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年级数学课堂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55 浏览:119292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的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一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年级数学老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1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1.1捕捉“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怎么写作.例如,在教学“连减”中,一上课教师带来7朵花,对上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先给表现最好的一个小组发了2朵,又给表现较好的一个小组发了1朵,剩下的准备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同时老师说:“谁能把老师刚才的活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说:“老师拿来7多花,奖励给四组2朵,又奖励给六组1朵,还剩4朵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老师说:“谁还能把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说:“7-2-1等于4”.紧接着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让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这一生活事例,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亲身体验了“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已经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

1.2提供“生活经历”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为学生多设计动手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中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来世界有所探究,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的练习题,“补上砖墙破损需要多少块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一内容学生没有任何生活积累,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在教学前,老师故意将教学楼后院子铺好的砖撬起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缺失”的砖铺好.可以反复进行,争取人人参与活动,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事实证明学生在完成第3题时非常顺利.

2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2.1联系实际,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我们应紧紧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入,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一项生活的本领和工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例如,教学“位置”时,笔者先是设计了一个“贴鼻子”游戏,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以眼前的教室为情境,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

2.2创设情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问题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复杂多变,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学生认识人民币与100以内的加减法后,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小小商店”活动,活动主题是模拟写卖东西.在活动中学生要写什么东西,写多少等,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钱数等做出决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一方面巩固和应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精心设计,把练习内容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中渗透了合作意识,同时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由“双基”向“四基”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2.4沟通联系,把数学难点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某道“思考题”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很多口算能力好的学生用的是“试一试”的方法完成的,还有一部分口算能力弱的学生试也试不出来.这时我叫学生停下来,但不是讲题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葵花籽分成不等的4堆.问学生:“如果老师把这4堆葵花籽分给两个同学,怎么搭配最好”,学生都说:“把最多的一堆和最少的一堆搭配起来分给一个人,把其余的两堆分给另一个人”.接着又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说:“这样他们两个才能尽可能的分的差不多一样”.教师趁热打铁,追问:“那我们来看这组数如何搭配才能使它们的和一样呢?”学生都知道大数和小数搭配才可能使和相等,接着就巧妙的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原型,并运用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数学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化难为易.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因为它使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生活离不开数学,因为它又使实际问题解决起来更得法、更科学.我们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设计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