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00 浏览:84501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生对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要求.可见,新课程理念下不仅没有降低对政治教师备课的要求,反而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要求政治教师精心设计与准备.主要须达到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才有可能自如地运用一定的形式,去展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并走向成功的教学实践.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福建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根据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以知识为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

首先,要“吃透”教材.高中政治教师要从平面意义上把四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对基本知识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知书,从而达理,才能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因此,在备课中,笔者结合课标和教参,将基本知识点梳理出来,并要求“由理生情”的升华,进一步阐述文化竞争力的意义及其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德育的统一,思想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最本质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梳理高考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明确各个知识点的思想教育因素,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导入情景――“留学生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讨论.笔者把问题设为:留美学生为何不愿回国?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该现象?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综合国力的含义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综合国力的构成和表现形式等,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自主看法.这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内在的问题和能力,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长期记忆.

其次,要“梳理”教材.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在高考试题命题专家构成中高校教师占很大比例.所以,明确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如何考查学生的能力等,是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关注的另一焦点.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书本的文字表达,看到文本想揭示的问题,看到问题本身是如何按照其内在逻辑地展开的.这样精心的备课准备中,让平面的文字,变成跳跃的思想和活的逻辑,也就是透过“吃透”教材看到教材的“道”.2011年我省高考试卷的命题,第27题中,题干的设置是《文化生活》,但在题肢中有两个选项是有关于《生活与哲学》的.这一鲜明的特点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首次在高考题型中出现.学科内的综合就是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一题型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要夯实、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更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切换与跳跃.基于此,这给我们一个信息,备课中必须以模块作为基础,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除了要夯实基础概念与知识,而且在备课中也要有意识进行有效训练.

二、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所谓,解读教材不仅仅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心中有书”,还要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如果备课过程中,缺乏“人”,教学就会变成教师show自己的独角戏.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做到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情感.例如“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这一目,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这一概念,但是,究其具体的含义、作用都较为抽象.再加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准备而进行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觉得生厌枯燥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记忆.所以,笔者备课时,查找了关于文化竞争力的一些常识,通过PPT展示出提出该词的作者、提出的背景等;用易错点帮助学生与日常常见的文化软实力的对比,总结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概念与教材做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掌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学会反思和践行.通过反思,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世界有机的一部分,从而自觉地加以践行.例如《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是富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实质、普遍性、永恒性理论的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矛盾分析法的运用.通过教师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社会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的感受、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体会知识本身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以及践行的动力.

三、发散联系、解读资源

集中时间进行备课,这是最常用的备课方法.但是,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塑造和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的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解读的时候,往往需要联系其他资源,对教材进行发散性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日积月累、分散零碎地备课.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的法律、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一方面,要收集时政材料,报纸的新闻报道、事件分析.

教育改革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如何上好新教材政治课,避免枯燥,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努力实现师生对社会问题共同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课程教学,进而追求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