加附加值的人,至于结构那是结构工程师的事,造价是预算师的事.悉尼歌剧院超出预算的10倍,为什么现在没人说了

史建:“鸟巢”的问题,我们还是谈技术问题.我不知道怎么看埃菲尔铁塔,从技术关系来说是没有用的,从刚开始建造的那天起,都说是错误.实际上也是建完以后,马上就要被拆掉的,最后却成为城市的地表性建筑.

开彦:不要把所有存在的城市不好的一面,都归罪于建筑师.城市要讨论的问题、涵盖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一个规划师和建筑师所能完成的,而是方方面面,包括社会家、哲学家、政治家,一切一切的人们都共同来关注的.但有一条,只有把规划做好了,因为规划是整合资源,包括自然、能源、土地、材料等各方面.规划是引导未来的、创造未来生活的.对于整治烤白薯这类问题,不能是因为乌托邦就不努力做了.

建筑师本身是有责任的职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同时又是重视艺术、文化的专业.建筑师在国际上是非常受尊重的,中国建筑师可能水平低一点,受某种影响,出不了几个大师,可我们的职责是需要创造未来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我们要融合文化,做得更好.我觉得建筑师有非常崇高的职责.

没有谁打败谁,争论还没有结束.建筑到底是技术还是艺术这个东西始终没有说清楚,到现在还在争论.说是艺术构成品,或是材料构成的,我觉得正确的看法,建筑是有功能性的,它产生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就是能够使用的.当然精神也是需要,也存在价值.

争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争论是万万不能的

争论还在继续.这是一场右脑与左脑的争论,一场远未完结的争论.

何道峰:未来的30年,中国将会有5到7亿人从农村搬到城市来居住.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运动.我们今天讨论房地产的许多问题,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才容易看清楚,才不至于失去方向而杞人忧天.

第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带来房地产业大发展,确实没办法不成为全国人民关心的话题,想让它不热闹都不成.也感觉到这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很多,绝对不是简单的开发、盖一个房子卖一卖.其实涉及的问题非常的深远.

关于城市规划,文化界人士持批评的态度,认为缺乏对人的关注和人文关怀.这是中肯的.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远比揭示问题复杂得多.

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当前中国这样快的发展速度和产量,导致我们的建筑设计人才培养跟不上,建筑设计前的调查研究、讨论互动时间不够,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想想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了全世界多少建筑,这是我们多少建筑师在日积月累辛勤工作的结果,不容易!虽然毛病很多,但是很多海外人士到中国来都不禁为之惊叹,这是什么速度!是什么样的规模!

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房地产行业,确实带来了空前的机会,但也是全新挑战.大家容易吗我看都不容易.

第二,这确实是多元共存的时代.我想到有点像文学界,首先要有写小说的,也要有文学批评家,还得有出版商.作家费尽辛苦写的东西,评论家说你写的是垃圾,作家要习惯于在咒骂声中成长,但回去你还得写.但没有评论家也不行,因为你不知道写出来的东西效果怎么样.他们的功能不同.从另一方面讲,评论家虽然骂别人头头是道,但写不出来,因为你脑子里全部是框框条条、概念等等.你没有马克吐温生活的经历,怎么写出密西西比的感受,没有小仲马的经历,怎么写出《茶花女》.当然,面对出版商时,作家和评论家会联合起来骂他们“庸俗”、“没脑子”、“只知道赚钱”等等.但没有出版商又怎么能有文学这是个共生的道理.

因此,开发商也有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开发商,你们就不好玩儿.为什么呢你给谁设计呢

第三,我们每一个人,在历史里都有很多无奈,太多的无奈超出我们的控制.比如说北京市的建筑学界受到强烈的批评,但是很多建筑设计师也没办法呀!有的时候政府有很大的权威.上海在90年代初期就立了一个规矩,凡是标的物超过2500万美金的建筑物,统统都要进行国际招标.就这条,让上海的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因为北京市商业文化传统上比上海差,没有这条规定,政府就肯定要干涉,一干涉,大家就都非常无奈.

第四,其实讨论和争论都很好,但是我希望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建筑设计方面要理解文化.街道规划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别把城市搞得冷冰冰的.但文化界同样应该理解建筑界,给他们多一些文化信息的引导和互动,通过讨论把问题找出来,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互动多了,自然会聚溪成河,创造时代的主旋律.

作为一个开发商,脑子里应该有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概念就是人的概念.我们的房子是为人而设计的,因此要有人的概念,要把“人”字大大地写在天空.其次是人与自然.我们是在自然的环境里建筑,我们对自然欠债太多.中华民族要生存下去,在完成城市化以后要进行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如果每年投入5万亿,进行30年的国土整治,那么中国的生态状况是会改变的.最后就是理解、宽容与和谐.精彩的东西是和谐,但是有一些太大的东西也可以呈现不和谐美.在“鸟巢”这种事情上就永远不会有统一的观点,我们现在下结论太早了.历史已经发生了,就让它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