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949 浏览:94917

在党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农村面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由于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南北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同地区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侧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研究典型地区的典型经验,也需要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使新农村建设符合自然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到底情况如何,进展到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效果,遇到哪些困难,解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系统分析,更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实践调查,取得第一手的翔实资料,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总结.

这些年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图书也出版了不少,有的从宏观战略上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问题,如(《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有的分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问题,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研究》;有的从实践案例角度,总结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还有许多从部门、从地区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可谓林林总总.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推动新农村建设都起到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不断完善和丰富既有的理论成果,并以社会实践来检验理论成果,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体系.

由宋洪远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实践》就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本书共分14章.不仅系统回顾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国外经验和典型案例,而且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公共怎么写作、提高农民素质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通过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通过构建新型社会化怎么写作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等相关问题;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实践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此外,还研究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制度等改革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本书的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研究.2007年8月-11月,该课题调研小组分别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开展实地调研,从县、乡、村三个层次,访谈了有关机构和人员,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体制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此外,课题组还对安徽省、江苏省、吉林省和陕西省等四个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样本村、农户和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2008年底,课题组完成大部分研究报告的初稿.2009年和2010年,课题组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专门进行了两次百县万户调查.还通过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进行农户问卷调查和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结合已有的公开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等,系统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实践》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科学性和实践性.其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集体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结论及相关系列研究成果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和建议,已成为党和政府制定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转化为指导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决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国农村研究》《农民日报》和《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等多种途径送达领导和省部级领导同志处,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有很多政策建议已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新农村建设理论”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当代经济研究学者尤其是“三农”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社会实践,必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理论不断创新,推动我国“三农”事业的不断进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