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规律的文献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60 浏览:32365

关 键 词慢性盆腔炎 中医证型 文献研究

女性如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慢性炎症,称“慢性盆腔炎”.往往由急性盆腔炎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所致.属中医“妇人腹痛”、“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1],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由于慢性盆腔炎病原体对抗生素不敏感,患者防御机能较差,中医药辨证论治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笔者通过对12年来国内慢性盆腔炎中医文献的调查研究,以期初步总结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寻找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的规律,为临床施治和前瞻性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1.材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从网上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输入主题词:盆腔炎and中医药治疗,文献收录年限为1994~2005年,共检出相关文献567篇,经过筛选,其中在文章中采用辨证治疗,有明确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措施为中药内服或外用或综合治疗的134篇.

1.2 数据库的建立:将文献中病例数、证型类别和频次,以及涉及主要症状种类和频次,录入EXCEL软件后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例数和频次统计结果:在经过筛选的文献中,严格按辨证分型标准的病例数共2096例,并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2]涉及到证型20类,常见主要症状31种.最常见证型依次是:气滞血瘀证频次420,占20.04%;湿热蕴结证频次406,占19.37%;肝郁脾虚证频次381,占18.18%;肝肾不足证频次375,占17.89%;寒湿凝滞证频次113,占5.39%;其余证型频次401,占19.13%.常见主要症状依次是:下腹痛(刺痛、坠痛、隐痛或冷痛)98.75%,腰骶酸痛90.22%,月经不调84.64%,神疲乏力70.80%,带下增多(白带或黄带)68.96%,尿频尿急35.26%,低热27.48%.

2.2 辨证分型与主要症状的对应分析: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是通过加权主成分分析法来描述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各水平间相关性的分析方法[3].样本含量估计,按多因素分析的一般规则,观测次数至少是变量数目的5~10倍[4].在对应分析图中,每一个散点代表了某个变量的一个类别,该类别所含的信息由两个维度(dim 1,dim 2)坐标值反应,即较紧密关系的水平散点分布较为接近,在解释不同变量的不同类别对应相关关系时更为直观.如果在同一变量内的两个类别在某维度分布较近,表示这两个类别在该维度上区别不大;如果是不同变量的两个类别分布某维度分布较近,表示不同变量的这两个类别彼此联系,相关性较大.在以dim 1作为横轴、dim 2作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内,每个变量的一个类别就是一个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大,相关距离值就越小,反之相关距离越远,表示相关性越小.因此相关距离相当于相关系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距离[4]:

D(A-B)等于(a1-b1)2+(a2-b2)2

D(A-B):A、B两点间的距离,a1、a2分别为A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b1、b2分别为B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根据上式计算出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的距离,以分析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见表1.


各证型出现症状的频数,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少腹刺痛与气滞血瘀、少腹坠痛与湿热蕴结、少腹隐痛

与肝郁脾虚和少腹冷痛与对应证型寒湿凝滞都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腰骶酸痛和月经不调与各证型的对应关系不是很明确.从图1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种对应关系.

医学文献的系统分析是医学科研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文献综述是一种叙述性综述.其最基本弱点在于没有规定系统的方法以获取原始数据或综合其发现,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这样,综述文章的质量就无法得到恰当的评价;另一方面,综述者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当发现相同的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结果时,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5].中医药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优势体现在辨证论治,如果仅凭“主观判断”式的文献研究,很难找到其客观的内在规律,因此合理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是必要的.魏华凤等[6]综合应用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近26年来脂肪肝中医辨证治疗文献的研究,建立了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刘胜等[7]亦采用该法对3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标准进行了研究.尚景盛等[8]采用对应分析研究了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与病情分级的相关性.本文参考了以上方法,将文献报道的证型和症状的频次及频率做了描述性的统计,将证型和症状的相关关系做了对应分析,证型内症状发生的频次做了卡方检验.

从本次文献研究统计结果来看,慢性盆腔炎以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和寒湿凝滞5个证型报道最多,基本反映了慢性盆腔炎临床上的病理表现以气、血、瘀、寒、热为主,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的特点.主症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少腹痛、腰骶酸痛、月经不调、神疲乏力、白带或黄带增多、尿频尿急、低热等.其中腰骶酸痛、月经不调这类症状,与各证型的对应关系距离值差距不大,发生频次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这类症状各证型都可以发生,提示我们临床辨证时不能仅根据此类症状分型,这类症状我们称为“诊断类症状”.少腹痛(少腹刺痛、少腹坠痛、少腹隐痛和少腹冷痛),这类症状,与证型都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发生频次间有统计学差异.临床上少腹痛、白带增多和黄带增多这类症状有一定的排他性的,是我们辨证分型的主要依据,这类症状我们称为“辨证类症状”.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证型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处于低水平重复和混乱状态,给临床上疗效的判定和经验的推广带来困难.本文综合应用了几种统计学方法,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待今后能有更科学合理的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展开更大规模的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的调查,来使我们的研究手段和基础更上一个台阶.

4.参考文献

1.罗元恺主编.实用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5.

2.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0.

3.张文彤主编.SPSS11统计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202.

4.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5.

5.赖世隆.开展中医药临床医学文献的系统性评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2):83.

6 魏华凤,季光,邢练军.脂肪肝辨证分型规律的初步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10~12.

7 刘胜,孙GEB8F平,陆德铭,等.3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1):666~668.

8 尚景盛,王玉光.应用对应分析研究COPD中医证候与病情分级的相关性.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4):29~30.

收稿日期 2006-02-07