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看马克思主义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51 浏览:20289

摘 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一点用处也没用,它不能告诉我们准确的答案”.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050-01

给学生上政治课时,他们很安静.这让我很不安,是我讲的不好吗?于是我问他们为什么上课没有反应,大家打开了话匣子一片混乱.有的说“老师,政治太没意思,尤其是哲学”,“老师,这些哲学太难懂”,“哲学也没有实际用途,学了也是白学”等

我听后笑而不语,回忆起研究生第一堂课的场景.研究生第一节课导师问我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同学一片沉默,我脑海里立马冒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正当我信心满满的想回答时,导师笑着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马克思主义.

我的脑子一下子空白了.当真是醍醐灌顶啊!确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影子.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人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在新主义的革命斗争中不断进步.

作为新主义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不断在革命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告诫中国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而应该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实际上,在切入点上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入手,在着眼点上把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重点.他的这一理论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些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马克思主义呢?

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虽然马克思主义看起来没什么实际用途,但是它普遍应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开始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了巨大的指导.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走,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2.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最怕在人生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矛盾,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

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在社会交往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质的飞跃.

3.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并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起来.

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所以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解决关键问题,统筹兼顾其他的问题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把主要方面解决好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哲学上常讲两点论的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我们要正确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正如戏剧演员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什么都得慢慢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自己慢慢学习进行量的积累,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时才会实现质的变化,也就是成功.

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别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别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在困难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却输给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只有克服这种惰性,时刻准备着才能在机会到来时不错过.

5.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必然和偶然是辩证的关系,要学会把握机会.

有的人总是抱怨老天不照顾自己不给自己机会,机会总是随机的出现,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没有能力,即使机会来临也只会擦肩而过;一个人有能力,当机会到来时他总是有能力来迎接机会的检验.

6.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的关系,要正确的理解二者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目的,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可以联系到我们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都会觉得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过的东西但是当初感觉没有用就没好好学.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本着“艺多不压身”的态度学习 ,不要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叹息当初没有好好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的关系,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大事物的本质.

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即使检测象也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现象,综合之后再对其下结论.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别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于是,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学生,让他们明白了这些生活中的哲学,让他们清楚了在工作学习中想要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无论它暂时有没有用.让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别忘充电;没机会施展才华的时候更应该抓紧时间充电.告诉他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希望他们趁着年轻努力拼搏,不致让他们的青春岁月蹉跎.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