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哲学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130 浏览:34560

摘 要 :道路决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着道路自身之基础,有着自信之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主体依据.新形势下,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要坚定道路自信,肩负起坚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伟大目标.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依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40-02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志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高度,向全党郑重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的问题.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特征,就要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主体依据,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及带领的广大人民群众.而坚定道路自信是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只有坚定道路自信,我们党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使命.

1自信之基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比于十七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我国实际国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道路自信正是在道路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的.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1)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的时代性.

任何发展道路都离不开历史发展的潮流,历史在不断地发展,道路也在不断地前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道路才能走的更远.同时,道路也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为它是对于时代交往实践、时代的社会生活、生产状况的客观反映,要体现时怎么发表展的特征,反映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触及时代面临的问题.“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比较正确地认识国情并深刻理解所处时代的特点,就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切合客观需要的战略方针,并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一样,正因为具备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时代性特征,才能坚定道路自信不断前进.

(2)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特色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不同民族和国家面临共同的时代问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共同的时代主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反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反映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消融掉民族的差异和特色.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民族在时代背景、民族文化与时代实践相结合的背景下选择的,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发展水平、历史传统以及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不同,同一时代的不同民族和国家也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特色性.

(3)立足国情着眼未来的科学实践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的表现形态,因此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找到符合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正确道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无论是旧中国的革命斗争,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我们没有现成答案,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着眼未来,在科学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自信之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创新实践和历史主体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道路无科学理论的指引则显盲目.马克思1843年9月在写给阿尔诺德·卢格的信中讲到工人运动内部的思想混乱时说:“看来内部的困难几乎比外部的障碍更严重.虽然对于‘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对于‘往何处去’这个问题却很模糊.”马克思的意思很明确,由于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在道路选择的问题上陷入思想和行动的混乱.因此,探寻和解决道路“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使社会实践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选择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正确道路.

从党的奋斗历程看,道路的选择和前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从马列主义、思想到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理论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开启新的道路征程.显而易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科学引导和精神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会随着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这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科学而成熟的理论准备,因此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现实依据——创新的社会主义实践.

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这一科学先进的思想理论成果不是从书斋中产生的,而是在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互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是仅在思想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时代特征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而实践又证明了选择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中国,是继续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还是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邪路,还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这是走什么道路、道路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最终,在创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走上了蓬勃发展的新路,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成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现实依据.

(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主体依据——党的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中国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关键;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实践的主体,因此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则是道路自信的最广泛而深厚根基.

中国的历史表明,只有中国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找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可以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因此我们可以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中国有能力保证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不动摇,有能力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人民群众愿意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因此坚定道路自信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3自信之使命——沉着应对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坚定道路自信,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因此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从而畅通实现途径.

联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内外形势,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极大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磨擦不断,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接踵而至;另一方面是国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建设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挑战中所包含的机遇,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我们的信心.坚定道路自信,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应对挑战中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2)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从一开始就拒绝自我封闭,而是积极借鉴吸纳当代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因而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进步因素之大成,因而有着占据历史制高点的自信.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担负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使命.

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不走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十八大报告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故步自封,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旗易帜的邪路”盲目西化,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根本指向,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目标,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因而具有政治感召力、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导向力.因此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历史浪潮中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进行过艰辛的探索,最终唯有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一致的.但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正如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因此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发展前进,就要始终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不为任何困难和风险所惧,不为任何杂音和噪音所扰,扎扎实实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