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到当代的美学范畴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96 浏览:130783

作者简介:罗霄(1987.2-),男,侗族,贵州省台江县人,学生,哲学硕士,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1美学专业,研究方向:美学史.

摘 要:关于美学范畴的划分,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考察以西方范畴为主要参考,归纳从古典到当代的美学范畴,从而为更好的学习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西方;美学;范畴;划分

我认为美学是哲学的分支,美学范畴的划分应该以哲学范畴的转变为基础,所以我认为从古至今,美学范畴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大的类型:本体论、认识论和存在论.

一、古希腊时期:

当希腊人摆脱了宗教神话的限制,以理性的目光注视自然之时,他们除了感到敬畏和赞叹以外,也产生了困惑和惊异:生灭不已、变动不居的自然为什么会呈现出一幅四季交替、草木枯荣因而生生不已、自我涌现的景象?处于变化之中的自然,其中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希腊人便开始了哲学思考,他们认为,在宇宙中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只是表象,而表象是不真实的,它会生灭,它还不是真正的存在,各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不生也不灭,永恒存在的本质.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事物.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这时的哲学家,其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加之哲学家们的作品大多冠以“论自然”的名称,因此他们一般被习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所谓“本原”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界定,说的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在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看来,在千变万化生灭不已的自然中一定有某种东西是不变的,它应该是自然最原始的开端和始终如一的主宰,非如此不能解释自然的永恒存在,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人们限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去把握世间表象.因此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和宣称.当看到洪水滔天的时候,便主观地认为水是万物的主宰;看到火山、雷电导致大片森林被烧毁时便主观地认为火是万物的主宰,所以早期的希腊哲学以水、火、土、气等为世界的本原.所以早期的美学范畴也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范畴.而这些最初的哲学思考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性和直观性.

二、近代:

近代哲学是继古代哲学和中古哲学之后,西方哲学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习惯上把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哲学称之为“近代哲学”.它是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变革中形成的,它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

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用三个“发现”来说明其时代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世界的发现”,史称“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发现和新大陆的发现,一方面促进了欧洲工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力的水平迅速提高,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亦使人们终于摆脱了中世纪那种狭隘的地域观念,一下子将人们的眼界扩展到了世界性的范围.

其次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改革的内在性原则将人们的思想目光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从神转向了人,所以被称为“人的发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近代哲学的思想准备,也是西方哲学从中古哲学走向近代哲学的过渡阶段.文艺复兴一方面通过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使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接上了关系,从而有可能汲取古代哲学宝贵的精神养分,将哲学向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亦以其人文主义精神为近代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宗教改革则在基督教内部发动了一场革命,消解了它的外在权威,走向了人的内在性,从而为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和自由原则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文艺复兴使神世俗化,还是宗教改革使世俗神话,它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的发现”.

最后是“科学的发现”.这个时期正是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树立了理性的权威,而且为哲学提供了思想的材料和内容,为哲学解释和说明自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从此不再用神学的态度而是用科学的目光看待自然,不再用神学的语言而是用科学的语言解释自然了.近代哲学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科学实证的方式得到把握,人们越来越相信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最终都会得到科学的实证,得到科学的把握.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得到普遍高扬的主体性思想经过启蒙运动之后得到了极大发展.此外各国在各自的工业化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所创造产品的总和还多的产品,使人们对人类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相信随着更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多机器从理论到实践中的运用,人类凭着自身的理智,在与自然的对立斗争中必定能战胜自然,取得最后的胜利,使人类最终过上符合“德性”的生活.这个时候不再关心抽象的自然本体论研究,而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认识自然、把握宇宙上,美学范畴也随之转向.

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

一个世纪连续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们,在战争中看到人类凭借理智创造的成果不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祉,而是造成了创世以来最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使人类遭受了空前的劫难.战后的人们痛定思痛,他们发现曾经人类引以为自豪的“理智”不能使他们过上“德性”生活.重建家园的举步维艰,经济的萧条,失业、疾病、战争的威胁,逐渐的人们把关注的中心从认识论的领域转向关注个人发展和注重生活安宁的存在论上来,美学范畴也随之转向了存在论.(作者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