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干预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58 浏览:156444

摘 要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容易出现的急救护理风险问题和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了1012例道路交通事故患者院前急救中所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并针对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护理风险得以防范.结论:迅速准确找出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院前急救护理风险进行干预,大大地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 键 词道路交通事故 院前急救 护理风险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41

我院护理部对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实施系列措施,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降低了护理投诉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急诊科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求救867次,出车892趟,抢救各类急危重伤员1012例,男671例(66.3%),女341例(33.7%),出诊时间10~60分钟,急救半径0.5~30km.有家属在场或参与抢救工作716例(70.75%),“三无”患者296例(29.25%).共抢救成功975例(96.34%).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突然,常为大批量伤员,患者多病情危重,伴多部位、多器官损伤,“三无”患者多,患者或其家属心情急躁,以及“三无”人员医学侵入性或危险性操作无人签字,②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年青护士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导致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安全风险加大,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③人员数量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给院前急救造成不安全隐患,④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⑤发达国家均有较完善的统一院前急救系统,急救半径小,能确保急救人员在最短时间抵达现场,而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尚无统一模式.由于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怎么写作流程不合理,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因素.

风险干预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①院前急救工作制度,②“三查七对”制度,③职业防护制度,④危重病人护送制度,⑤风险告知制度.


2009年我院护理部成立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培训小组.同时由质控科牵头,编写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为1年,其中急救基本装备、仪器的理论学习2个月.在相关专业科室轮转3~8个月,最后在急诊科进行集中培训.

急救护理人员必须熟知各种药品的配置、剂量和用法.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胸、腹、腰穿包、导尿包等的器械配置,以及急救医生急救操作运用器械的步骤.并掌握各种专科急救技术,配合医生进行专科急救处理.

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道路交通事故伤情复杂,变化快,工作人员紧张忙乱,患者及其家属焦急、情绪激动.若护理人员不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或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语言简单,态度生硬,很容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因此,及时的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途径.

效果和体会

我院在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干预1年多来,取得了护士、病人双赢的效果,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幅度增强,病人及家属对突发伤害能较快平静接受,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大多能给予理解.道路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护理投诉和纠纷从2009年前年均发生10起以上,降至为年均不足2起,同时医疗秩序也得以改善,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病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