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147 浏览:10795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009-01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也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对此相关的研究也不断的涌现出来.近15年来,研究已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发展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诸多方面.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文献综述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多年,伴随着时代的急剧转型,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日益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大学生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尤为明显.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对这些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更有助于分析与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防治措施,最终引导教师、学校、教育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防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本文通过对中国全文期刊网(CNKI)“篇名/主题词”模糊匹配所检索的1995~2010年共计198篇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试图对近15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在我国,“人文”一词始于《周易贲辞》,表示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类文明或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人文”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指与“人”有关的现象.人文关怀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贾高建先生认为人文关怀,应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刘建娥认为,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本文化,一种人文情节,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周悟、罗会德等认为,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的关注,它与人生、生命、意义等问题紧密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重视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关怀,它对人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所谓人文关怀,是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其基本的内涵是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人的主体性的培养,都强调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主体性.


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一)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研究者认为,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1.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一直采用刻板的灌输、管理等方法强制学生服从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注重外在制约力,而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性思考.2.忽视个性教育.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习惯于用过高标准和统一目标来教育和要求学生.3.忽视情感教育.学校在管理模式上重管理、轻关爱,没有在意学生的情感,使有的学生在心里上出现问题.

(二)从教育者角的度来看,唐新华、张陶然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存在错位现象,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看,任效峰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僵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采用单一的单向灌输的办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新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从约束性出发, 更多囿于规章制度及行政管理手段, 更多的是说教,无条件的服从, 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人的发展,体现人性的需要.

(四)从教育的内容上看,杨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重意识形态的教育而轻思想道德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仅向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往往回避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再加上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使学生产生了被愚弄的感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价值定位来看,任效峰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现社会政治目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弱化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功能,政治色彩明显,政治功利趋向性明显;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讲无私、奉献”,用一元标准来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绝对价值,而缺乏理性的分析.

(六)从结果来看,陈伟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当今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单一走向多元.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往往成为社会思潮积极的参与者、追随者、传播者、甚至是实践者,而且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所以易受落后、错误社会思潮的误导.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仍沿袭传统的单一的价值标准,忽略了对大学生面对多种价值观选择方面的引导,导致了青年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的困惑.一方面,摒弃了因循守旧、不图进取的传统价值观,出现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打破常规、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影响,也使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念盛行,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化,见利忘义行为的增加,人际交往中实用性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日益增加等等.

三、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韩华认为,1.加强人文关怀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加强人文关怀是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怎么写作的重要任务.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正如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存在科学发展问题.研究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意蕴,使之变为真真切切的社会现实.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凸显,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大大拓宽,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识、法治意识大大增强,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出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人文关怀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便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神,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特色.

(二)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在综合国力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有模式已很难应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流变,在新的实践问题前表现出了回应的迟钝与乏力.然而,高校要切实担当为祖国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就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者们认为,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基点.

(三)从对大学生的期望来看,素质教育要求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关怀源自大学生的感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性方面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无疑非常重要,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源自大学生心底的情感需要,即对人文关怀的渴求,这样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贫乏的根本原因.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需要,也就不能理解人文关怀对塑造人,培养人,了解人,完善人的重要作用.研究者认为加强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从对教育的有效性角度来看,研究者认为,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激活政治课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顺利完成、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功能的提升,而且人文关怀还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四、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关于人文关怀的研究中,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不是很多.研究者主要是:

(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维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

(二)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认为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

五、高校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对于高校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研究者主要从学生主体性、教育者、制度、环境和教育方式的角度来研究.

(一)从学生的主体性来说,研究者认为:1.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架设一座由“学会”到分析的桥梁.2.要增强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3.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大部分研究者主张,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者应重视情感教学,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三)从制度角度来说,陈伟提出,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就要强化制度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开展,需要合理的制度为其支撑.学校为了便于管理,都设立了一套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制度,但一些死板的、硬性的不科学条文体现不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制度的设计,应体现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应建立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立足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体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精神.

(四)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朱光好等研究者提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一定环境中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吴正勇、黄玮也认为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五)从教育的方式上说,随着高校先进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总之,对于高校人文关怀的研究正在深入的展开,取得了较大成果.希望对高校人文关怀的研究者、教育者在实践中不短的改进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效峰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N] 理论观察 2006,37:32~33

[2] .周 悟.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N]法治社会 2008.6,215~216

[3].杨 林.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N]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2 :67~70

[4] .胡钦太.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N] 肇庆学院学报第 2003.8,24(4):88~91

[5].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N]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7(6):122~125

[6] .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N]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8:90~92

[7].顾春禄.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N]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0.5,290:282~283

[8].周琼花.略论人文关怀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3,12(2)11~15

[9].李桂凤,杨继昭,韩国新.以人为本思想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110~112

[10].张 迪.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影响[N]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2010.4: 97~98

[11].朱光好.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N] 北京教育德育 2010.4: 30~40

[12].陈 伟.人文关怀的内涵与策略研究[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3:56~57

[13].韩 华.人文关怀的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2:85~88

[14].罗会德.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N]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2:

23~25

[15].吴正勇,黄 玮.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 2010,2:

127~129

[16].张红海.让思想政治课充满人文关怀[N]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3:20~21

[17].周昌荣.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N]

[18].张陶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N]经济导刊 2010.1:84~85

作者简介:袁利(1989-),女,江西宜春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09级学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