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递变”现象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31 浏览:132593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内的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城市形态与功能等一系列社会、经济事象会发生着渐进式的“递变”.

例题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8~2013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习题.

(1)2008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 该题以安徽省1988~2013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载体,综合考查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的调整等知识,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的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调用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1)考查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侧重知识调用能力的考查.读安徽省城镇人口变化曲线可知,2008年以前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低于30%,处于初期阶段;2008年以来城市化水平高于30%,处于中期阶段,故选项B正确.

点拨 区域城市化水平及其功能的递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区域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三个阶段.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较慢,一般保持在30%以下;城市化中期,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同比增幅较大,一般保持在30%~70%之间,该阶段城市迅速膨胀,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70%以上),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其城市化历程反映着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该国城市化先后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阶段.

另外,随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形态、城市的等级、城市的职能、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等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演化.就某一区域而言,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区分化也越明显;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城市功能区的分化也越不明显.

(2)考查区域人口就业结构的递变特点,侧重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读图可知,1988年以来安徽省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有升有降且总体上升,故A项错误,D项正确;1998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B错;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定C项说法正确与否,排除C项.

点拨 区域产业结构的递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区域内部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员的比例不断地发生变化.一般有以下变化规律:起初是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农业以外的行业,统称怎么写作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随后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都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越大.

(3)考查区域工业结构的调整,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安徽省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农副产品丰富多样.劳动导向型工业可增加就业人数,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原料导向型工业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安徽省近期可着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项A正确.

点拨 区域工业结构的递变――对某一国家或地区来讲,其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区域发展初期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结构逐渐转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其原有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淘汰或向落后地区转移.

综上,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递变”现象涉及区域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把握区域经济一般“递变”规律同时,注意思考区域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进而用整体性的观点分析思考区域其他地理事象的“递变”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上述例题的导引,对于解决区域发展中地理事象的“递变”问题,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从I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从Ⅲ到Ⅳ阶段,导致该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5~6题.

5. 为降低生产成本,某棉纺织企业由A地带向C地带转移的因素可能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廉价劳动力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6. 下列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大量民工失业

B.会给移入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D.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下图是我国1978~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7~8题.

7.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

A.商品粮基地 B.都市农业

C.牧业 D.水产业

8.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变化 B.城市化

C.国家粮食政策 D.生产技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