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贾宁:观察中国的俄罗斯视角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60 浏览:21628

谢尔盖卢贾宁,1956年7月出生,1977年毕业于伊尔库茨克国立师范大学,此后又毕业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担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至2007年任俄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助理.现任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该所是目前俄罗斯力量最强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第一副所长,并担任俄中友协副主席.

卢贾宁对中国研究情有独钟,精通汉语和蒙古语.他的副博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与中国相关,分别是《1911-1919年俄蒙关系中的中国》(1984)、《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蒙古与中国教1994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俄关系史、中国外交史以及当代中俄关系等.

对中俄关系史的深入研究,让卢贾宁对当代中俄关系的观察更有历史厚度和深度,对未来的判断也更显战略眼光.他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媒体上非常活跃,也是很多中国媒体的常客.他不断为中俄关系及中国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是当代俄罗斯为数不多的能自由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中国问题专家.

卢贾宁非常赞赏中国当前发展成就,在此基础上,他对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对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010年11月18日卢贾宁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就明确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关系,尤其是两国政治关系,现在处在最高发展水平”.他非常看重中俄关系的战略意义,认为俄中巩固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使双方能够“更具信心、更得心应手地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他还认为,从地缘政治和地区政策方面看,俄中合作对捍卫各自国家的利益非常重要.

对于中俄两国未来经济贸易合作的方向,卢贾宁尤其看重中俄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他认为,由于欧洲需求日益下降,亚洲需求增长,俄罗斯开始推行亚洲大能源政策,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能源进入亚洲的“窗口”.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卢贾宁对此评论说,随着中俄原油管道这条能源“桥梁”的开通,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向亚洲出口能源的通道.他说:“中俄石油管道的开通不仅仅将促进两国的石油合作,也将推动两国其他能源领域的合作,包括核能合作、新能源设备生产合作,也包括在中国和俄罗斯境内建设炼油厂、研发新的能源工艺等.”

除了建议加强经贸合作,卢贾宁也非常看重中俄间的人文交流.对于中俄双方近年来互办“语言年”,他认为,这是两国人文合作的组成部分,不只是政府行为,更是民间外交取得的成绩.他说,“汉语年”有助于中国在俄树立更为正面的国家形象,如今在俄罗斯,中文已成为除英文外最炙手可热的外语,很多人都开始对汉语感兴趣.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卢贾宁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给予了客观评价.他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贡献非常大.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军队的大部分力量.同时,中国在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认为,中国对日作战是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战场也是二战亚洲地区的主战场,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英勇抵抗,是二战亚洲战场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卢贾宁认为,这对中国来说值得骄傲,它表明中国经济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他同时也提醒说,经济总量只是衡量经济实力的一项指标,考虑到中国有10多亿人口,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再从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等方面看,中国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