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娱乐化的两个基本面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41 浏览:10529

在政治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政治的民间娱乐化现象极其普遍和正常,政治人物及各项政治决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成为老百姓开涮取乐的对象.比如,给阿猫阿狗这些宠物取一个当朝总统的名字,牵着在街上走来走去;各种政治漫画更是各大报刊长盛不衰的主题.所有的平头百姓都可以随时随地对政治决策和政治人物品头论足,甚至不妨将其“妖魔化”一下.也许,那也可算是“无权力者的权力”之一.

近年来,我们这里似乎也流行起了政治娱乐化,不过似乎不是无权力的平民百姓在娱乐,而是本该在政治面前正襟危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各级政府官员,特别是那些有权力制定政策的地方行政长官在娱乐.他们不是拿政治人物和已定的政策作为娱乐、调侃、评论的对象,而是以一种“玩世不恭”、“装疯卖傻”的“娱乐心态”对待政策的制定.从著名的“馒头办”到政府官员太太、法官夫人做丈夫的廉洁监督员,从效仿“超女”短信评议干部到腰围不能超过二尺七,从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到教育局规定“严禁教师奸污女生”,从宣誓永不贪污到犯了受贿罪还可以自己把自己洗白的“廉政账户”,凡此种种,不亦乐乎,不亦悲乎,不亦无奈乎!

在官员娱乐政治的背后,不乏“借着反”、“打着败的旗号搞腐败”.比如效仿“超女”短信评议干部,以一副“”的姿态搞腐败,因为那短信也是要收取高额信息费的,而且,“短信”与一人一票的并不相关;还有各地风起云涌、各地官员乐此不疲的“公车改革”,也是把原本不合法的利益合法化、等级化、货币化.公车改革前,公车再怎么腐败和超标,钱落不到个人口袋;公车改革以后,按职位拿甚至高于工资的车补,原本不合法的东西,变成了合法的收入直接落入个人腰包,而“车轮腐败”照样滚滚向前――自家单位的车可以廉价“拍卖”给个人和企业,官员们照样可以长期“借用”关系单位和企业的车!

官员娱乐政治,同样折射出权力缺乏监督的一个普遍现实.无论是媒体的舆论监督,还是群众的监督,或者权力之间的彼此制衡与监督,在目前都还不具备足够深厚的土壤和制度基础.于是乎,在权大于法的现实制约下,一些法律法规往往需要借助行政权力的“三令五申”来“推动”,一些败的措施必须通过“廉政账户”、“夫人监督”等表面文章以作交代.

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官员的政治娱乐秀也包含着善意和积极的成分.一些有抱负的地方官员,也在试图拉近政府与民众间的距离,试图革新政府机构的腐败低效,推进基层的化进程.但是由于在现有体制下,行政各层级的权力划分并不明确,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权力边界,因此,对于这类有抱负的地方官员来说,其制度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基本上都摆脱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因此,他们大多只能在表现上做做文章,秀一把.

在官员政治娱乐秀的背后,是几分苦涩,几分无奈,几分悲哀.这样的政治娱乐秀,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喜剧的成分.这样的政治娱乐秀越多,民众的失望情绪恐怕会越强烈.

在一个社会中.普通公民娱乐政治是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态,它意味着一个人与他人、国家以及社会在宪法上和政治上形成平等的良性互动关系.它意味着公民在宪法上和政治上是一个自主公民,而不是法律和行政之下的臣民;是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体,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客体;是国家法治建设的直接实践者,而不是法治治理的对象.而官员娱乐政治、娱乐制度却是不健康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政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加深了公民对它的不信任感.它使很多高远的政治价值沦为空洞的口号,甚至成为一些人借此牟取私利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总是摆脱不了“播下龙种而收获跳蚤”的怪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我们不能把宏大的价值与不弃微末的具体制度与程序的建设之间结合起来.宪法和法律中所规定的不少原则和权利,缺乏具体的制度和程序作为保障,从而流于“名归而实不至”的境地.

鉴于此,着眼于具体的法治和程序建设,重程序正义的价值高于目的正义的价值,或许是防范和官员政治娱乐秀的现实途径.


(摘自《杂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