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利用地图加强直观性教学的体会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74 浏览:17902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所以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教师可借助地图强化学生记忆.例如,学习非洲的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气候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青翠,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叶凋落,动物迁徙,草原呈现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2 认真设计黑板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绘制了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两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V”和“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粉笔标在干流上;其次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中游、下游;最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如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多”,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呈现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着重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多动手画图.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掌握了图,地理就学好了一多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利用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学生填充图册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还要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读图、识图、填图的技巧和方法.这就得让学生多练,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例如讲亚洲时,我在世界地形图(东西半球图)上先明确指出亚洲的轮廓,随后让学生参照教学图、书中插图,在填充图上用醒目的红笔描出亚洲的轮廓.待学生描出后,我再在挂图中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三条线的位置,让学生用蓝色的笔填出这三条特殊的线.这样,亚洲的经纬度、位置范围就被清晰地展现在上述所画的图之中了.接着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总结出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赤道穿过其南部,地跨寒、温、热三带.最后再利用亚洲地形挂图,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填出印度洋、北冰洋、苏伊士运河、乌拉尔山、欧洲和大洋洲.这样他们就会很轻松地总结出亚洲北、东、南三面临海,西南面接欧洲大陆的海陆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亚洲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非常清晰了.

4 采用易记歌诀、谚语、顺口溜等方式识记图.由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规律性,为聪明的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具有综合性,为中下水平的学生所畏惧.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有了兴趣,负担也就不存在了.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短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就会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有趣,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秀丽风光一览无余.

短小精悍的成语也能为教学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讲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斗转星移”;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地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总之,充分利用地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地图的识记、绘制,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探究达到学好地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