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演绎精彩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77 浏览:79759

作为一线教师要通过改变学习材料,让学生“愿学习”;通过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习”.下面就前不久,我执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我进行了几次的试教,现摘录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1:

(一)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会写小数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拿出米尺,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生:1分米

师:用分数来表示呢?(学生没有想到用分数来表示)

生:1/10米

师:对,1/10米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0.1米表示.那3分米呢?

(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勉强说出了0.01米.)

师:1厘米、3厘米谁会用小数表示?方法同上(有几个优等生模仿板书说出了答案.)那18厘米呢?(大部分学生表情茫然.)

板书:1分米等于1/10米等于0.1米 1厘米等于1/100米等于0.01米

18厘米等于18/100米等于0.18米

师:仔细观察板书上的两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数字相同生2:小数点前面有一个零生3:单位相同等

(学生怎么也说不出“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无奈之下,我抛出了这个总结,并板书出来)

(二)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1元是10角

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用小数表示)9角呢?

1元是100分

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28分呢?

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说说0.7元和0.07元这两个7所表示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学生想了半天,就是说不出来)

片断2:

(一)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师:我们会读写小数了,小数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我们不仅看到过,而且用到过,现在老师手上有1元钱.(出示课件)谁能帮我在这里拿出0.3元钱?

1.同桌互相讨论.

2.反馈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兑换.

师:0.3元就是3角,刚才拿的过程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角.1角就是多少?(生:1角就是1元的1/10)3角呢?(生:3角就是1元的3/10)写成分数就是3/10元(板书:3角等于3/10元等于0.3元)

(1)练习:6角呢8角呢

(2)观察板书上的三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几角可以用分数十分之几元表示,也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

3.0.01元是多少钱呢用元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板书:1分等于1/100元等于0.01元),并说说为什么用分数1/100元表示.

(1)5分呢?18分呢?

(2)观察板书上的三个等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几分可以用分数百分之几元表示,也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几.

(二)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小数的应用很广泛,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出示课件)例如: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那1分米等于()/()米等于()米,并说说理由

1厘米等于( )/( )米等于( )米方法同上.

1.练习:9分米呢?32厘米呢?

2.教师报单位是分米和厘米的数让学生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倒过来也报几个.)

这两个教学片断,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课堂气氛却完全不同.在众多听课教师的肯定和褒扬中,我细细分析,有效的教学设计,演绎精彩的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到渠成——调整学生的学习材料

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借助长度单位让学生认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和厘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但是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试教时,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机械地按着我的思路进行学习,学生学得被动,对小数的意义也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有效地学习材料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之后,能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而我对学习材料进行了重新的调整,让学生先在元、角、分的单位中理解小数的意义,再在长度单位中对小数的意义加以巩固.由于学生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对小数尤其是表示的小数并不陌生.上课时,学生反应活跃,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了,学生参与了,体验了,探究了,明白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地利用教材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相似度检测材料”,从教材到课堂教学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要想跨越这段距离,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解读.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二、顺藤摸瓜——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的数学现实为基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课堂学习,不断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建构.片断1中借助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学生远没有货币单位那样有着丰富的现实基础.还有教材的编排更多的考虑数学知识的内在知识结构,忽视学生的现实接受水平.把小数的认识建立在分数上,而分数离学生的生活现实背景更遥远.在进行教学时难免遇到学生眉头紧锁,满脸怅然的状况.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之前,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个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现实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铺垫,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片断2教学时先在学生熟悉的货币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按照整数——小数——分数的顺序展开;再在长度单位这个背景中,按照整数——分数——小数的顺序展开.这样分两个层次的教学,降低了学生感受分数和小数关系的难度,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使学生理解了十分之几的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用两位小数表示.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学生就会容易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作为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起强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