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与新闻报道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27 浏览:117685

【摘 要 】文化形式是以本民族的文化结构为基础的,而文化结构和很多因素都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地理因素入手来分析中国文化,进而分析中国文化对于新闻报道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地域文化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关 键 词 】地理因素 地域文化 新闻报道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文化这个整体其实也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不同的部分就是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既互相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里所谈到的“地域”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有限空间,包括一定范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区位空间和物产资源;而人文地理则包括经济分布和社会架构等①(本文主要是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有着明显的边界,但是按照文化而来的区域的划分是没有明显边界的.

多样的文化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报道则是建立在文化的根基上的大厦.不同国家的新闻报道其实也是可以体现各自不同的国家文化的.多样的地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那么,文化的多样性又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来呢?本文主要讨论地域文化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一、中国地域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的形成和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开篇来说,中国被分为了7个不同的地域.这些地域是根据地理环境来说的.这7个地区包括:以沙漠草原为主的蒙古地区;以森林山地为主的东北地区;以黄土高原黄土平原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湖泊河流众多的长江中下游;自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和岛屿;有高山盆地和纵行谷地的西南地区;遍布高山和高原的西北地区②.虽然地域文化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地理环境应该算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的参与.在黄土高原和黄土平原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长久以来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这里的人们勤劳、保守、安土重迁.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而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区的人们一直都是过着游牧的生活,逐水草而居,在广袤的大草原上驰骋,形成了骁勇善战的性格.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地理环境对人们的制约是很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正在逐渐的变小,但是不同地域所形成的人们的性格也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如西北的秦腔,声音粗犷高亢,而南方的戏曲则婉转动听.


这并不是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就阻隔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历史方面来说,古代的陆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四通八达的驿站以及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把各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连接了起来.因此这种地域文化只能说是相对的,正是不同的地域文化组成了中国今天的中国文化.

地域文化的不同,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文字.虽然在我国,汉字的使用很广泛,但是有的民族也有着自己的文字,用以沟通交流和文化的传承.另外,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也是不同的.而方言,更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甚至,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崇拜物有的也是不同的.这些都是地域文化不同的鲜明体现.

二、地域对于新闻报道风格的影响

地域的不同对于新闻报道风格也会有影响.就新闻的理念和实践来说,大体上是南方较北方来说要更加的开放,对于新闻报道的风格来说亦是如此.

其实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从中国的地图来说.古代我国的南方总体来说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处在河流入海口的城市,交通就更为四通八达.在河流流经之地多数都是平原或者丘陵地区,因此这里物产丰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在乎变动,心态也是开放的.他们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对新鲜的事物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现代来看,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特区都是从南方开始的.反映在新闻报道上,我们可以从《南方周末》窥见一斑,其报道风格相对来说是以犀利见长的.

北方的报道风格和新闻理念相较南方就有些保守了.从历史来说,北方交通发达主要是依赖驿道,河流相比南方来说要少得多,因此,北方的人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着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北方的地理环境除了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很多的地方都是草原、森林和沙漠.这些地方是无法生产粮食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本分、老实.因此他们心态是比较保守的.从历史到现在,北方很长的时期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西安、北京、洛阳和开封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历史上在这里定都的朝代也是很多的.因此北方的政治气候也是很浓的.反映在新闻报道中,这里的报纸政治气氛更多一些,报道风格也要柔和很多.

其实不同的地域对于新闻报道的风格影响不仅仅是这些.即便是都在南方或者北方,报道的风格也会有不同的.而这些风格不同的背后也有会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新闻报道如何体现地域文化

不同地域的新闻报道可以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地方性的媒介可以加入一些地域文化的东西,这样更有利于突出地方色彩,让本地人感到更加亲切,更加贴近,也有利于让报道更具特色,更加适合本地居民阅读.那么,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本地方的文化呢?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体现,它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民风、民情,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心理认同.新闻报道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色彩当属方言.方言类的节目有些地方已经开办了,且收视情况还是不错的.运用方言进行报道,能够提升报道的亲和力,拉近和观众的心理距离,更容易赢得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关注.除此之外,运用方言进行新闻报道,更是对于本地方言的一种宣传和保护.在以普通话为主导的大众传播中,地方方言会被很多的人忽视,然而各地的方言都是通过历史上很长的时期才发展过来的,它们是地方文化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开办方言类节目,从侧面来说也是对于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一种保护.

我国的地域广阔,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也可以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比如地方的节日、歌舞,它们不仅是人们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更是我国多样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报道除了可以增加报道本身的地域文化色彩之外,而且也会使人们对于我国的地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这种报道对于发展地方的旅游业也是大有帮助的.

承载新闻报道的介质也可以运用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化符号来进行包装和装饰.比如拿报纸来说,就可以在版面设计上运用地域文化中一些鲜明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进行装饰.如燕赵大地上可爱的皮影、色彩鲜艳的剪纸,当然,这并不是说把这些东西都原封不动地运用在版面的设计和装饰上,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代表性事物的一些元素.这些民族文化的象征物近两年来在不同的领域也得到了运用.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上,颁奖的礼仪小姐穿的旗袍起名叫青花瓷,这些旗袍的设计借鉴了青花瓷的一些元素,使整个旗袍看起来既显出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又不失青花瓷的韵味.新闻报道以及新闻演播厅借鉴地方文化元素的例子还比较少,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可以借鉴来用的话,也会使报纸或者演播厅的面貌焕然一新,将与观众或者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放大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新闻报道和地方文化的结合不仅会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拉近和观众、读者的距离,同时,还能够促进地域文化间的融合,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有很大作用.对于媒介集团来说,也会使自己在众多的媒介集团中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

结语

一直以来,文化承载了人们的心理认同、思维模式.新闻报道能够被人们接受、被人们关注,其背后的力量也来自于对文化的认同.可以说文化是新闻报道最终被人们接受的最深层的原因.但是,新闻报道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就应该挖掘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这样才能更加受到受众的喜爱.因此,新闻报道在保持真实、新鲜、客观之余,如果可以增加一些地域文化的因素,或许会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语言也会更加活泼,形式也会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