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治疗中的价值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92 浏览:20996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的符合重症肌无力危象诊断的患者25例临床资料,并按是否行血浆置换治疗将其分成两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抢救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记分等指标.结果 血浆置换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普通治疗组,临床绝对记分下降值高于普通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起效快,疗效优于仅应用大剂量激素,对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有重要价值.

【关 键 词 】血浆置换,重症肌无力危象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0-02

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有补体参与、细胞免疫依赖,致乙酰胆碱受体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因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血浆置换是用健康人血浆或血浆代用品替换患者血浆,以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达到治疗目的,60~70年始用于临床,近年来用于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探讨血浆置换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效果,将我科2004年来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至今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全部患者均符合重症肌无力危象诊断标准[1]:有重症肌无力病史,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或昏迷,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0%,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升高.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以下基础治疗:①抗胆碱酯酶药物;②加强营养支持;③对症及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肝肾等重要脏器保护;④防治感染;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机械通气;⑥加强护理.

1.3分组方法根据针对原发病治疗不同分为2组. A组15例: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3天后逐渐规律减量;B组10例: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其中激素冲击前3天内开始血浆置换3例,激素减量期血浆置换7例.经由右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美国BaxterBM25血滤机,膜式血浆分离器,血浆置换量2000ml/次,隔日置换1次,置换次数3~4次.

1.4 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分析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男女构成、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2.2本组2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中抢救成功22例,死亡3例,其中A组2例,B组1例.死亡患者因激素冲击并发症及呼吸机应用相关并发症等因素,渐多脏器衰竭死亡.见表2

3.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是AChRAb对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破坏,从而出现一系列肌无力的症状,特别是延髓肌及呼吸肌受累,可导致肌无力危象而致死,危象是重症肌无力病人最危重的紧急状态.1995年以前发生肌无力危象病人的病死率可高达80%[2].随着各种重症监护病房的出现,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以及血浆置换的应用,缩短了危象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使病人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国内近期文献报道重症肌无力危象病死率一般为15.4~50%[3].

血浆置换可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如异常免疫复合物、AChRAb等,减少对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破坏.另一方面补充了正常的血浆及置换液,有助于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恢复补体、凝血因子和调理因子的功能.且近年来随着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的成熟,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血浆置换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B组病人联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绝对评分分值差升高,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疗效优于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组,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治疗中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